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养老

搜索文档
一群60后,盘活养老机器人
虎嗅· 2025-08-09 13:54
银发经济与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 - 中国老龄化加速,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占比22%),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占比15.6%),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 - 银发族消费升级趋势明显,营养保健品消费增速达全年龄段10倍,生活服务类消费同比增长超1.6倍[9][10] - 失能人口规模2023年达4654万,预计2030年将达1亿,而养老护理员缺口高达550万人[12] 智能养老机器人市场潜力 - 方正证券预测2030年智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2万亿[15] - 产业链形成健康监测、康复训练、生活照护、情感陪伴四大核心场景,2023年企业数量同比增长42%[22] - 四大场景相互融合,例如上海"AI+养老"项目结合健康监测与情感陪护功能[28] 政策与市场驱动 - 工信部要求2025-2027年居家养老机器人完成200户家庭应用验证[16] - 上海计划2027年具身智能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对医疗护理机器人示范项目最高补贴1000万[17] - 多地推出补贴政策,如浙江对外骨骼机器人补贴30%(单件最高3000元),西安对养老机构科技产品补贴30%[30] 企业布局与产品创新 - 傅利叶智能推出交互陪伴型人形机器人GR-3,从医疗康复拓展至情感陪护赛道[2][4] - 传统制造巨头(海尔智家、新时达)与科技企业(伟思医疗、深圳乐聚)加速布局[20][21] - 产品覆盖外骨骼、康复训练、护理机器人等多品类,技术向柔顺运动、多模态感知方向发展[17][25][26] 应用场景与用户群体 - 军休干部(26.7万名)居家养老需求推动智能化改造,国家加快适老化设施建设[34][35] - 首批试点集中在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和家庭三大场景,头部养老院批量引入加速规模化[32] - 情感陪护机器人集成语音交互、用药提醒等功能,缓解老年人孤独感[27]
陪伴机器人“大白”走进现实 这家企业加码康养赛道
中国证券报· 2025-08-06 23:56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GR-3是傅利叶GRx系列第三代智能人形机器人,其在产品设计上参考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中"大白"的卡通形象。不同于传统 机器人的金属触感,GR-3使用了柔肤软包覆材设计,面部设计了棕色灵动双眼,搭配柔和的面部曲线,使机器人更具"亲和力"。 在本体结构上,GR-3身高165cm,体重71kg,全身配备55个自由度,可支持更拟人化的肢体表达,单次续航能力提升至3小时,可以完成弯腰、下蹲等动 作,实现多种拟人行走姿态。 该款机器人头部与躯干共分布31个触觉传感器阵列,可实时感知触摸并作出反馈,通过交互系统中新增的微表情反馈,增强陪伴感。例如,当抚摸机器人 柔软的肚子、脑袋时,GR-3会做出眨眼、展臂拥抱的动作。 8月6日,智能机器人公司傅利叶发布其首款主打交互陪伴、具备"可触摸"特性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are-bot GR-3。该款机器人未来可应用于陪伴、医疗、 康养等场景。 相关机构认为,具身智能将向垂直领域深耕。 "软萌"机器人上线 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智能养老机器人规模 化应用。 通知明确, ...
方正证券:养老智能机器人落地加速 市场规模预计将超两万亿
证券时报网· 2025-08-06 08:49
人口老龄化与智能养老机器人市场 - 我国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失能老人数量激增,护理人力供给严重不足 [1] - 智能养老机器人在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推动下加速落地,正成为我国养老产业智慧化转型的关键力量 [1] - 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数3.8亿人,失能老人总数将达1亿人,居家端和机构老年人人数分别占90%、10% [1] 智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 - 预计2030年健康检测、情感陪护、护理、行动辅助机器人均价可以分别降至0.2、2、3、3万元 [1] - 智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超2万亿 [1] 投资建议关注方向 - 具备养老渠道和业态优势的软硬件一体化企业 [1] - 养老机器人多品类优质产品布局企业 [1] - 康养外骨骼企业 [1]
2025年中国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概览: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乐 智能重构养老体验
新浪财经· 2025-07-17 22:55
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概述 - 智能养老机器人是以人工智能、环境感知和人机交互技术为核心的多功能服务设备 可部署于家庭及养老机构 通过差异化功能实现生活辅助、健康监护等用途 并支持与智慧养老平台的数据协同 可分为康复型、护理型和陪伴型产品 [1] - 中国智能养老机器人已从简单机械辅助迈向智能化服务 通过多模态感知、自主决策与适老化交互技术升级 实现从单一功能设备到智慧养老系统核心节点的转型 [1] - 行业已形成技术创新、标准规范、场景适配与伦理安全相结合的政策支持体系 覆盖研发制造、场景落地、服务运营及医养结合的全产业链框架 [1]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政策推动下 智能养老机器人提升在社区和家庭的渗透率 促进企业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 完善"硬件+服务+数据"的生态布局 [1] - 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破3亿 智能养老机器人加速渗透社区、机构和家庭场景 通过康复训练、生活协助和情感陪伴等多样化服务构建科技赋能的品质晚年生活 [1] - 多部委协同构建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产业生态的完整体系 聚焦老龄化社会需求 通过标准规范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2] 行业应用场景 - 智能养老机器人深度融入养老服务体系 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科技支撑 [2] - 产品通过康复训练、生活协助和情感陪伴等多样化服务 为老年人构建科技赋能的品质晚年生活 [1]
2025年中国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概览: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乐,智能重构养老体验
头豹研究院· 2025-07-17 20: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老龄化加速、失能人口负担重及养老服务人才紧缺驱动养老机器人市场扩张,行业在政策推动下发展迅速,未来将向个性化、智能化、普惠化方向发展,成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 [4][46] - 中国智能养老机器人产业链三级架构协同运作,各环节有不同特点和发展趋势,市场竞争格局将多元化,各细分赛道差异更明显 [52][8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综述 - 定义与分类:智能养老机器人是融合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设备,分为康复、护理和陪伴机器人,可加速渗透养老场景为老人提供服务 [2][16] - 核心功能与应用场景:通过康复训练、生活协助和情感陪伴等服务,为老年人构建品质晚年生活,应用于社区、机构和家庭场景 [3] - 发展历程:从简单机械辅助迈向智能化服务,实现从单一功能设备到智慧养老系统核心节点的转型 [2] - 政策环境:形成技术创新、标准规范、场景适配与伦理安全相结合的政策支持体系,覆盖全产业链框架,为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 - 需求环境:老龄化加速、失能人口负担重及养老服务人才紧缺驱动市场扩张;养老服务设施规模扩张驱动需求上升;全球市场呈“高认知低应用”状态,亚洲接受度高但潜力待释放 [4][29] - 市场规模:2020 - 2024年市场规模从90.5亿元增长至28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2.9%,预计至2029年将攀升至657.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2%,未来向个性化、智能化、普惠化方向发展 [46] 中国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图谱:以上游供应商提供核心零部件、中游厂商整合研发生产、下游触达终端用户并实现养老服务功能的三级架构协同运作 [52] - 上游分析:中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市场需求高增,国产品牌崛起,国产化率提升,行业前景广阔 [59] - 中游分析:行业有产品销售、租赁服务、增值服务订阅及政府合作与生态共建四种商业模式;康复机器人处于外骨骼式第二阶段,未来将聚焦舒适度与智能化升级;陪伴机器人依托技术具备养老价值,在智能化等方面持续升级 [63][69][76] - 下游分析:养老机器人需兼具“健康管家”“生活助手”“情感伴侣”三重角色,以安全、便捷、温暖为核心设计原则 [78] 中国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竞争格局:市场呈现消费级与医疗级加速融合趋势,未来竞争围绕技术合规性与场景覆盖能力展开,各细分赛道差异化特征将更明显 [88] - 企业分析:未提及相关内容 - 发展趋势:康复机器人进入技术深耕期,护理机器人加速规模化发展,陪伴机器人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成竞争关键,市场将走向“综合龙头主导 + 专业细分补充”的稳态结构 [88] 中国可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企业图谱 - 新松机器人:凭借全场景产品矩阵、技术 - 政策协同创新和临床转化能力,在养老机器人领域建立完整解决方案优势 [98] - 艾雨文承:未提及相关内容 - 作为科技:未提及相关内容
当养老机器人来敲门
新华社· 2025-07-07 11:11
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养老机器人已在全国多地养老院、社区和医疗机构投入使用,涵盖护理、喂食、洗浴、康复、陪伴等多种功能 [3] - 2023年市场规模达250亿元,预计2030年将实现普遍落地,健康监测类产品渗透率最高达10%,康复训练、护理、情感陪护类渗透率约5% [15] - 按2.6亿老年人口计算,健康检测设备、康复训练类、护理类、情感陪护类机器人市场空间分别达260亿、6500亿、6500亿、1300亿 [15] 政策支持与技术发展 - "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智慧养老,2024年工信部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包含80个AI养老产品 [6] - 国家医保局为脑机接口技术单独立项,该技术可帮助失能老年人恢复运动能力 [7] - 行业依托人工智能、多模态AI、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等技术实现自主学习与决策,解决养老痛点 [8] 主要产品类型与厂商布局 - 产品分为生活辅助类(搬运、喂食机器人)、健康监测类(体征检测设备)、情感陪护类(AI陪伴机器人)、康复训练类(外骨骼机器人) [9] - 优必选构建"社区筛查-认知评估-康复训练"服务体系,腾讯研发人居环境机器人"小五"具备协助挪移、防跌倒等功能 [9][15] - 进口高端康复机器人价格达50-100万元,国产基础功能产品价格在1-5万元区间 [17] 行业发展瓶颈 - 高质量养老数据稀缺,非结构化场景中机器人的感知与执行能力较弱 [16] - 生产成本高导致终端售价昂贵,零部件采购成本占比较大,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17][18] - 老年人对新技术接受度低,部分产品存在界面复杂、响应延迟等适老化设计缺陷 [18] 未来趋势展望 - 行业将迎来技术融合与场景落地爆发期,产品向多模态交互、具身智能方向升级 [19] - 形成机器人、专业护工和家属协作的三角照护模式,明确"辅助不替代"原则 [20] - 机器人需提升灵巧操控能力,未来可能进入"大哥大"式发展阶段后逐步普及 [19][20]
“机器人养老”有望?广东开展2年期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
南方都市报· 2025-06-17 11:58
政策背景与试点要求 -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民政厅联合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 申报期至6月30日截止[1] - 试点依据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与民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的《通知》 旨在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试点期为2025-2027年[3] - 居家养老服务机器人需完成不少于200户家庭应用验证 部署不少于200台套 社区和机构类产品需完成20个社区/机构验证 部署不少于20台套[1][3] 技术攻关方向 - 攻关聚焦三类养老服务形态:居家 社区 机构 覆盖失能失智照护 情感陪护 健康促进等五大应用场景[3] - 重点提升产品安全性 可靠性 易用性和服务能力 以解决用户实际场景中的痛点问题为导向[3] - 应用验证周期不少于6个月 需在家庭 社区和养老机构等场景中完成产品迭代升级[3] 产品应用场景 - 室外助行机器人 移乘转运机器人等解决行动不便照护需求[4] - 智能交流陪伴服务机器人 仿生触觉宠物机器人满足情感陪护需求[4] - 生活提醒机器人可提供用药 就餐等提醒服务 定制化餐食制作机器人能完成日常生活照料[4] 标准体系建设 - 鼓励研制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产品和服务标准规范 重点聚焦安全性 可靠性 适老化和经济性[6] - 要求产品设计紧扣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提升适老化 智能化和安全可靠水平[6] - 试点单位需在2年内完成任务 工信部和民政部将组织专家评估实施情况[6]
“电子孙子”、“爬山搭子”,一大波养老机器人来袭
南方都市报· 2025-06-16 16:59
展会概况 - 2025上海老博会以"科技赋能银发生活"为主题,围绕养老、康复医疗、辅助器具三大主题开设六大展示区,包括养老服务、康复医疗、辅助器具、生活护理、宜居建筑、健康管理 [1] - 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达5万平方米 [1] - 累计参观人数近8万人,较去年增幅近四成,创下历史新高 [1] 养老机器人市场 - 2024年我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约79亿元,未来五年将以15%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快速成长,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达159亿元 [2] - 养老机器人主要分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三类 [2] - 大头阿亮推出全国首款智能养老机器人,具备居家安全监控、老人陪伴、子女远程沟通功能,机构版侧重查房巡视场景 [2] - 麦迪科技展出人形护理机器人,可协助拿取物品、克隆子女声音、提供娱乐功能,与优必选合作开发 [3] - 万物心联推出桌面陪伴机器人,具备情绪识别功能,计划嵌入自研大模型并实现声音克隆 [3] 外骨骼机器人发展 - 外骨骼机器人可辅助行动障碍者或增强健康人群运动能力,近期因景区登山场景应用热度攀升 [4] - 爱布科技展出成人版EA-II和儿童版BAMBINI外骨骼,主要针对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等 [5] - 优龙机器人从医疗康复拓展至外骨骼登山机器人,可辅助偏瘫患者步态矫正 [5] - 行业接受度提升,相关视频传播加速市场认知 [4] 政策支持 - 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围绕失能失智照护、情感陪护等场景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攻关 [6] - 政策明确在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等场景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应用验证,推动产品迭代升级 [6]
提振消费进行时丨医养智养 乐享晚年
广西日报· 2025-06-16 10:01
老龄化趋势与养老需求 - 2025年广西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预计突破1000万人 老龄化率达20%以上 [1] - 养老市场需求从基础生存向精细化、品质化转变 身心健康成为老年群体刚需 [1] - 行业积极探索"康养-医养-智养"升级路径 推动养老向享老转化 [1] 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 江南孝慈苑构建"小病不出楼、慢病不出园、大病直通车"的全方位医养结合模式 配备康复室、医务室、护理站 [1] - 为患病老人定制个性化照护方案 例如有氧运动结合手指操的康复训练 案例显示88岁老人腿疾改善显著 [1] - 医养机构入住率年均增长40%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出"护理员+护士+康复师+养老顾问"团队上门模式 [1] - 医养结合服务性价比凸显 案例显示中风老人月费用较保姆节省33% 且含医疗护理服务 [1] 智慧养老技术应用 - 鲁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采用毫米波雷达技术 通过碗口大小设备实时监测老人心跳、呼吸、体动数据 [1][2] - 智能设备实现7×24小时紧急联络援助 覆盖独居、高龄、失能老人家庭 服务延伸至社区 [2] - 可监测呼吸心率、睡眠质量的智能管家产品在南宁落地超3000台 市场接受度快速提升 [2] 精神文化服务创新 - 机构开设老年学堂、组织合唱队等文体活动 案例显示78岁老人主动推荐同学入住 [1] - 通过音乐健身操、投球游戏等康养训练 实现身心同步健康管理 [1]
两部门|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
机器人圈· 2025-06-11 19:43
政策背景与总体要求 - 两部委联合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工作,试点期为2025年至2027年,聚焦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缓解家庭养老照护压力、弥补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人力缺口[1][3] - 试点目标包括分阶段实施攻关项目,推动产品在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等场景中应用验证,形成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机器人产品,完善标准规范及评价体系[1][3] - 政策依据包括《"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等国家战略文件[3] 试点核心内容 - **结对攻关**:面向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围绕失能失智照护、情感陪护、健康促进等五大场景,针对现有产品短板提升安全性、可靠性、易用性[2][4][5] - **场景验证**:家庭场景需完成200户以上应用验证(部署≥200台套),社区/机构场景需完成20个以上试点(部署≥20台套),验证周期不少于6个月[5] - **标准体系**:联合研制产品服务标准规范,重点覆盖安全性、可靠性、适老化、经济性等维度,引导行业基于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设计产品[2][5] 申报与实施机制 - 申报主体需为境内独立法人单位,3年内无不良记录,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养老服务机构组成联合体申报[6][7] - 牵头单位限报1个项目,参与单位可申报不超过3个项目,需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和风险防控体系[7][8] - 项目关键技术指标需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且无知识产权纠纷[8] - 申报流程包括地方推荐(2025年7月10日截止)、专家遴选、试点实施(2年内完成)、成果评估与推广[9][10][11] 支持与推广措施 - 试点成果将通过两部委官网、机器人供需对接平台等渠道展示推广,并在后续活动中重点推介[12] - 对技术先进、模式创新的项目提供政策资源支持,地方推荐单位可配套资金等扶持[12] 行业动态补充 - 机器人行业2024年报显示75家上市公司表现分化,人形机器人领域面临价格战与量产爆发趋势[15] - 国际前沿技术包括螳螂虾仿真机器人、3D打印软机器人手等创新方向,国内院士团队聚焦具身智能、机构智能等关键技术突破[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