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国企改革
搜索文档
事关国资国企改革、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张玉卓最新发文
券商中国· 2025-10-31 17:08
张玉卓表示,一要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深入实施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 理,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各级负责人薪酬、津贴补贴等,支持科技型子企业 建立更具灵活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中长期激励机制,使国有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行。 二要优化企业管理运营体制,加快企业组织形态变革,推动大型企业结合实际实施扁平化改造,不断压缩管理 层级、缩短决策链条,加快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提升对市场环境变化和产业发展趋势的敏锐度,充分挖 掘"人才效益",大力推动效率革命。 三要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健全经营性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和集中统一监管制 度,打造专责专业的国资监管机构,根据企业所处行业、发展阶段不同,制定针对性更强、包容度更足、灵活 性更大的监管政策,加大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力度,不断提升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的监管水 平。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加强战略性、专业化重组 对于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 张玉卓表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调整存量结构, 优化增量投向,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近日出版 ...
事关国资国企改革、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 张玉卓发文
证券时报· 2025-10-31 16:41
对于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张玉卓表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 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一要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 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 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二要加强战略性、专业化重组,围绕强化功能使命、提升规模效益,加大力度合并"同类项",避免重复 建设和无序竞争;围绕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推动科技领军企业加强创新资源整合和一体化配置, 集聚创新要素、形成创新合力;围绕增强我国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纵向资源整合和 合作,共同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三要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有序流动,更好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打造专业化、市场化国有资 本运作平台,加快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和存量资产盘活,推动国有资本在合理有序流动中优化配置、提升 价值、提高收益,创造更多社会财富。 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国务 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发表题为《 ...
事关国资国企改革、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 张玉卓发文
证券时报· 2025-10-31 16:30
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发表题为《充分激发 各类经营主体活力》的署名文章。他在文章中明确了,"十五五"时期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等的重点任务举措。 推动大型企业结合实际实施扁平化改造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加强战略性、专业化重组 对于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张玉卓表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 向,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一要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 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对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张玉卓表示,一要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深入实施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 机制改革,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各级负责人薪酬、津贴补贴等,支持科技型子企业建立更具灵活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中长期激励机制,使国有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 运行。 二要优化企业管理 ...
重庆上线全国首个数字分保平台,首批项目辐射11省
经济观察报· 2025-10-31 13:05
平台上线与核心功能 - 全国首个数字分保平台于10月29日在重庆正式上线,由重庆三峡担保集团打造 [1][2] - 平台以数字加密、生物识别等技术为支撑,实现分保产品的线上发布、在线申请、电子签约和全链条管理 [2] - 平台旨在促成业务流、交易流、数据流全面聚合,推动担保同业合作迈入标准化、产品化、数字化新阶段 [2] 平台初期成果与影响 - 平台首批推出分保项目164个,总金额229亿元,覆盖重庆14个区县并辐射全国11个省份 [2] - 目前已签订战略合作金额550亿元,达成意向分保金额124亿元 [2] - 活动吸引全国49家省级担保机构、重庆市内34个区县政府和21家国企民企代表参与 [2] 行业整合背景与集团实力 - 平台上线是重庆国资国企改革聚合效应的体现,今年3月重庆市属担保行业完成整合重组 [3] - 三峡担保、兴农担保、进出口担保三家机构合并组建重庆三峡担保集团,形成资产规模400亿元、在保余额超2500亿元的行业龙头 [3] - 整合后集团拨备覆盖率达290%,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第一梯队 [3] 战略定位与未来发展 - 平台通过科技赋能打破地域与信息壁垒,构建“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协同赋能”的担保生态体系 [2] - 平台旨在增强市内市场主体的金融可获得性,助力重庆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 [2] - 公司计划通过服务模式创新优化平台功能,打造更具包容性与成长性的协同生态圈,发挥增信担保“稳定器”、“减震器”功能 [4]
中国服务器龙头超聚变筹备上市
财联社· 2025-10-31 12:48
上市筹备进展 - 公司正在积极筹备上市相关工作,近期招聘网站信息显示其放出了“财务专家(上市运作)”岗位 [1] - 该岗位职责包括对财报整体结果进行分析监控、具备上市监管应对经验并与政府监管机构接洽协调 [3] - 公司内部信息显示,今年9月公司再次开启了一轮针对核心员工的大规模配股 [4]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公司前身为华为的X86服务器业务,2021年因美国制裁导致业务面临困境,该业务被剥离并成立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后由河南国资控股 [4] - 公司独立发展后专注于算力基础设施与服务,营收增长迅速,2024年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 [4] - 公司董事长刘宏云在今年年初公开表示,一季度公司营收再翻倍,2025全年营业收入目标将突破500亿元 [4] 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根据IDC发布的《2025H1中国服务器市场跟踪报告》,在服务器整机厂商方面,公司销售额位列第二,约为268亿元,仅次于576亿元的浪潮信息 [4] - 综合长城战略咨询等机构的预测,目前公司的市场估值约在800-1000亿元 [5] 上市时间节点 - 根据河南省国资委人士称,2025年将是推动公司尽快上市的关键节点,这也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任务中的关键一环 [5] - 该人士认为2025年是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收官之年,改革任务紧迫,公司的上市推动工作也因此变得更加急迫 [5]
从“十四五”积淀到“十五五”启航!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持续推进
华夏时报· 2025-10-30 17:13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发 布。其中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部署明确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推进国有经济布局 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目标,为未来五年国企改革划定了 清晰航向。 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历史交汇点,这一部署既是对过往改革成果的继承深化,更是应对复 杂内外环境、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抉择。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衣学东对此表示,面向"十五五",要推动国资央企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 的发展新阶段;要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持续深化 国资国企改革,构建并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奠定坚实基础 在布局调整方面,国资央企已率先迈出转型步伐。数据显示,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 投资,占其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40%,营业收入占比接近30%。同时,实施老旧设备更新、数字化绿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昱汝 徐芸茜 北京报道 色化改造等投资超8000亿元,打造智能工厂120个。这一系列举措有效 ...
赋能“中国制造”新动力——杭汽轮“B转A”观察
杭州日报· 2025-10-30 10:27
杭汽轮临平制造基地车间。 10月28日,杭州汽轮动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双双发布公告,将于11 月5日同步停牌并实施换股吸收合并。此后杭汽轮B股票将进入现金选择权派发、行权申报、行权清算 交收阶段,不再交易,直至实施换股后,转换成海联讯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及挂牌交易。 杭汽轮"B转A" 获批后顺利推进,这将是近三年来B股市场首单成功"B转A"案例,也是杭州深化国 资国企改革、赋能先进制造业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一次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B转A"? "B转A"是指将B股转换为A股。通过"B转A",上市公司可以将原本面向境外投资者发行的B股转换 为面向更广泛投资者的A股。杭汽轮是杭州装备制造业乃至"中国制造"响当当的龙头企业,早在1998 年,杭汽轮以募集境内外资股(B股)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同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自上 市以来累计分红超过38.56亿元。但由于我国B股市场融资功能受限,杭汽轮除了上市公开募集资金1.71 亿元港币外,其后一直无法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同时B股市场流动性枯竭、估值长期偏低的问题日益凸 显,严重制约了杭汽轮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实现进一步发展,也与公司作为国内工 ...
解读来了!关于资本市场、经济金融等
中国证券报· 2025-10-29 00:58
资本市场改革与建设 - 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 [1] - 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企业的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 [1] - 持续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健全新三板差异化制度,畅通三四板对接机制,筑牢多层次资本市场塔基 [1] - 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稳步发展期货、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 [2] - 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多层次市场体系,构建包容性更强的市场生态,提升对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服务能力 [2] - 强化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深化科创板改革,完善注册制和并购重组等制度安排,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2] - 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实现资本要素的高效配置 [3] 宏观经济政策与治理 - 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强化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同,促进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 [4] - 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加强财政科学管理,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 [5] - 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6] - 保持金融业自身健康性是畅通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前提,需关注商业银行净息差和经营可持续性,平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金融机构稳健运营 [7] 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 -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强化央地监管协同,丰富风险处置资源和手段,构建风险防范化解体系,保障金融稳健运行 [8] - 强化监管协同,完善跨部门联动机制,增强市场监测和风险应对能力,提升监管前瞻性、精准性与有效性,构建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8] 国有企业与民营经济发展 -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与竞争力 [9] - 推动国资央企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9] - 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从法律和制度上保障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有效保护合法权益,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10] - 在扩大准入、打通堵点、强化保障等方面实施务实举措,加强产业、投资、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10] 消费、投资与房地产 - 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增加政府资金用于民生保障支出,帮助群众增收减负,解除消费后顾之忧,完善促进消费的制度机制 [11] - 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投资方向和重点,中央投资应支持跨区域跨流域重大标志性工程,重点投向科技自立自强、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等领域 [12] -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制度,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支持优质房企合理融资,加快推进“保交楼” [14]
一场重磅专题询问,事关国有资产最新“家底”、国企薪酬改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20:59
国资国企资产规模与经营业绩 - 截至2024年末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401.7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109.4万亿元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487.9万亿元国有金融资本权益33.9万亿元 [2] - 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最近三年都保持在80万亿元以上利润总额最近四年都保持在4.5万亿元左右 [2] - 中央企业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过万亿元 [3]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 - 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等领域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 [4] - 中央企业主业投资占比和从事主业的子企业数量占比均超过90% [5] - 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取得重要进展2023年以来新组建中国雅江集团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等央企省级层面开展110组战略性重组 [4] - 央企战略性新兴领域投资年均增长速度均在20%以上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4] 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投资 - 2024年中央企业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7万亿元占投资总数超过40%2025年前三季度完成1.5万亿元同比进一步提升 [3] - 累计打造智能工厂近2000个培育启航企业超过110家 [3] - 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用于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支出比例超过70% [3] - 2024年中央企业用于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资总额合计达到1591亿元同比大幅提升 [7] 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司治理 - 超过97%的符合条件的子企业已经建立了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 [5] - 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在央企地方国企集团及其二三级企业基本实现全覆盖 [5] - 全面实施一企一策一业一策考核截至2024年底出台25个针对性行业考核实施方案个性化指标占比较高 [5] - 省级国资委集中统一监管平均比例超过99% [6] 薪酬制度改革与激励机制 - 中央企业管理人员与业绩挂钩的浮动工资占比超过60% [7] - 薪酬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各层级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实现薪酬管理全覆盖规范福利待遇调整不合理偏高收入 [6] - 建立科技创新薪酬激励机制突出技术技能要素引导企业加大对一线岗位技术技能人才的激励 [7]
人大常委会丨守好“家底” 深化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晒出“成绩单”
新华网· 2025-10-27 09:13
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26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 亮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最新"成绩单"。 这份综合报告公布了截至2024年底各类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 此外,下一步,还将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健全自然资源资 产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提升国有资产报告质效。 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必须管好用好。综合报告称,坚持以国有资产报告工作为抓手,全面 摸清国有资产家底、盘活存量资源资产、提升管理效能,推动国有资产治理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401.7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109.4万亿元; ——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487.9万亿元、国有金融资本权益33.9万亿元;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68.2万亿元、净资产55.4万亿元; ——国有土地总面积52413万公顷、2024年水资源总量31123亿立方米。 综合报告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开展国有资产报告工作,坚持以 报告促管理,持续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坚决管好、用好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 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企业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