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旅拍行业边界感
icon
搜索文档
景区旅拍,越来越没有边界感了
虎嗅APP· 2025-08-08 17:43
行业现象 - 全国景区旅拍商业化现象严重,凤凰古城、桂林漓江等标志性景点几乎变成旅拍基地,民族服装、戏剧服装拍摄占据公共空间[5][6] - 武汉樱花季每棵树下有5-6组摄影师团队,西安大雁塔、南京秦淮河等景区同样存在旅拍占用公共空间现象[7] - 摄影师为追求画面效果常驱赶普通游客,苏州同里古镇、扬州景区出现抢占拍摄点位现象[9][10] 市场数据 - 全国现存旅拍相关企业达6341家,其中45%成立1-3年,行业新进入者占比高[17][19] - 2023年新增旅拍店2119家同比增长268%,2024年注册量升至2593家,2025年仅半年新增1055家,增速堪比新茶饮、预制菜行业[20][21][22] - 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价格战,大理古城出现商家因抢客斗殴事件,凤凰古城商家以低价、赠服务等方式恶性竞争[24][25] 商业模式 - 旅拍行业投入门槛低,三人团队(摄影师+造型师+助理)即可开展业务,单小时收费200-300元,利润率接近线下婚纱摄影[14][16] - 从业者多采取景区"打擦边球"策略,规避官方报备流程,利用管理盲区开展业务[26] - 部分从业者缺乏专业背景,仅凭滤镜App和审美自信进入市场,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19] 文化影响 - 旅拍导致文化符号错置现象,游客穿着与当地文化不符的服饰拍摄(如云南穿苗族服饰、西双版纳戴藏族帽子),形成文化幻象[28][29] - 旅行观趋向"打卡式",游客更关注出片效果而非文化体验,景区沦为"一次性拍照工厂"[31][32] 管理措施 - 北京部分公园和历史景区已明确禁止商业拍摄,限制专业设备使用[34][35] - 苏州同里古镇2024年4月起禁止园内商业拍摄并增加巡查人员[38]
景区旅拍,越来越没有边界感了
虎嗅· 2025-08-06 08:29
行业现状 - 全国景区旅拍现象泛滥,从凤凰古城到桂林漓江,几乎所有标志性景点都被旅拍占据,游客正常观景体验受到严重影响[3][4][5] - 旅拍团队配备专业设备如反光板、脚架、灯架等,甚至遮挡景区标识,部分摄影师为追求画面效果驱赶其他游客[4][11][12] - 社交媒体上对旅拍干扰景区秩序的吐槽激增,典型案例包括武汉樱花季、西安大雁塔广场和南京秦淮河畔等热门景点[6][7][8] 商业模式 - 旅拍行业投入门槛低,三人小团队(摄影师+造型师+助理)即可运营,无需门店租金,直接在景区蹲点获客[19][20] - 单小时拍摄收费200-300元,精修照片另计费,利润率接近传统婚纱摄影[21] - 行业采用"打擦边球"策略规避监管,摄影师常提前入园等待客户,绕过景区报备流程[34] 市场数据 - 全国现存旅拍相关企业6341家,其中45%成立于近3年内[22][24] - 2023年新注册企业2119家(同比+268%),2024年达2593家,2025年仅上半年新增1055家[25] - 行业竞争白热化导致价格战,商家通过降价、赠送服装/化妆等手段抢客,甚至爆发肢体冲突[29][31] 行业问题 - 从业人员专业度不足,大量创业者仅凭滤镜App和审美自信入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24] - 文化错位现象严重,游客为拍照混搭民族服饰而不了解文化背景,形成"中国特色文化幻象"[37][38] - 过度商业化破坏景区公共属性,北京部分公园和苏州同里古镇已出台禁令规范商业拍摄[44][45] 发展趋势 - 行业从轻资产模式转向恶性竞争,商家依赖"低价-抢客-霸位"策略生存[35] - 景区管理逐步收紧,明确划分商业拍摄与公共游览边界,要求拍摄不得影响他人[46][47] - 市场需要平衡商业利益与公共体验,避免景区沦为"一次性拍照工厂"[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