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汽车维修垄断
icon
搜索文档
新能源汽车维修围墙该拆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9-15 20:10
新能源汽车维修市场垄断问题 - 五家中国新能源车企因未向独立维修商公开技术信息被澳洲监管机构罚款1000万澳元(约4700万元人民币)[2] - 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业务存在垄断争议 车主仅能在车企授权渠道维修并面临高价和长时间等待[2] - 独立维修企业难以参与因缺乏检测设备和人才缺口 售后市场资源无法匹配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 维修安全与法律争议 - 新能源汽车维修被车企强调存在高安全门槛 电池安全是核心关注点[3][4] - 上海两名维修工因修理电池管理系统被判"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法院判决依据为保障电池安全[3][4] -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允许独立维修店维修而未引发安全追责 引发对垄断实质的质疑[4] 行业模式与利益驱动 - 新能源汽车采用"垂直整合"模式 从售前到售后形成闭环直营体系 维修保养业务集中至车企[5] - 车企控盘售后业务存在利润驱动 当前卖车不赚钱而售后成为高利润板块[5] - 垄断行为违反《反垄断法》和《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 相关规定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封锁维修市场[4] 售后市场乱象与行业影响 - 维修保养昂贵且无法自由选择 保险费用持续上涨 二手车价格体系崩溃 电池回收有待规范[5] - 垄断维修业务可能导致数千万汽修店没落 忽视售后市场建设将阻碍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5] 解决方案与行业呼吁 - 需从法律法规层面规范维修市场 要求车企向第三方开放维修数据和接口[6] - 监管部门、车企和行业机构需共同推动开放竞争环境 拆除维修垄断围墙已十分紧迫[6]
中国新能源汽车澳洲受指控,“维修权”究竟该归谁?
经济观察报· 2025-09-14 12:34
新能源汽车维修市场垄断问题 - 澳大利亚汽车服务与维修管理机构指控五家中国新能源车企(比亚迪、极氪、小鹏、smart、零跑)限制非授权第三方维修服务 包括延迟开放诊断软件、技术参数与标定数据 导致车主只能选择品牌授权渠道 [2] - 国内新能源汽车维修存在类似问题 电池包及软件技术被整车企业掌控 零配件市场开放度低 第三方维修企业难以参与竞争 授权渠道密度无法满足消费者便利性需求 [3] - 新能源车企限制第三方维修存在商业考虑 三电系统、软件升级和高频易损件贡献售后毛利40%以上 开放数据可能导致盈利模型塌方 [6] 维修成本与消费者影响 - 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低于燃油车 但维修保养渠道被整车企业把持 导致维修保养成本及保险费用居高不下 [1][6] - 新能源独立品牌4S店售后毛利贡献达54% 远超新车销售(16.8%)和金融保险(17%)的毛利贡献 [6] 技术壁垒与安全风险 - 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复杂度低于燃油车 培训周期显著缩短(新能源学徒1个月 vs 燃油车学徒3-8年) [5] - 车企以安全风险为由限制第三方维修 担忧第三方维修操作不当导致安全事故的责任归属问题 [6] 海外合规与法律环境 - 澳大利亚《机动车服务与维修信息制度》要求汽车制造商向独立维修厂公开诊断软件、技术参数等核心维修数据 且须在车型上市首日上传至AASRA网站 [8] - 违规最高处罚1000万澳元(约4700万元人民币) 2024年本田汽车因未提供灵活订阅选项被处18780澳元罚款 [8] - 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澳大利亚的维修垄断指控本质是"授权+封闭"商业模式与海外法律法规的碰撞 需实现服务体系、合规理念和商业模式的全面本地化适配 [9] 国内政策与行业生态 - 国内2015年发布《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要求汽车生产者向所有维修经营者及消费者无差别公开维修技术信息 不得设置技术壁垒垄断市场 [10] - 目前国内尚无新能源车企因违反该办法遭受处罚的案例 [11] - 需通过技术认证、责任保险和明确标准等方式构建适度开放、公平竞争的售后生态 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