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保护
搜索文档
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森林法执法检查 依法培育好保护好发展好森林资源
人民日报· 2025-10-18 06:01
法律实施与执法检查 -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于5月至9月赴福建、内蒙古、黑龙江、湖北、新疆、河北、四川等省份对森林法实施情况进行实地检查 [1] - 检查组认为各地各部门将贯彻实施森林法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取得显著成就 [1] - 检查组建议加快完善森林法配套法规制度体系,推进生态警务机制建设,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以提升基层监管执法效能 [8] 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 -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森林覆盖率超过80%,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2] - 全国造林重点区域转向生态脆弱的西北等地区,检查组建议因地制宜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 [3] - 各地综合运用互联网、无人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人防技防相结合,森林防火等管护能力大幅提升,新疆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米东分局将无人机技术运用到生态巡护 [7] 林业产业发展与经济成效 - 木竹加工、经济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均成为产值超万亿元的支柱产业,林草产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6000万人 [5] - 重点林业县农民收入超过60%来自林草产业,林草产业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绿色引擎 [6] - 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坚持保护优先,发挥森林景观优势丰富旅游产品,附近伊尔施林场发展林下经济种植沙棘,预计年收入近400万元并带动大量用工 [5] 政策支持与规划引领 - 福建省深入贯彻森林法,出台多部地方性法规,安排43.7亿元用于国土绿化,累计完成植树造林635.6万亩、森林抚育1810万亩 [3] - 各地制定实施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及林地保护利用、国土绿化等专项规划,为科学合理保护利用森林资源提供规划引领 [3] - 检查组建议积极探索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鼓励地方先行先试,依法促进生态价值转化,不断拓宽以绿生金渠道 [6] 未来发展方向 - 检查组建议着力构建以林草资源培育利用为基础,涵盖林草产品产加销、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全产业链的现代林草产业体系 [6] - 需要培育林业绿色新质生产力,建立健全林草产业扶持政策体系 [6] -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依法造林、护林、兴林实现生态美、机制活、产业强、林农富有机统一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新华社· 2025-05-27 11:13
森林资源保护发展 - 国家实行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公开结果 [4] - 采取财政、税收、金融等措施支持森林资源保护发展,保障森林生态保护修复投入 [5] -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大公益林保护支持力度,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 [7]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 - 对公益林和商品林实行分类经营管理,突出主导功能,发挥多种功能 [6] - 公益林由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划定并公布,涉及非国有林地的需签订协议并给予补偿 [48][29] - 商品林由林业经营者依法自主经营,可采取集约化措施提高经济效益 [51] 林地保护与利用 - 严格控制林地转为非林地,实行占用林地总量控制,确保林地保有量不减少 [36] - 占用林地单位应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并安排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37] - 临时使用林地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期满后需恢复植被 [38] 造林绿化与生态修复 - 国家统筹城乡造林绿化,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动森林城市建设 [42] - 鼓励公民通过植树造林、抚育管护、认建认养等方式参与造林绿化 [44] - 采取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措施科学保护修复森林生态系统 [46] 林木采伐管理 - 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编制年采伐限额并公布实施 [54] - 采伐林地上的林木需申请采伐许可证,并按规定进行采伐 [56] - 公益林只能进行抚育、更新和低质低效林改造性质的采伐,商品林严格控制皆伐面积 [55][36] 林业金融与保险 - 通过贴息、林权收储担保补助等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涉林抵押贷款、林农信用贷款 [62] - 支持发展森林保险,县级以上政府对森林保险提供保险费补贴 [63] - 林业经营者可自愿申请森林认证,促进可持续经营 [64] 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 -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对森林资源保护、修复、利用等进行监督检查 [66] - 破坏森林资源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可依法提出损害赔偿要求 [68] - 盗伐林木的需补种盗伐株数1-5倍的树木,并处林木价值5-10倍罚款 [76]
绿色先锋丨王山青:只为青山能长青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18 12:57
行业分析 -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面积达41418亩 是华东地区重要生态屏障 海拔1787.2米为天目山主峰[3][5] - 保护区连续36年未发生人为森林火灾 连续18年无盗挖植物和偷猎案件 显示行业管理成效显著[8] - 红外相机监测显示保护区现有57种国家保护野生动物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突出[11] 公司运营 - 管理站采用"人防+技防"模式 在进山路口设置视频监控 重点区域安装警示牌[8] - 建成黄山市规模最大生物多样性科技馆 馆藏640余件野生动植物标本及珍贵影像资料[11] - 成功繁育450余株长序榆种苗 填补安徽省该物种育苗空白 发现3个野生银杏小群落和60余株长序榆[11] 人力资源 - 护林员日均巡山6-7小时 年消耗5-6双鞋 10余件工作服 显示劳动强度较大[6][8] - 团队年均开展20余次驴友搜救 需在复杂地形中连夜作业 体现应急响应能力[9] - 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林地管理 防火 动植物保护等专业技能 形成行家里手梯队[11] 社会影响 - 开展"森林保护进村庄学校"活动 组织村民签订防火承诺书 建立护林互动机制[11] - 科普宣传提升全民生态意识 新发现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种群3个 Ⅱ级保护植物种群1个[11] - 护林员世代传承现象显著 "林二代"占比高 职业忠诚度突出[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