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体估值
icon
搜索文档
Robotaxi正重塑汽车出行市场
东吴证券· 2025-09-23 17:4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Robotaxi行业持积极看好态度 未明确给出具体评级但通过市场规模预测和产业链分析显示强烈乐观预期 [2][3] 核心观点 - Robotaxi不是简单替代司机 而是通过底层技术创新重塑汽车共享出行体验 带来商业模式-竞争格局-产业链利润分配的重构 [2] - 网约车时代虽优化打车效率但未改变生产关系本质 供给过剩导致行业陷入盈利困境 [2] - Robotaxi通过技术-政策-成本三重驱动加速商业化:L4技术成熟(Waymo事故率较人类降低80%)、政策完善(2024年20城入选"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硬件成本下降(百度第六代车BOM降至20.46万元 激光雷达单价降至200美元) [2] - 预计2030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达831亿元(对应50万辆保有量) 2035年突破7096亿元(对应250万辆保有量) 长期空间达数万亿元 [2] - 提出"智能体创收市值法"估值模型:估值=智能体保有量×智能体能力等级(参照人类职业差异) 单台Robotaxi创收能力越高则估值系数越高 [3] 汽车共享出行市场核心研判 - 演变历程:定点车(计划经济)→巡游车(地域核心)→网约车(流量核心)→无人车(AI核心) [7] - 巡游车时代本质赚牌照垄断钱 用户面临"打车难、打车贵" [9] - 网约车时代通过黑车正规化增加供给 降低费用并提高效率 [11] - Robotaxi时代通过智驾技术替代司机 改变生产力(车变机器人)和生产关系(人车关系重构) [12][13] - 产业链环节包括:智驾技术、车辆生产、车辆管理、用户运营 [15] 市场规模预测 - 巡游车市场规模2015年见顶达7651.2亿元 主要受网约车替代效应影响 [34] - 网约车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8507.9亿元 2025-2030年CAGR为19.1% [38] - Robotaxi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831亿元 2035年达7096亿元 [42] - 2025年中国C端私人载客汽车年出行总成本约11万亿元 为共享出行市场的12倍 Robotaxi长期有望替代C端出行市场 [23] 产业链与玩家分类 - 一体化模式:特斯拉、小鹏汽车-W、千里科技 [3] - 技术提供商+运营分成模式:地平线机器人-W、百度集团-SW、小马智行、文远知行、Momenta、元戎启行 [3] - 传统网约车转型:滴滴出行(用户运营+技术转型)、曹操出行(用户运营+车辆管理)、如祺出行、大众交通、锦江在线 [3] - 车辆生产商:北汽蓝谷、广汽集团、上汽集团 [3] - 核心硬件供应商:检测(中国汽研、中汽股份)、芯片(地平线机器人-W、黑芝麻智能)、域控制器(德赛西威、均胜电子、科博达、经纬恒润-W)、传感器(舜宇光学科技、禾赛-W、速腾聚创)、线控底盘(伯特利、耐世特、浙江世宝)、智能车灯(星宇股份)、玻璃(福耀集团) [3] 技术可行性 - L4级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多传感器融合实现无盲区感知(小马智行第七代车搭载9颗激光雷达+14颗摄像头+4颗毫米波雷达) [144] - 车路云协同提升安全性:V2X技术将事故规避率从单车智能的60%提升至96% [145][147] - 事故率显著降低:Waymo在5670万英里测试中 严重伤害事故较人类基准降低85% 安全气囊弹出事故降低81% [153] 政策环境 - 2024年20个城市入选"车路云一体化"试点 推动测试向规模化运营跃升 [2][154] - 海外政策支持与规范并行 要求明确事故责任、数据本地化存储及第三方安全认证 [156] 竞争格局 - 网约车市场呈"一超多强"格局:滴滴全国份额超70% 曹操出行、T3出行等二线平台依托聚合模式分流 [93][94] - 聚合平台抽佣限制政策化:2025年高德打车佣金上限降至9% 推动行业成本优化 [126] - Robotaxi玩家积极卡位:滴滴/曹操等依托运营数据 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专注算法 特斯拉/Waymo加剧全球竞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