Workflow
新能源+产业链+AI
icon
搜索文档
标普全球汽车:未来十年,中国车企海外产能将突破400万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03 10:1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势 - 中国已形成全球最健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涵盖上游原材料开采提炼到终端基础设施与消费生态构建的全链条领跑格局[1] - 在电池正负极材料 电解液 电机及多合一电驱动系统等核心领域 中国企业均占据行业主导地位[1] - 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份额达47% 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产品矩阵覆盖纯电动 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不同价格区间需求[1] 中国自主品牌技术突破 - 中国自主品牌在整车平台和新能源驱动技术领域实现集体突围 向合资品牌输出技术[1] - 在自动驾驶技术合作中成为主导方 这些优势构成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支撑[1] - 中国车企具备新能源+产业链+AI三重组合优势 其中AI人才储备与电力成本优势将助力智能驾驶技术突破[4] 海外市场政策与产业挑战 - 澳大利亚2025年起实施New Vehicle Emission Standard政策 采用每克二氧化碳100美元罚款机制但未限制技术路线[2] - 澳大利亚存在本土产业链空心化问题 缺乏完整电动车零部件生产体系 导致市场被少数外资品牌垄断[2] - 泰国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不足 消费者接受度停留在观望阶段 本地供应链仅能满足小部分零部件需求[3] 海外市场发展瓶颈 - 海外市场普遍存在充电网络建设滞后 本土产业链不完善 消费者购车成本高企等共性问题[3] - 政策目标与市场现实之间存在巨大鸿沟 缺乏本土产业支撑的减排目标可能沦为纸面承诺[2][3] - 重生产轻生态的模式叠加全球贸易壁垒高筑 可能导致产得出卖不掉的尴尬局面[3] 中国车企出海战略 - 开拓海外市场需要本土化深耕而非简单复制 应对贸易壁垒关键在于本地化生产+生态共建[4] - 中国车企海外产能将从当前约100万辆在未来十年突破400万辆 需与当地政府企业建立深度合作[4] - 可通过技术输出和标准共建等方式打破合作壁垒 构建技术定义权与生态主导权[5] 全球产业链合作趋势 - 全球产业链呈现共生共赢发展趋势 中国的电池技术 欧美的自动驾驶算法 东南亚的制造成本优势本可形成互补[5] - 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供应链碎片化 产业链长远竞争核心在于技术定义权与生态主导权的构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