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赋能智慧养老

搜索文档
两部门|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
机器人圈· 2025-06-11 19:43
政策背景与总体要求 - 两部委联合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工作,试点期为2025年至2027年,聚焦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缓解家庭养老照护压力、弥补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人力缺口[1][3] - 试点目标包括分阶段实施攻关项目,推动产品在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等场景中应用验证,形成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机器人产品,完善标准规范及评价体系[1][3] - 政策依据包括《"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等国家战略文件[3] 试点核心内容 - **结对攻关**:面向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围绕失能失智照护、情感陪护、健康促进等五大场景,针对现有产品短板提升安全性、可靠性、易用性[2][4][5] - **场景验证**:家庭场景需完成200户以上应用验证(部署≥200台套),社区/机构场景需完成20个以上试点(部署≥20台套),验证周期不少于6个月[5] - **标准体系**:联合研制产品服务标准规范,重点覆盖安全性、可靠性、适老化、经济性等维度,引导行业基于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设计产品[2][5] 申报与实施机制 - 申报主体需为境内独立法人单位,3年内无不良记录,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养老服务机构组成联合体申报[6][7] - 牵头单位限报1个项目,参与单位可申报不超过3个项目,需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和风险防控体系[7][8] - 项目关键技术指标需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且无知识产权纠纷[8] - 申报流程包括地方推荐(2025年7月10日截止)、专家遴选、试点实施(2年内完成)、成果评估与推广[9][10][11] 支持与推广措施 - 试点成果将通过两部委官网、机器人供需对接平台等渠道展示推广,并在后续活动中重点推介[12] - 对技术先进、模式创新的项目提供政策资源支持,地方推荐单位可配套资金等扶持[12] 行业动态补充 - 机器人行业2024年报显示75家上市公司表现分化,人形机器人领域面临价格战与量产爆发趋势[15] - 国际前沿技术包括螳螂虾仿真机器人、3D打印软机器人手等创新方向,国内院士团队聚焦具身智能、机构智能等关键技术突破[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