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汽车产能再利用
icon
搜索文档
威马又一工厂迎复活曙光,破产产能能成“香饽饽”么?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31 09:45
楚能新能源的造车战略布局 - 媒体报道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有意接手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有限公司(威马星晖工厂)用于造车[1] - 楚能新能源背靠全国第四大经销商集团恒信汽车集团,主营业务为新能源储能电池、动力电池、能源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制造[3] - 截至2025年,楚能新能源已在孝感、武汉、宜昌三地建成总产能超过110GWh的储能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总规划产能超350GWh[3] - 2025年上半年,楚能新能源储能电池出货量超20GWh,位列全球前五,并已有近30款搭载其电池的车型入选工信部车型目录[3] - 楚能新能源的关联公司楚能(武汉)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12月,由恒信汽车全资持股,并正在大规模招聘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管理等多个领域的高端人才,月薪范围从15k至200k不等,明显在布局新能源整车制造[4] - 公司创始人代德明认为造车产业空间更大,其第一款车型传闻将对标问界M5,是一款增程式SUV[5] 威马星晖工厂的资产价值 - 威马星晖工厂总投资202亿元,一期规划产能15万辆,于2020年1月8日正式投产,是威马汽车的第二个全资质智能制造基地[8] - 该工厂应用C2M模式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领域,并在2023年初被评为湖北省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意味着其智能制造技术、生产工艺等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8] - 相较于新建产能或改造传统燃油车工厂,接手成熟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工厂可以更高效地导入车型并开工生产[8] - 威马星晖工厂的资产主体60亿元股权已被冻结,盘活该工厂需要解决相关债务问题[9] - 威马的两座智能制造工厂(包括温州工厂)因其产能和资质而被接盘者看重,而选择代工生产、未建立自有产能的企业则鲜有人接手[6][9] 新能源汽车产能再利用的行业趋势 - 通过接手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进入的企业可以更高效地推进造车项目,相较于改造传统燃油车产能(往往只有旧厂房、土地可利用,生产设备需全部更新)更具操作性[10]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指出,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效应约为98%,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产能相对紧张的背景下,盘活成熟产能对各方都是明智之举[10] -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建议,政府应支持新能源汽车新增产能主要通过对燃油车企的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资产收购等方式实现,不再大规模征地新建,以减少资源浪费[11] - 产能再利用对企业而言可顺利推进项目,对地方政府可提升产业发展和盘活经济,对行业则是新能源汽车产能优化的有效措施[11] - 行业专家认为,停滞或破产的造车新势力企业整体盘活意义不大,但其具有一定智能制造能力的工厂仍具有价值[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