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黑暗森林理论
icon
搜索文档
张笑宇:我们相对于AI,就是史前动物
36氪· 2025-08-12 18:49
"终有一天,人工智能会演化成一个新的智能物种。相比于人类,它实在是有很多优点。但我们不必因此惊惧恐慌,因为它正是我们这个文 明的延续。" 文明契约:人类如何约束"高级智能" 但是,黑暗森林理论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刘慈欣称之为"猜疑链",它的意思是接触的双方都不能确定对方到底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猜疑 链"在地球上是见不到的,因为人类同属一个物种,拥有相近的文化,同处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圈,距离近在咫尺,所以猜疑很容易被消 除。但在太空中,双方距离太远,猜疑链很难被交流消解,所以"黑暗森林打击"一定会发生。 在我看来,这就是用《三体》理论,抑或尤德考斯基的"养龙理论"解释超级智能与人类之间关系时,不能适用的部分。因为我们现在这个 已经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不是外星文明,也不是与人类社会格格不入的龙,因为它现在使用的语料正是人类社会的语料,它跟我们一 样学习佛陀、孔子和柏拉图的智慧,它跟我们一样从伟大的史诗、小说和歌剧中汲取养分,它的智能不是外生于地球的,而是人类的产 物。倘使哪一天它的智能水平超越了我们人类,那也就像是我们教育长大的孩子在智慧和能力上超越了我们。如果一个汲取了人类智慧的 超级智能最终还是决定对人类不 ...
张笑宇:我们相对于AI,就是史前动物
腾讯研究院· 2025-08-12 17:09
张笑宇 亚洲图书奖得主,"文明三部曲"作者 本文摘选自张笑宇《AI文明史·前史》 " 终有一天,人工智能会演化成一个新的智能物种。相比于人类,它实在是有很多优点。但我们不必因 此惊惧恐慌,因为它正是我们这个文明的延续。 " 文明契约:人类如何约束"高级智能" 像我一样喜爱《三体》的朋友可能还记得,《三体》中的安全声明的基础是黑暗森林理论,这个理论不 是刘慈欣原创的,而是来自1983年天文学家兼作家戴维·布林在解释费米悖论时提出的"致命探测器"假 设。这个假设认为, 任何太空文明都会将其他智慧生命视为不可避免的威胁,因此它们一旦发现彼此, 就会尝试相互摧毁。 但是,黑暗森林理论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刘慈欣称之为"猜疑链",它的意思是接触的双方都不能确定对 方到底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猜疑链"在地球上是见不到的,因为人类同属一个物种,拥有相近的文 化,同处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圈,距离近在咫尺,所以猜疑很容易被消除。但在太空中,双方距离太 远,猜疑链很难被交流消解,所以"黑暗森林打击"一定会发生。 在我看来,这就是用《三体》理论,抑或尤德考斯基的"养龙理论"解释超级智能与人类之间关系时,不 能适用的部分。因为我们现在这个 ...
严肃话题悄然消亡,垃圾内容走红传播,为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6-02 01:18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演变 - 互联网初期被寄予打破信息垄断、促进自由知识传播的厚望,但现实发展却成为传播错误和有害信息的有效平台 [1] - 信息生产成本降低和传播渠道无限拓展导致信息过载,人们被迫依赖"认知捷径"选择立场或群体视角以节省认知成本 [3] - 传播速度快、情绪化强、迎合欲望的内容优先传播,复杂有价值的思想被淹没,互联网演变为刺激模因传播的恶性竞争市场 [3] 模仿欲望理论与替罪羊机制 - 雷内·吉拉尔的"模仿欲望理论"指出人类欲望通过模仿他人产生,导致社会凝聚与冲突并存 [5] - "双重模仿"引发竞争和敌意螺旋上升,可能演变为集体暴力冲突 [5] - "替罪羊机制"通过归因矛盾于少数群体来释放社会张力,历史上表现为斗地主、捉巫等集体暴力事件 [6] 互联网放大的身份认同与对立 - 信息传播动力转向"身份认同"与"集体情绪",左右阵营通过制造"外部敌人"强化内部凝聚力 [8] - 互联网极端化"替罪羊机制",简单极端的内容更容易传播,复杂严谨的内容被边缘化为"反模因" [9] - 情绪驱动的坏信息流行,导致社会失去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 [11] 反模因与信息生态困境 - "反模因"指重要但难以传播的想法,因缺乏情绪刺激和易压缩性被忽视 [11] - 注意力机制被模因化驱动俘获,社会难以传播需要长期投入与理性思考的方案 [11] - 技术工具如开源平台在实践中可能被用作政治与文化控制手段 [12] 用户行为与信息环境变化 - 互联网用户从开放平台撤退,转向私密"同温层"如加密聊天群和小圈子播客 [13] - "黑暗森林理论"描述用户因恐惧攻击而选择沉默和隐身的策略 [15] - 公共讨论退潮与信任社群兴起深刻改变信息传播结构,互联网削弱深度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