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夜经济

搜索文档
暑期到来 各地迎来夏季旅游热潮
央视网· 2025-07-01 11:15
新疆阿禾公路通车 - 阿禾公路全长209公里 连接新疆阿勒泰市与喀纳斯景区禾木村 被游客称为"北疆最美自驾公路" [1][4] - 公路开通后 阿勒泰到禾木村比之前缩短2个多小时 [4] - 沿途景点包括乌西里克湿地 托勒海特夏牧场 禾木村以及通巴大草原 [4] - 通巴草原森林覆盖率超过90% [6] - 沿途设有5个服务驿站 30多个停车场和观景平台 加油站和充电桩仍在建设中 [8] - 6月30日新疆共有6条国省干道通车 包括G331线 形成阿勒泰"千里画廊"旅游大环线 [8] 敦煌夜市升级改造 - 敦煌对夜市进行升级改造 通过仿古改造和文化植入打造丝路风情 [9][11] - 改造内容包括外立面仿古 地面铺装文化植入 灯光亮化智能升级 融入"九色鹿""飞天"等敦煌壁画元素 [11] - 新增文化景观小品 沉浸式餐饮体验空间 特色文创产品等 [11] - 6月中旬完成改造后 夜市日均接待游客量同比增加28% [11] - 预计上半年夜间消费总额突破1.3亿元 同比增幅达20% [11]
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向促进
新华日报· 2025-06-19 05:09
文旅融合发展趋势 - 旅游从休闲活动转变为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的追求,文旅融合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双向发展,带动交通、餐饮、住宿等关联产业增长 [1] - 文旅融合可增强文化传承与保护,提升国民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1] - 行业需采取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创新、融合时代元素、创建新业态等措施提升竞争力 [1] 旅游资源挖掘策略 - 系统梳理历史文化资源,例如山西省对平遥古城、五台山古建筑群、云冈石窟进行保护修缮,保留明清建筑风格 [2] - 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如云南傣族通过泼水节、孔雀舞、傣锦制作等民俗活动增强游客体验 [2] - 加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例如江西井冈山修复革命烈士陵园、黄洋界保卫战旧址等,保持历史真实性 [3] - 跨区域整合旅游资源,如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整合北京故宫、天津五大道、河北避暑山庄等资源避免同质化竞争 [3] 文化创新与旅游融合 - 明确文化为旅游经济重要因素,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景区环境,如剪纸形象设计为灯饰 [4] - 利用传统媒体或新媒体宣传传统文化,设计多元旅游专线推广地区文化差异 [4] - 挖掘戏剧、礼仪等无形文化资源,在景区节庆表演提升融合深度 [4] - 支持文化创意企业,鼓励设计师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4] 科技与时代元素融合 - 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支撑文旅产业,如厦门文旅局与开心麻花合作创作沉浸式音乐喜剧融合闽南元素 [5] -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沉浸式旅游场景,提升游览趣味性与互动性 [5] - 开发智能客服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推荐旅游产品,提高服务效率 [5] - 发展旅游夜经济,如西安"大唐不夜城"结合历史文化形成品牌效应 [6] 文旅新业态与人才培养 - 政府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复合型人才,提供住房补贴并搭建交流平台 [7] - 高校构建"文化+旅游+技术"跨学科课程,增设数字文旅开发等前沿课程,推动校企合作实践 [7] - 企业完善内部培训体系,建立导师制和创新激励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活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