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罪羊机制
搜索文档
硅谷“新教父”的野心:彼得·蒂尔重写人类欲望算法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10-10 08:07
彼得·蒂尔的思想渊源 - 彼得·蒂尔在斯坦福大学期间联合创办了保守派学生报纸《斯坦福评论》,以此对抗学术与政治正确 [7] - 蒂尔通过罗伯特·哈默顿-凯利组织的双周读书小组接触了法国思想家勒内·基拉尔的理论,该小组在地震后临时搭建的拖车里举行,氛围近乎"邪典" [10] - 蒂尔拒绝了官方课程的"真理",转而在精英圈层拥抱了一套被主流学术界忽视的"秘密知识",这为其日后著名的创业拷问提供了原型 [10] 基拉尔理论的核心框架 - 基拉尔的第一重理论是模仿欲望,认为人类的欲望本质上是模仿性的,欲望结构是三角形的,包括主体、客体和模型 [16] - 当欲望的模型与主体近在咫尺时,模型会变成争夺同一稀缺资源的对手,导致双方陷入镜像式的毁灭性对抗 [16] - 基拉尔的第二重理论是替罪羊机制,揭示了社会秩序起源于集体驱逐或杀戮一个任意选定的受害者,以恢复社群和平 [19][20] - 基拉尔的第三重理论是对犹太-基督教文本的解读,认为《圣经》首次揭穿了替罪羊机制的谎言,暴露了无辜受害者的真相 [23] 蒂尔的思想综合与实践 - 2002年,蒂尔以15亿美元的价格将PayPal出售给eBay,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思想自由 [25] - 在2004年斯坦福大学的闭门研讨会上,蒂尔发表了《施特劳斯时刻》,将基拉尔的理论与列奥·施特劳斯和卡尔·施米特的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综合 [25][26] - 蒂尔的思想链条被打通为:人性(模仿)→ 政治(敌我)→ 历史(启示录),从而将哲学转化为权力的操作手册 [27] 商业战略中的反模仿哲学 - 蒂尔的商业信条"竞争是为失败者准备的"直接源于基拉尔的模仿理论,认为竞争是价值毁灭的根源 [17][32] - 蒂尔提倡"创造性的垄断",即通过创造全新品类来彻底逃离模仿游戏,实现"从0到1"的创新 [32] - 在PayPal的管理中,蒂尔进行了"基拉尔式的管理学实验",通过激进的差异化分配任务,消除员工之间的模仿性竞争 [34] 对模仿的利用与投资 - 2004年,蒂尔对Facebook进行了50万美元的投资,这是一次"对模仿的赌注",因为他洞察到社交网络的本质是将人类的模仿欲望工业化、网络化 [36] - Facebook的核心机制如点赞、分享、关注,都是在快速传播模仿欲望,其网络效应本质上是"模仿性传染"的经济学体现 [36] - 蒂尔的策略呈现二元性:在宏观层面利用大众的模仿本性获利,在微观层面告诫精英创业者挣脱模仿引力,建立垄断王国 [37] 合作与行业影响 - 2025年,蒂尔创立的Palantir与波音公司达成合作,展示了其在国防和数据分析行业的持续影响力 [1] - 通过《斯坦福评论》建立的人脉网络,蒂尔连接了许多成功的创业家和投资人,如Craft Ventures的大卫·萨克斯和Palantir的三位创始人 [5]
严肃话题悄然消亡,垃圾内容走红传播,为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6-02 01:18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演变 - 互联网初期被寄予打破信息垄断、促进自由知识传播的厚望,但现实发展却成为传播错误和有害信息的有效平台 [1] - 信息生产成本降低和传播渠道无限拓展导致信息过载,人们被迫依赖"认知捷径"选择立场或群体视角以节省认知成本 [3] - 传播速度快、情绪化强、迎合欲望的内容优先传播,复杂有价值的思想被淹没,互联网演变为刺激模因传播的恶性竞争市场 [3] 模仿欲望理论与替罪羊机制 - 雷内·吉拉尔的"模仿欲望理论"指出人类欲望通过模仿他人产生,导致社会凝聚与冲突并存 [5] - "双重模仿"引发竞争和敌意螺旋上升,可能演变为集体暴力冲突 [5] - "替罪羊机制"通过归因矛盾于少数群体来释放社会张力,历史上表现为斗地主、捉巫等集体暴力事件 [6] 互联网放大的身份认同与对立 - 信息传播动力转向"身份认同"与"集体情绪",左右阵营通过制造"外部敌人"强化内部凝聚力 [8] - 互联网极端化"替罪羊机制",简单极端的内容更容易传播,复杂严谨的内容被边缘化为"反模因" [9] - 情绪驱动的坏信息流行,导致社会失去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 [11] 反模因与信息生态困境 - "反模因"指重要但难以传播的想法,因缺乏情绪刺激和易压缩性被忽视 [11] - 注意力机制被模因化驱动俘获,社会难以传播需要长期投入与理性思考的方案 [11] - 技术工具如开源平台在实践中可能被用作政治与文化控制手段 [12] 用户行为与信息环境变化 - 互联网用户从开放平台撤退,转向私密"同温层"如加密聊天群和小圈子播客 [13] - "黑暗森林理论"描述用户因恐惧攻击而选择沉默和隐身的策略 [15] - 公共讨论退潮与信任社群兴起深刻改变信息传播结构,互联网削弱深度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