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最廉可交割券(CTD)
icon
搜索文档
国债期货入门指南:品种和概念介绍
国信证券· 2025-11-07 17: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债期货为金融市场参与者提供利率风险对冲手段,深化中国债券市场,促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报告是国债期货入门指南,介绍各品种特征和相关概念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债期货基本品种 - 我国国债期货均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共4个交易品种,覆盖不同期限维度,每个品种每年有4个固定合约,交割月份为3、6、9、12月,但仅交易最近三个季月合约 [12] - 国债期货结算价为扣除应计利息的净价,能清晰反映市场利率波动带来的债券价格变化 [12] - 2年期国债期货合约标的为面值200万元、票面利率3%的名义国债,其余品种合约标的为面值100万元、票面利率3%的名义国债 [12] - 期限越短的期货品种最低保证金比例越低,2年期国债期货保证金比例为合约价值的0.5%,最高杠杆率达200倍;30年期国债期货保证金比例为合约价值的3.5%,最高杠杆率达28倍 [12] - 10年期国债期货持仓规模最大,目前达28万手;5年期和30年期持仓规模接近,目前达18万手;2年期持仓规模最低,目前仅8万手 [13] - 2025年2、5、10、30年期国债期货日均成交规模为4万手、7万手、9万手和12万手,长期品种成交量相对领先,30年品种成交占比明显领先其余品种 [15] 国债期货基本概念 - 介绍国债期货的主力合约、连续合约、可交割债券与转换因子、CTD、国债期货定价、基差、净基差和隐含回购利率(IRR)等概念,揭示期现套利机会和市场内在联系 [20] 主力合约 - 主力合约是某一品种中成交量、持仓量最大、市场影响力最强的合约,是市场交易核心标的,价格波动反映市场对利率的预期和供求关系,是投资者进行套期保值、套利和投机的主要工具 [21] - 主力合约通常为当季合约,因临近交割,套保与套利需求集中,流动性最优;当季合约进入交割月前20 - 30天,成交量下降,次季合约接替成为新主力 [21] 连续合约 - 国债期货连续合约是人为创建的虚拟合约序列,目的是将不同到期月份的单个国债期货合约价格连接起来,形成长期、连续的价格序列,便于技术分析、回测研究和观察长期趋势 [22] - Wind金融终端编制连续合约时采用“后复权法”,在主力合约切换日,将新合约价格调整至与旧合约最后一刻价格一致,消除换月缺口 [22] 可交割债券和转换因子 - 国债期货要求标准化和连续性,其合约标的是虚拟标准券,为将不同可交割债标准化处理,引入转换因子概念 [25] - 转换因子是将某只可交割国债的未来现金流,按虚拟标准券的票面利率贴现至交割日的现值,再除以面值得到的系数 [25] - 实际交割中,买方支付给卖方的发票价格 = 期货结算价 × 转换因子 × 面值 + 应计利息 [25] CTD(最廉可交割券) - 期货卖方交割时会选择交割成本最低的可交割国债,即CTD,可通过计算交割净成本(交割净成本 = 债券市场价格 - (期货结算价 × 转换因子))确认 [33][35] - CTD受转换因子、市场利率波动、债券流动性影响,经验上,市场收益率 > 3%时,低票息、长久期债券易成CTD;市场收益率 < 3%时,高票息、短久期债券易成CTD;久期相同时,收益率高的券易成CTD [36] - 近几年中长期国债收益率下行,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期货的CTD大部分是短久期品种,期货价格涨跌与7年期和25年期国债关联度更大 [37] 国债期货定价 - 通过“无套利机会”定价,构建“买现卖期”套利策略,在市场有效且无摩擦情况下,期货结算价 = 现券净价 + 利息损益 + 资金成本 - 票息收入 [39][41] - 国债期货交割规则对卖方有利,赋予卖方最低成本选择权和交割时机选择权,实际定价时需考虑卖方选择权价值 [41] 基差 - 广义基差指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差额,国债期货基差 = 可交割券的净价 - 期货结算价 × 可交割券的转换因子 = 利息收入 - 融资成本 + 空头选择权价值 [42][43] - 资金利率上升,基差缩小;资金利率下降,基差扩大;市场利率变动使CTD券切换时,原CTD券基差扩大,新CTD券基差缩小 [43] 净基差 - 净基差等于基差扣除持有期间的全部融资成本后的净额,能直接反映期货品种的空头选择权价值,CTD的净基差最高 [44][45] 隐含回购利率(IRR) - IRR衡量“买入现货国债,卖出期货”基差交易并持有至交割的理论年化收益率,当IRR高于市场无风险利率时,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低于无风险利率时,可反向套利,但存在换券成本 [48] - IRR代表套利机会不存在时的融资利率,CTD券的IRR最高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