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功能
搜索文档
从“十四五”积淀到“十五五”启航!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持续推进
华夏时报· 2025-10-30 17:13
核心观点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明确了未来五年国企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1] - “十五五”时期的改革将着眼于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创新和核心功能优化,重点从规模化重组转向质量效益提升,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4] - 推动国有经济布局的优化与结构的调整是“十五五”期间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工作 [5] “十四五”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成果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多家央企接近完成改革目标,如中国有色集团改革任务完成率达97%,中国中煤、中国石化等企业进入收尾攻坚阶段 [2] - 全国范围内改革任务完成率已普遍超80%,黑龙江、河南、甘肃等省份完成率90%以上 [3] - 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占其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40%,营业收入占比接近30% [2] - 实施老旧设备更新、数字化绿色化改造等投资超8000亿元,打造智能工厂120个 [2][3] - 各省国有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或高位增长态势,例如湖北省属企业资产规模、营收、利润等指标增速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山东省属企业前5月完成项目投资1015亿元;青海省属企业1至5月资产负债率54%,低于全国国有企业11.9个百分点 [3] “十五五”国企改革方向与重点 - 改革重点从规模化重组转向质量效益提升,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制度建设转向效能提升 [4] - 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公司治理效能;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服务国家战略导向 [4] - 国资委明确“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体系全面实施,为国企注入持续活力 [4] - 中国诚通等央企已提前谋划新一轮改革思路,在其管理的7100亿元基金中,70%以上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社会资本近1.5万亿元 [4] 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 - 核心功能是从宏观和国家战略层面对国有企业的要求,主要包括国家安全功能(保障国防、能源资源、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等安全)、国计民生功能(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科技创新等领域发挥支撑托底作用)、战略引领功能(在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5] - 核心竞争力是从微观和企业层面提出的要求,主要包括科技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价值创造能力(卓越的运营效率、品牌价值和盈利能力)、公司治理能力(现代企业制度、科学的决策和监督机制)、企业家与人才竞争优势(吸引、留住和用好一流人才) [6]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的具体路径 - 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如国防军工、能源资源、主干电网、通信网络等,以加强控制力 [6] - 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领域 [7] - 从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中坚决退出,清理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业务和“僵尸企业” [7] - 通过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将业务相近或具有产业链协同效应的企业合并,避免同质化竞争 [7] - 支持优势国有企业担任产业链的“链长”,整合上下游资源,并推进“扁平化”管理和“主责主业”管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