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混动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选择智能四驱电混技术体系 长城汽车解答“为何不做增程”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26 00:13
技术路线选择 - 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混动赛道选择Hi4技术路线而非增程式 主要基于效率与成本的综合考量 增程式技术2024年在中国市场销量达116 7万辆 同比增长78 7% 但公司认为其在中高速场景下能量传递链路长 效率低 [1][2] - Hi4技术通过发动机直驱模式 在中高速场景下可缩短三分之二传递路径 效率提升13% 高速爬坡场景通过挡位调节可再提升15%-20%效率 相比增程式"发动机-发电机-电池-电机"的多环节转换更具能耗优势 [2][3] - 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经理王超用洗衣机类比 Hi4如同"洗+甩+烘"三合一 功能全面性优于增程式的"洗+甩"双功能 [1] Hi4技术体系架构 - Hi4代表智能四驱电混技术 包含H(hybrid混动) i(intelligent智能) 4(4WD四驱) 针对不同车型需求开发五个子平台:中型车Hi4 中大型车Hi4性能版 泛越野车Hi4-Z 强越野车Hi4-T 重卡Hi4-G [2] - 技术采用三动力源双轴分布创新构型 实现前轴单电机发电/驱动双功能智能切换 在成本可控前提下构建串并联四驱电混架构 [4] - 传统机械四驱系统导致购车成本增加约1 5万元 日常能耗提升20%-30% 而Hi4架构通过电驱化实现"四驱体验 两驱价格"的市场突破 [3][4] 市场竞争与战略定位 - 在理想 问界等品牌垄断增程市场的背景下 公司选择技术门槛更高的混联路线 既避免同质化竞争 又强化"技术长城"品牌认知 [5] - 针对西部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的越野场景 Hi4技术不依赖充电设施的特性更契合坦克等越野车型需求 2024年公司计划投入190亿元研发智能新能源技术 Hi4是核心载体 [3][5] - 中国新能源市场四驱技术渗透率呈现两极分化:30万元以上豪华车型配置率达50% 15万元级经济型SUV仅5% 行业整体渗透率不足17% [3] 市场需求演变 - 城市立体交通设施普及和自驾游需求增长推动四驱系统实用价值提升 公司通过分布式电机布局解决传统四驱高成本 高能耗痛点 [4] -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指出 增程式纯电续航难以满足越野场景 Hi4通过发动机直接驱动减少能量转换环节损耗 更适合专业越野车型 [3] - 众和昆仑资产董事长柏文喜认为 公司垂直整合的产业链布局为Hi4所需的高效发动机 双电机等核心部件供应提供保障 [5]
都市车界|新能源混动赛道“三足鼎立” 插混、油混、增程该如何选?
齐鲁晚报· 2025-05-12 12:03
技术路线分析 - 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通过大容量电池和外接充电实现短途用电长途用油 核心优势包括政策红利、超长续航和性能跃升 比亚迪秦PLUS DM-i满油满电续航超1200km 零百加速普遍进入7秒内 [2][4] - 油电混合动力(HEV)通过行星齿轮组实现动力分流 无需外接充电 丰田卡罗拉双擎百公里油耗低至4.2L 但无法享受新能源政策优惠 [5] - 增程式电动(REEV)通过燃油发电机加大电池组合消除里程焦虑 优势包括纯电体验、补能自由和政策倾斜 理想L系列和问界M7为代表车型 [5][9] 市场表现 - 插混赛道比亚迪占据半壁江山 2024年5月销量达18.4万辆 第五代DM-i技术亏电油耗压至2.9L/100km 上汽荣威D7 DMH以2208.719km创吉尼斯纪录 [7] - HEV市场被丰田本田垄断 但比亚迪等插混车型正蚕食其份额 广汽传祺影豹混动版以6.95秒破百试图打破日系性能桎梏 [8] - 增程市场理想汽车2024年销量50万辆占70%份额 问界M7和零跑C11紧随其后 小鹏发布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将增程车型纯电续航提升至430km [9] 产品矩阵 - 插混车型推荐包括比亚迪秦PLUS DM-i(馈电油耗3.8L/100km)、荣威D7 DMH(续航超2200km)和领克08 EM-P(零百加速4.6秒) [12] - 油混车型推荐包括丰田卡罗拉双擎(油耗4.2L/100km)和本田雅阁e:PHEV(WLTC综合油耗1.54L/100km) [12] - 增程车型推荐包括理想L9(六座布局)和问界M9(华为ADS 3.0高阶智驾加持) [14] 用户需求匹配 - 充电便利条件下推荐插混车型如比亚迪秦PLUS DM-i 充电不便则推荐增程式车型如理想L6 [15] - 限牌城市需绿牌或政策优惠推荐插混或增程式车型如比亚迪宋L DM-i 城市通勤推荐油混车型如丰田汉兰达双擎 长途出行推荐增程式车型如问界M7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