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漂
搜索文档
第一批抛弃网红景点的年轻人,已经开始“村漂”了
36氪· 2025-11-03 10:56
这两年,短途游成了年轻人最常见的休闲方式。 曾经轰轰烈烈的"特种兵旅游"正在退潮,千篇一律的网红打卡机位大家也已经厌倦了。被班味浸透的年轻人逐渐发现,旅游需要的不是换个地方继续卷, 而是好好享受一段悠闲的时光。 人少、景美、还不用长途奔波,成了不少人挑选目的地时的首要考虑。 在别人还在热门景点排长队的时候,不少人已经找到了另辟蹊径的目标:乡村。 卷不动的打工人,开始流行找个村子躺平。比起挤在热门景区里看人头,去一个山脚下的小院,和几只鸡狗为伴,睡到自然醒,下午在院子里发呆,晚上 看满天星星,反倒成了治愈感最强的旅行方式。 "北漂""沪漂"们,开始反向"村漂"了。 01 村漂,到底怎么个"漂"法 既保留了自然风光、人文特色,又提供了现代化便利的新型乡村,成了年轻人最追捧的"村漂"目的地。 到底有多少人在农村度假?这个数据可能很难回答。 但是在社交媒体上,"村漂"的确已经成了一种越来越流行的趋势。 工作量已经饱和的年轻人,很多时候需要的只是换个场景,与工作环境进行短暂的物理隔离。Gap year太奢侈,短暂的Gap weekend既能狠狠回血,技术 上也更加可行。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农村不当景点。名山大川、文 ...
江浙沪村漂,火了
投资界· 2025-06-22 15:23
消费趋势变化 - 中年人流行"微逃离"方式,通过短途城市边缘游荡实现精神放松[3] - 年轻人择城退休趋势从高消费地区(三亚/大理)转向农村,形成"村漂"现象[3][6] - 江浙沪农村成为新定居热点,兼具城乡混合特征,吸引数字游民和中高产家庭[11][30] 区域经济特征 - 江浙沪农村已形成成熟商业生态:村墅林立、数字游民社区、国际学校、精品餐饮[11] - 区域发展不均衡:杭州/嘉兴/湖州周边基础设施完善(米其林级食堂、选美公厕),偏远地区仍存基础短板[34] - 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网红村支持青年创业,200平独栋月租5000-6000元可兼具居住与商业用途[30] 商业模式创新 - 出现"付费乌托邦社区",融合隐居与商业运营,空气中充满KPI氛围[13][33] - 自媒体成为主流变现方式,万粉博主密度高,内容生产与田园生活形成闭环[15][16] - 共享社区模式兴起:聚集陶艺师、前大厂员工、创业者等多元群体,形成新型创业生态[24] 人口流动规律 - 上海50+群体系统性布局浙沪农村退休生活,节假日形成新能源车潮[11] - 沪漂打工族倾向选择上海郊区(如青浦、奉贤),平衡通勤成本与生活品质[30] - 数字游民选择标准明确:距上海2小时交通圈,兼顾接单机会与生活松弛度[21][24] 居住消费特征 - 租房策略体现"轻装修重装饰"理念,5000元月租可获得带院独栋别墅[24] - 居住体验出现溢价认知:5000元月租产生千万级配置的心理价值[28] - 存在短期旅居倾向,多数年轻人清楚定居的临时性,更看重过渡体验[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