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回归都市
icon
搜索文档
抢抓科创机遇 产业与中心城区共生长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让基层科技工作者备受鼓舞
解放日报· 2025-05-02 10:49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回归都市”成全球城市发展新趋势,上海中心城区积极打造科创集聚区,党员干部表示要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抢抓机遇激发发展新动能,为上海建设科创高地贡献力量 [1] 杨浦 - 杨浦区正从“工业杨浦”向“数字杨浦”蝶变,有数字经济企业超8000家,在线新经济营收突破3000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二,约占全市五分之一、中心城区三分之一 [2] - 杨浦区集聚7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分别占上海的50%和全国的5%,区内累计培育各类企业数量均位居上海中心城区首位 [2] - 杨浦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数字经济企业超2000家,含8家独角兽企业 [2] - 科创元素向杨浦区一带、一区、一圈产业地标加速集聚 [3] - 杨浦将做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打造三大场景服务头部企业,深化校企联动,建设环高校创新街区 [3] 黄浦 - 黄浦区将在世博园区浦西片区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央科创区,发挥金融、资本、人才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4] - 世博园区浦西片区面积约1.92平方公里,去年布局中央科创区,要实现四大核心功能,打造都市型科创引领区 [4][5] - 中央科创区已集聚相关领域龙头企业,将培育“1+N+1”产业体系,打造特色载体和创新中心 [5] 静安 - 静安市北高新园区是上海中心城区高科技产业集聚区,将锚定“新质跃升”,激活“创新动能” [6] - 静安区聚焦云数智链一体化发展,布局区块链、超高清视听产业新赛道,打造产业集聚区和创新平台 [6] - 市北高新园区以“一谷一环一走廊”构建融合发展矩阵,未来将夯实顶层设计,营造创新生态,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7] 虹口 - 虹口区围绕新兴产业赛道,打造充满活力与竞争力的科创生态体系,去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3.34%,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金额同比增长86.4%列各区第一 [8] - 虹口区“北外滩”和“北中环”双北联动,为科创发展提供引擎,北科创集团将聚焦生物医药产业打造孵化集聚地 [8][9] 长宁 - 长宁区将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聚焦特色主导产业,瞄准低空经济等新赛道,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0] - “上海硅巷”科创街区截至去年底集聚800余家科技创新生态企业,新产业、新赛道呈现蓬勃集聚态势 [10] - 西井科技业务覆盖多场景,产品和服务落地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黑湖科技将投入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10][11]
下楼喝茶聊天,上楼共享创新!深圳打造“无界之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3 21:06
科技回归都市趋势 - 全球城市出现科技企业和人才向大都市中心城区集聚的新趋势 被称为"科技回归都市"或"再中心化" [3] - 典型案例包括纽约硅巷 肯德尔广场 伦敦国王十字中心区等国际创新区 [4] - 国内北上广深等城市已提出类似规划 如北京东城"硅巷" 上海主城区发展高附加值产业等 [5][9] 深圳的实践路径 - 罗湖和福田采用"硅巷"模式 在传统中心区培育科技产业 2024年罗湖签约项目中超60%来自战新领域 [13] - 南山形成"硅谷"模式 高校与高科技企业协同创新 如西丽湖X9高校联盟实现课程互选 学分互认 [18] - 福田2024年新增软件与信息服务千亿级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和半导体产值三年倍增 [14] 产业空间重构 - 罗湖清水河片区转型为"产业新城" 2024年释放3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引入人工智能等战新产业 [16] - 福田梅林建成5G主题产业园 3.28万平方米园区创造1800亿元产值 入驻企业包括荣耀终端等 [16] - 前海梦工场十年孵化超1000家创业团队 形成"下楼生活 上楼办公"的创新生态 [26] 创新生态培育 - 深圳科创学院16个团队获天使轮融资 估值超6亿元 40家科技企业亮相2024年CES展会 [20] - 大湾区首个AI生态社区"模力营"半年内培育出4家高交会参展企业 覆盖服装设计等垂直领域 [20] - 南山出台"六个一"行动方案 提供办公空间 资金和政策支持青年创新创业 [21] 无界城市理念 - 深圳提出建设"无界之城" 推动教育 科技 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无障碍知识溢出空间 [24] - 罗湖规划"四最"孵化器 包括面向学生创业者和学院派创业者的专业化孵化载体 [28] - 传统城区采用整体运营思路 将产业规划导入城市规划 打造"无界园区"增强集聚效应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