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界之城
搜索文档
“机关大院”变身街区公园 深圳“无界之城”探索再进一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5 22:18
事件概述 - 11月25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山管理局拆除机关大楼围墙栅栏,启动“无界南山 融合聚力”活动,旨在构建功能完整、步行友好的便民生活圈 [1][2] - 此举是响应今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号召,标志着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2] - “无界”理念已写入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在后海、深超总、蛇口湾等重点片区深化,推动空间、制度、资源三重“无界” [3] 战略理念与行业趋势 - “无界”是深圳城市文明的基因,2005年建成全国首个无围墙市政府大楼市民中心,象征开放透明的制度姿态 [3] - 城市规划理念转向改善公共空间组合关系,打破惯性、封闭的思维理念,以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品质 [2] - 全球创新高地如硅谷的核心价值在于开放街区中多元人群的密集连接与知识交换,“无界”理念被视为激发创新的沃土 [3] - 城市治理探索“政府统筹+市场运作+市民参与”的共建共治新路径,助力建设全球一流现代化创新城区 [3] 具体实施与项目进展 - 南山区“无界融合”将延伸至华侨城、双界河、长岭陂等两区交界地区 [3] - 11月15日,深圳大学城国际校区一期正式交付,首批入驻5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目标是建设城校深度融合的高品质国际化无界创新校区 [3] - 高水平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光明科学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打造教育、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无界之城” [3] 品牌推广与指数构建 - “无界”理念将融入“深圳城市指数”(SUI)的推广实践,该指数超越传统指标,侧重于城市的创新活力、人文温度、生态可持续性和全球连接力 [4] - 借助2026年深圳承办APEC的契机,向世界展现“无界之城”的开放包容魅力,探索从“空间破界”到“治理融合”的城市规划新路径 [4]
下楼喝茶聊天,上楼共享创新!深圳打造“无界之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3 21:06
科技回归都市趋势 - 全球城市出现科技企业和人才向大都市中心城区集聚的新趋势 被称为"科技回归都市"或"再中心化" [3] - 典型案例包括纽约硅巷 肯德尔广场 伦敦国王十字中心区等国际创新区 [4] - 国内北上广深等城市已提出类似规划 如北京东城"硅巷" 上海主城区发展高附加值产业等 [5][9] 深圳的实践路径 - 罗湖和福田采用"硅巷"模式 在传统中心区培育科技产业 2024年罗湖签约项目中超60%来自战新领域 [13] - 南山形成"硅谷"模式 高校与高科技企业协同创新 如西丽湖X9高校联盟实现课程互选 学分互认 [18] - 福田2024年新增软件与信息服务千亿级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和半导体产值三年倍增 [14] 产业空间重构 - 罗湖清水河片区转型为"产业新城" 2024年释放3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引入人工智能等战新产业 [16] - 福田梅林建成5G主题产业园 3.28万平方米园区创造1800亿元产值 入驻企业包括荣耀终端等 [16] - 前海梦工场十年孵化超1000家创业团队 形成"下楼生活 上楼办公"的创新生态 [26] 创新生态培育 - 深圳科创学院16个团队获天使轮融资 估值超6亿元 40家科技企业亮相2024年CES展会 [20] - 大湾区首个AI生态社区"模力营"半年内培育出4家高交会参展企业 覆盖服装设计等垂直领域 [20] - 南山出台"六个一"行动方案 提供办公空间 资金和政策支持青年创新创业 [21] 无界城市理念 - 深圳提出建设"无界之城" 推动教育 科技 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无障碍知识溢出空间 [24] - 罗湖规划"四最"孵化器 包括面向学生创业者和学院派创业者的专业化孵化载体 [28] - 传统城区采用整体运营思路 将产业规划导入城市规划 打造"无界园区"增强集聚效应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