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类资产配置提升
搜索文档
规模扩张、权益配置增加 理财子增资潮或开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07:04
行业增资趋势 - 2025年以来已有四家理财公司进行增资,包括兴银理财、施罗德交银理财、高盛工银理财和杭银理财,而2024年仅有一家理财公司增资[3][4] - 银行理财存量规模在2025年9月末达到30.82万亿元,尽管较8月末减少1284.71亿元,但长期保持波动上行趋势[1] - 理财公司需持续符合净资本不低于5亿元且不低于净资产的40%,同时净资本不低于风险资本的100%的监管要求[1] 兴银理财增资案例 - 兴银理财于2025年10月9日通过未分配利润转增方式增加注册资本50亿元,注册资本变更为100亿元,增资后注册资本金额进入行业前列[1][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兴银理财管理产品规模达2.32万亿元,位列行业第二,较2024年末增长6.34%[2] - 此次增资旨在为公司持续经营筑牢资本基石,传递长期稳健发展理念,并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与投资者需求[1] 其他理财公司增资案例 - 施罗德交银理财于2025年2月获批将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加至12亿元,股东持股比例保持不变,截至2025年6月末管理规模为181.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32%[4] - 高盛工银理财于2025年3月将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加至13.5亿元,股东持股比例保持不变,截至2025年6月末管理规模为443.2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6.98%[4] - 杭银理财于2025年7月以未分配利润转增方式增加注册资本20亿元,由10亿元变更为30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管理规模为51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4] 增资驱动因素 - 资产管理规模扩大导致所需计提的风险资本增加,规模扩张必然要求净资本同步提升以确保合规[1][2] - 银行理财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有所提升,截至2025年上半年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0.07万亿元,占比0.22%,而2024年底分别为0.06万亿元和0.20%[5][6] - 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占用资本金,2025年上半年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为1.82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5.52%,而2024年底为1.74万亿元,占比5.42%[6] 增资方式分析 - 理财公司增加注册资本主要有两种方式: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和外部股东资金注入[6][7] - 中资理财公司增资主要采用未分配利润转增方式,属于内部融资,可规避股权稀释风险并将利润留存于公司内部用于长期战略项目[7] - 合资理财公司主要采用股东注资方式,因管理规模相对较小且未分配利润有限,股东注资可满足巨大资本需求并显示股东信心[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