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采购
icon
搜索文档
审计揭政府采购问题:规避采购程序、设歧视条款、串标围标
第一财经· 2025-09-08 10:3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政府采购规模巨大,2024年约为3.3万亿元,但审计发现供应商提供虚假材料、串标围标以及采购单位规避程序、监督不严等问题普遍存在 [1][2][6] - 针对上述乱象,财政部等多部门已从2024年起连续三年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以遏制违法违规行为 [1][11] 政府采购规模与趋势 - 2024年中国政府采购规模约为3.3万亿元 [2] - 从历史数据看,全国政府采购规模在2023年为33930亿元,同比下滑3%,已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 [4] 供应商违法违规行为 - 供应商常见问题包括提供虚假材料投标、串标围标以及违规分包转包 [1][2] - 广东省审计发现7个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存在串通投标,涉及金额约7.3亿元 [2] - 河北省审计发现4个部门的12家单位在项目招标中存在串通投标、违法转包等问题,涉及金额约0.6亿元 [2] - 江苏省审计发现3家单位的4个项目存在围标串标、提供虚假材料中标,涉及金额约0.25亿元 [2] - 典型案例为重庆三峡学院采购事件,中标供应商通过虚假材料骗取资格,将市价几百元的路由器以85万元一台中标 [2][3] 采购单位程序违规行为 - 部分采购单位存在规避政府采购程序、设置歧视性条款、未编制预算或超预算采购等问题 [8] - 山东省审计发现7个单位为规避流程而化整为零采购,涉及资金约4184万元 [8] - 湖南省审计发现12个部门未严格执行采购程序,先实施后补办手续,涉及金额9215万元,另有6个部门通过拆分项目规避招投标,涉及金额约2590万元 [8] - 北京市审计发现3家单位的13个项目存在政府采购程序倒置,涉及资金7.41亿元 [8] 采购监督与验收问题 - 审计发现部分地方政府采购监督不到位,存在验收流于形式、虚假验收、超进度付款等问题 [10] - 北京市审计发现4家单位验收流于形式,5个项目未完成即通过验收,已支付675万元 [10] - 湖南省审计发现7个部门采购项目超进度付款或多付款项,涉及金额约2227万元 [10] - 浙江省审计发现8家单位存在项目未组织验收或虚假验收、提前支付合同款等问题,涉及合同金额3051万元 [10] 问题根源与改善建议 - 问题根源在于市场竞争异化与企业行为不规范,部分供应商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订单,低价中标后通过违法分包、使用劣质材料等方式保证利润 [7] - 专家建议强化采购管理全链条追责机制,实施终身追责,并定期开展培训警示教育 [10] - 建议建设“智慧采购”监控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围标串标等异常行为,加强信息公开透明 [11] - 建议推进预算管理与采购管理深度融合,探索采购结果导向的绩效管理模式,并推行“分级分类”采购模式以平衡效率与规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