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化人民城市
icon
搜索文档
城市竞争力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5年夏季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经济网· 2025-08-29 16:55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表示,建设共富型的现代化城市体系,既是中国式现代化 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化城市体系优化的方向。从国内外经验来看,现代化城市体系并非一定是共富型的,共富 型现代化城市体系也并非市场机制自发形成的,它需要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的 产物。他认为,发挥政府的规范引领和统筹协调作用需要从三方面着力,即完善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促进城镇之 间公共资源配置和福祉均衡化、多层次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8月28日至29日,城市竞争力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5年夏季论坛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智能 化时代全球城市多样化发展"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城市竞争力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5年夏季论坛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雪松在致辞中指出,刚刚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为 全球城市发展思想创新提供了独特的中国答案。中国在建设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创新型城市方面的多样化路径 探索,充分调动政府、企业、人民群众等多方主体优势动能的经验做法,为世界城市多样化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与中国方案。中国在智能技术发展上的显著规模 ...
《人民日报》刊发郭宁宁署名文章: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续写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这篇大文章
人民日报· 2025-08-29 07:56
调发展,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以高质量发展成果夯实现代化建设的 物质基础。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 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亲自主 持编制《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 略设想》(以下简称"3820"战略工程), 壁画了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 伟蓝图。1995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福 州市第七次党代会上,明确了"为建设 现代化国际城市而努力奋斗"的目标: 即在"3820"战略工程的基础上,再经过 二三十年时间(即2035年左右),努力 使福州跻身国际先进城市行列。在这 一目标的指引下,福州干部群众开展 了一系列城市现代化开创性实践,为 福州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建设现代化 国际城市重要理念和战略部署,与中 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为我 们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创新实践 生动画卷。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 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 刻阐述了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的一系 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走出一条 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提供了科 学行动指南,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建 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动员令。我们结 合福州实际,深刻学习领会中央城市 工作会议精神,在3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2035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07:26
城市发展理念转型 - 转变城市发展理念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从单纯经济指标增长转向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幸福感与安全感 [2] -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更加注重集约高效 转变城市发展动力 更加注重特色发展 [2] - 转变城市工作重心 更加注重治理投入 转变城市工作方法 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2] 城市发展目标 - 到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政策制度不断完善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人居品质明显提升 绿色转型深入推进 安全基础有力夯实 文化魅力充分彰显 治理水平大幅提高 [2] - 到2035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 [2] 城市体系优化 - 稳妥有序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支持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3] -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成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3] - 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综合竞争力 控制超大城市规模 疏解非核心功能 [3] - 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3] 城市发展新动能培育 - 因城施策增强城市发展动力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 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3] - 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潜力 摸清资产资源底数 改造利用存量房屋和低效用地 [3] - 建立可持续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 提升城市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3] 城市更新与空间利用 - 城市更新目的是将低效闲置资源焕发活力 为城市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4] - 国家层面探索空间增长弹性管控机制 建立城镇开发边界检测评估调整机制 保障重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 [4] 住房与社区建设 - 系统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提升住房全链条水平 [4] -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优化布局和功能 加强地下空间利用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4] 公共服务体系 - 提升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水平 健全就业 社保 教育 医疗等服务体系 [4] - 加快转移人口市民化 改善中小城市或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增强产业支撑能力 [4] 城市数字化转型 -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打造集约统一 数据融合 高效协同的城市数字底座 [5] - 技术创新成为推动城市发展核心动力 智能技术发展具备显著规模优势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到2035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9 07:12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承载体,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 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对城市发展方式转型作出全面部署,旨在推动城市高质量 发展,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这是继今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后,中央层面对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 《意见》明确提出,在推动相关工作时,要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转变城市发展方 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 入;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这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提出的"坚持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一脉相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 长李雪松认为,"现代化人民城市"理念明确了城市的价值取向不在于单纯经济指标增长,而在于提升人 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基于这样的价值理念,《意见》提出多项目标要求:到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适 应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不断完善,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人居品质明显提升,绿色转型深入推进, 安全基础有力夯实,文化魅力充分彰显,治理水平大幅提 ...
续写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这篇大文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网· 2025-08-29 06:36
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市域层面的先行探索,开创现代化人民城市创新实践 从最初的实现工业化到实现"四个现代化",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 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下,我们党不断实现理论 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习近平同志 在福州工作期间亲自规划引领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建设,对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和探索实践,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郭宁宁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亲自主 持编制《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以下简称"3820"战略工程),擘画了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 城市的宏伟蓝图。1995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市第七次党代会上,明确了"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而 努力奋斗"的目标:即在"3820"战略工程的基础上,再经过二三十年时间(即2035年左右),努力使福州跻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到2035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
证券时报· 2025-08-29 01:59
核心政策部署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全面部署城市发展方式转型 推动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1] - 政策明确五个转变方向 注重以人为本 集约高效 特色发展 治理投入 统筹协调 与"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理念一脉相承 [1] - 现代化人民城市价值取向在于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而非单纯经济指标增长 [1] 阶段性发展目标 - 设定2030年目标 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政策制度完善 新旧动能转换 人居品质提升 绿色转型推进 安全基础夯实 文化魅力彰显 治理水平提高 [2] - 2035年目标 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 [2] 城市体系优化举措 - 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2] - 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综合竞争力 控制超大城市规模 疏解非核心功能 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2] - 需统筹推进核心功能集聚发展和非核心功能辐射扩散 实现集聚和辐射的高质量动态平衡 [2] 城市发展新动能培育 - 因城施策增强发展动力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 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3] - 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潜力 摸清资产资源底数 改造利用存量房屋和低效用地 [3] - 建立可持续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 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3] - 城市更新旨在焕发低效闲置资源活力 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需探索空间增长弹性管控机制和城镇开发边界调整机制 [3] 生活空间品质提升 - 系统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提升住房全链条水平 [3] -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优化布局功能 加强地下空间利用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3] - 提升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水平 健全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服务体系 [3] - 建议加快转移人口市民化 改善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增强产业支撑能力 [3] 数字化转型推进 - 打造集约统一数据融合高效协同的城市数字底座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4] - 智能技术成为推动城市发展核心动力 中国具备显著规模优势 可贡献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城市格局 [4] - 需应对人工智能可能风险 关注技术鸿沟 避免城市间发展差距扩大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到2035年, 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
证券时报· 2025-08-29 01:53
城市高质量发展政策部署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面部署城市发展方式转型 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1] - 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 转变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 转变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 转变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1] - 现代化人民城市价值取向不在于单纯经济指标增长 而在于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1] 城市发展目标体系 - 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政策制度不断完善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人居品质明显提升 绿色转型深入推进 安全基础有力夯实 文化魅力充分彰显 治理水平大幅提高[2] - 2035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2] - 稳妥有序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2] 城市体系优化措施 - 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综合竞争力 控制超大城市规模 疏解非核心功能 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2] - 统筹推进核心功能集聚发展和非核心功能辐射扩散 实现集聚和辐射的高质量动态平衡[2] - 因城施策增强城市发展动力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 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3] 城市资源活化与融资创新 - 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潜力 摸清资产资源底数 改造利用存量房屋和低效用地[3] - 建立可持续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 提升城市对外开放合作水平[3] - 城市更新目的是把低效闲置资源焕发活力 为城市经济增长注入动力[3] 城市生活空间建设 - 系统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提升住房全链条水平[3] -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优化布局和功能 加强地下空间利用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3] - 提升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水平 健全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服务体系[3] 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 -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打造集约统一数据融合高效协同的城市数字底座[4] - 技术创新成为推动城市发展核心动力 智能技术发展具备显著规模优势[4] - 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风险 关注智能技术可能加剧的技术鸿沟 避免不同城市间发展差距扩大[4]
广州市召开城市更新和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推进会
广州日报· 2025-08-28 09:52
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战略 - 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 坚持"留改拆"并举 探索"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和"依法征收净地出让"模式 [3] - 集中资源推进四大重点片区和重点项目改造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合理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 [3] - 加力提速城中村改造 持续推进"三旧"改造项目分类处理 因地制宜实施产业保育和转型升级 [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 [3] - 抓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软硬环境建设 健全常态化管护工作机制 打造优质工程和民心工程 [4][5] - 加强交通枢纽、轨道交通、骨干道路和重点区域周边环境提升 统筹环境整治和疫情防控 [5] 资金与政策支持 - 用足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专项借款等各类资金 积极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 [4] - 加大政策供给力度 坚持系统谋划和分类施策 高标准推进重点片区和重点项目建设 [4] 城市品质提升举措 - 结合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筹办 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 优化新中轴线和珠江沿岸等重点区域景观 [3] - 深入推进绿美生态建设 强化城市交通综合整治 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品质 [3] - 提升城市家具、建筑、交通、绿化等要素规划设计建设水平 打造更高品质城市空间 [5] 工作机制与实施保障 - 坚持全市"一盘棋" 发挥市、区、镇(街)三级组织体系作用 强化党建引领和群众工作 [3] - 严格资金使用管理 严把工程质量关和安全关 力戒铺张浪费和形象工程 [3] - 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加强项目谋划储备 推动工作持续取得新成效 [3]
从“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到“一个优化、六个建设”
人民日报· 2025-08-25 06:21
核心观点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 强调从"一个尊重 五个统筹"到"一个优化 六个建设"的战略演进 体现思想一脉相承和战略与时俱进 [2][11] - 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城镇化率从2012年53.1%升至2024年67% 需推动内涵式发展实现"五个转变 五个更加" [2][13][14] -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需坚持人民至上理念 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避免"千城一面"和破坏性建设 [4][7][9][10][22] 城市发展现状 - 城镇化率从2012年53.1%上升至2024年67% 接近70%的饱和阶段临界点 [6][13] -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近1.1万公里 供水普及率 燃气普及率 污水处理率均接近100% 供暖区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占比超90% [6] - 民生保障成果突出:开工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800多万套 惠及1.7亿群众 [6] -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2024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约60%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99% [6] 战略框架演进 - 2015年提出"一个尊重 五个统筹":尊重城市发展规律 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 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 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 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 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 [2][10] - 2024年升级为"一个优化 六个建设":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 建设创新城市 宜居城市 美丽城市 韧性城市 文明城市 智慧城市 [2] - 战略取向转向内涵式发展 强调"五个转变 五个更加":转变发展理念更注重以人为本 转变发展方式更注重集约高效 转变发展动力更注重特色发展 转变工作重心更注重治理投入 转变工作方法更注重统筹协调 [14] 实施路径重点 - 见物与见人关系:强调城市管理公共服务需以人为本 避免见物不见人 通过社区改造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16][17] - 增量与存量关系: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北京) 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50平方公里(北京) 推动老旧厂房改造(天津) 建成600余处口袋公园(成都) [18] - 建设与治理关系:城市进入"三分建 七分治"时期 需运用精细化思维和"绣花功夫"完善治理体系 推动治理智慧化精细化 [19][20] - 因地制宜发展:避免"千城一面" 全国690多座城市需从差异化中找准定位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2] - 保持历史耐心:区分攻坚战与持久战 对急难愁盼事项优先推进 对长远工作保持定力 雄安新区规划先行两年未动一砖一瓦 [23][24] - 践行正确政绩观:克服政绩冲动 注重文脉赓续 福州保留榕树超16万棵 百岁以上老榕近千棵 避免破坏性建设行为 [25]
王浩专题调研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工作并赴省建设厅调度
杭州日报· 2025-08-22 10:45
城市更新与改造 - 杭州富阳区恩波区块城市更新项目聚焦老旧小区改造 房屋大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涉及楼道管线整治 人居环境提升和配套设施建设 [1] - 改造坚持不搞大拆大建 通过科学规划和创新思路补齐民生领域公共服务短板 [1]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 - 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鸡笼山工业区累计收储低效土地1245亩 新落地产业项目32个 [2] - 园区转型要求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 以生态环境保护倒逼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2] - 强调产业链创新链培育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城融合发展 [2] 土地资源优化利用 - 调研鸿茂八墅文旅项目闲置区块 要求通过市场化手段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用地 [2] - 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 稳妥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2] 城市发展战略 - 落实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六大建设要求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3] - 建设浙江现代化城市体系 推进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 [3] - 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中展现区域发展担当 [3] 治理能力提升 - 省建设厅作为牵头部门需提高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 [3] - 加快培养懂城市懂管理的人才队伍 扎实谋划十五五规划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