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粹
icon
搜索文档
特朗普法案刚通过,马斯克建新党反击,拜登意外参战
搜狐财经· 2025-07-07 11:29
前言 7月4日那天,特朗普签完"大而美"法案,笑得合不拢嘴,说"美国正在胜利"。谁知道,好戏还在后头呢。 还没到第二天,马斯克就在网上炸了锅——直接宣布成立"美国党"!更绝的是,83岁的拜登竟然也跳出来,硬气地说"咱们不能再装聋作哑了"。 这24小时到底发生了啥?三个老爷子这么折腾,美国政坛还能消停吗? 编辑:倏禹 这一天,政坛炸了锅 真没想到。一个独立日能出这么多幺蛾子。特朗普这边刚签完法案还在那儿嘚瑟,马斯克就在推特上搞了个大新闻,连拜登这个"退休老头"都坐不住了。你 说这三个人是不是商量好的?24小时内轮番登场,比演戏还精彩。 先说特朗普那个"大而美"法案。这家伙一向喜欢搞大动作,这次也不例外。砍电动车补贴、加传统能源扶持、提高关税——一套组合拳下来,传统制造业的 老板们估计都要放鞭炮庆祝了。可问题是,有人高兴就有人急眼。马斯克就是那个被砸到脚的。 | Yes | 65.4% | | --- | --- | | No | 34.6% |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同一时间,欧洲那边的股市竟然开始上涨。英国富时指数涨了1.5%,德国DAX涨了1.3%,法国CAC40也跟着涨了1.2%。这些欧洲老铁 们显然觉得美国 ...
马斯克特朗普再度开撕,特朗普说马斯克是吸血鬼
快讯· 2025-07-06 22:08
当地时间7月5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宣布成立"美国党"。他和美国总统特朗普从5月底起官 宣"分手"、短暂和好,现又因"大而美"法案再度"开撕"。马斯克对支持该法案的议员喊话,说等2026年 中期选举时,他会尽力让这些人在党内初选中落选。而特朗普则在"真相社交"上回怼称马斯克"是靠联 邦补贴起家的吸血鬼",甚至暗示不排除将其"遣返回南非"。然而美国Vox新闻网指出,特朗普和马斯克 决裂不光是因为"大而美"法案,而是一连串信任破裂、权力矛盾与金钱承诺落空的结果。英国《卫报》 直言,两人代表共和党内的两股力量:特朗普侧重民粹与安全、马斯克则倡导自由市场与科技未来,核 心利益不一致,闹掰是迟早的事。(央视财经) ...
马斯克负气成立“美国党”,可能连一张选举人票都拿不到
第一财经· 2025-07-06 21:21
马斯克成立"美国党"的政治动向 - 马斯克宣布成立新政党"美国党",挑战美国两党制,称美国是"通过浪费和腐败使国家破产的单党制国家",政党使命是"让你们重获自由"[1] - 马斯克计划在明年参与选举,但截至发稿尚未在联邦选举委员会(FEC)注册[1] - 马斯克通过社交媒体投票发起成立政党的倡议,超过120万人次参与投票,65.4%表示支持[4] "美国党"的政策纲领 - 核心政策包括:削减债务、军事AI/机器人现代化、加速AI发展、减少能源监管、保障言论自由、生育激励政策、其他领域中间路线[6] - 马斯克批评共和党政策增加债务,称其为"债务奴隶制"[6] - 政治策略借鉴古希腊"勒乌克特拉战役"理念,集中资源精准打击关键议题,计划聚焦2-3个参议院席位和8-10个众议院选区以影响立法[6] 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关系演变 - 马斯克曾为特朗普2024年竞选最大个人捐赠者,捐款达2.77亿美元,自称"第一朋友"[3] - 马斯克提议成立"政府效率部"(DOGE),目标裁员75%联邦政府及削减2万亿支出,但引发舆论反对导致其未能留任[3] - 因公开批评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预计增加国家债务4.1万亿美元至2034年),两人关系破裂[3][4] 美国第三政党面临的制度障碍 - 美国"赢家通吃"选举制度不利于第三党,例如1992年佩罗获19%普选票但零选举人票[7] - 各州选票准入规则严苛,如加州需7.5万注册党员或110万签名,维持资格需2%选票或0.33%注册党员比例[8] - 资深选举律师认为建立全国性政党需数年时间,难以在2026年前完成[8] 资金与选民基础挑战 - 马斯克在威斯康星州最高法院选举投入2000万美元(总费用超1亿美元),但未能助共和党获胜[9] - 专家估算创建新政党需数年努力和数亿美元资金,且需培养忠诚选民群体而非仅依赖金钱[9]
【环时深度】班农马斯克互骂,美保守派爆发“诸神之战”
环球时报· 2025-07-03 06:49
MAGA阵营内部矛盾 - 美国MAGA运动内部存在民粹主义者与科技右翼两大派系对立 班农代表极右翼民族主义 马斯克代表科技右翼 [4] - 两派分歧涉及贸易政策 移民政策 经济管制等核心议题 民粹主义者主张限制自由贸易和移民 科技右翼追求放松管制和全球市场 [9][10] - 矛盾具体表现为班农要求调查马斯克吸毒问题并建议将SpaceX国有化 马斯克则多次公开辱骂班农 [3] 科技右翼阵营构成 - 以马斯克为核心 包括彼得·蒂尔 大卫·萨克斯等硅谷巨头 主要来自南非白人移民群体 [5] - 科技右翼通过政治献金支持MAGA运动 同时推动废除拜登政府对AI的监管政策 获得国防部数亿美元合同 [13] - 该群体在五角大楼等关键部门安插高管 如优步前高管迈克尔担任国防部高级职务 [13] 产业政策分歧 - 科技右翼主张扩大H-1B签证引进技术移民 与民粹主义者限制移民政策直接冲突 [9] - 马斯克公开反对纳瓦罗的关税政策 提出建立欧美零关税区设想 导致股市震荡 [10] - 民粹主义者推动削减大学科研拨款 收紧国际学生签证 危及科技企业人才供给 [10] 政治联盟动态 - 副总统万斯试图调解两派矛盾 声称创新与再工业化可以协同发展 [12] - 多数科技右翼保持沉默 因现行政策整体利好硅谷 包括AI领域数十亿美元的中东合约 [13] - 联盟本质是利益交换 民粹主义者需要竞选资金 科技右翼寻求政策松绑 [7] 对行业影响 - SpaceX等企业面临国有化风险 帕兰蒂尔等国防承包商获得政府大额订单 [3][13] - 移民政策变动直接影响科技企业人才储备 H-1B签证规模成为博弈焦点 [9] - 关税政策与贸易协定调整冲击全球供应链 尤其影响汽车和科技制造业 [10]
DOGE之后,特朗普如何打怪升级︱南洋飞语
第一财经· 2025-06-22 20:54
特朗普政府政策对学术机构的影响 - 特朗普团队冻结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研究院与五角大楼向哈佛拨付的约22亿美元科研经费 [2] - 提案将"富校附加税"从1.4%提升至最高21%,并对境外巨额捐赠增设国家安全审查 [2] - 要求常春藤盟校公开国际学生来源和政治献金记录,并实施签证与招生配额限制 [2] - 这些举措可能导致癌症研究、AI医学等前沿项目停摆,同时为红州旗舰校争取更多联邦经费 [2] 特朗普政府政策对加州的影响 - 签署"移民执法联邦优先令",授权移民及海关执法局绕过地方警局在庇护城市抓捕无证移民 [3] - 对拒绝配合移民执法的县市暂停联邦基建补贴 [3] - 启动"逆绿转移支付",将清洁能源补贴、基建拨款与各州排放配额挂钩,缩减加州在两党基建法中的分配份额 [3] - 加州州长纽森联合苹果、微软等巨头发布"留才计划"以应对政策冲击 [3] 特朗普政府与技术资本的冲突 - 取消对电动汽车的消费者税收抵免,可能导致特斯拉每年损失超过30亿美元收入 [4] - 美国政府加强对大型支付平台的监管,影响X Pay的商业模式 [4] - 五角大楼与NASA计划让星链为乌克兰战场和重返月球任务提供加密通信,但马斯克不愿无偿接入 [4] - 马斯克与特朗普在X上公开互怼,反映技术资本与民粹政治的短暂联盟破裂 [4] 特朗普的谈判策略与行业反应 - 对学术机构采取"冻结经费+增税施压+倾斜州立大学经费"的组合策略 [5] - 对加州以移民执法和绿能拨款为砝码,同时在军工订单和农产品收购上适度让利 [5] - 对技术资本一边挥舞反垄断与安全审查大棒,一边暗示军用卫星采购与火星计划合同可谈判 [5] - 硅谷资本开始分散政治捐赠以对冲风险,部分常春藤教授与红州州立大学共建研究中心 [6]
特朗普猛然惊醒,中国是一个“无法分割”的对手
虎嗅· 2025-06-17 07:31
特朗普政府科研政策调整 - 特朗普政府成立政府效率部,对联邦机构进行"瘦身",解聘国家科研机构数百名员工并大幅削减研究经费[4] - 2025年度预算草案重点支持军事设备、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与核能利用等领域研究,削减国家卫生研究所、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机构在医疗技术、环境保护方面的公共开支[6] - 整改行动声称目标为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维护国家安全和增强经济竞争力,但可能伤及重要科学项目[7] 科技行业与人才流动 - 马斯克和彼得·蒂尔等科技企业大亨支持特朗普政策,推崇自由意志主义和经济放任主义[4] - 在美华人学者参与贡献27%美国研究产出,海归人才参与撰写38%中国英文论文,成为中美科技合作桥梁[14] -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背景科技人才加强审查,75%学术界受访者考虑离开美国,首选欧洲和加拿大[15] 高等教育与科研体系改革 - 特朗普政府要求终止DEI政策,哈佛大学因拒绝对联邦资助妥协向法院控告美国政府[12] - 哈佛医学院因种族优惠政策降低学术标准,部分非洲裔毕业生医术不佳可能危害病人[10] - 《哈佛法律评论》将DEI列为首要标准,按作者种族决定稿件取舍,引发学术自由争议[11] 历史性科研投入变化 - 1958年美国政府受苏联卫星刺激大幅提高科研资助,主要用于冷战国防建设[5] - "大科学"项目雇用数千人投入单一研究,但存在流程复杂、审批迟缓等问题[5] - 彼得·蒂尔批评国家化创新体系恶化科研环境,政治效率部缩减国家科研机构业务规模[5]
李在明来了,他会是“韩国特朗普”吗
中国青年报· 2025-06-13 16:30
作者 朱亦凡 韩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迎面走来的是前城南市市长、前京畿道知事、韩国国会仁川市桂阳乙区前议 员、新一任韩国总统李在明。从李市长、李知事、李议员、李代表、李候选人到李总统,李在明近20年 的从政生涯已进入全新的阶段。 有时他被亲切地称为"龙猫",有时他被嘲讽为"老鼠"。与前辈卢武铉、文在寅相比,李在明身上多了一 些果决。许多人爱他,也有许多人恨他。 李在明是"韩国特朗普"吗 自从非传统政客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以来,许多国家出现了类似的现象。有"荷兰特朗普"之称的荷兰自 由党党首维尔德斯留了类似特朗普的发型。6月3日,因限制移民计划未在内阁通过,维尔德斯宣布将带 领席位最多的自由党退出执政联盟,此举有可能导致政府垮台、重新大选。6月2日当选波兰总统的纳夫 罗茨基不仅有"特朗普"式的政见、大力抨击欧盟,还得到了特朗普本人的支持,曾到访白宫与特朗普合 影。 由于韩国法院驳回了司法部提交的李在明逮捕令申请,李在明逃过一劫,遂着手打压共同民主党内的亲 文派。到了2024年总选前夕,"非明派"基本已边缘化或被迫出走。 2024年1月,李洛渊召开记者会表示:"我决定离开24年患难与共的共同民主党,开启新征程,在新的 ...
来自历史深处的MAGA人群
虎嗅APP· 2025-06-10 21:43
核心观点 - 特朗普的反移民政策和对MAGA群体的动员并非历史偏离,而是美国孤立主义传统和民粹主义结合的必然结果 [1][2][3] - MAGA群体由工人、农民和小城镇居民构成,具有经济竞争和文化焦虑驱动的反移民、反精英、孤立主义特征 [1][6][12] - 特朗普外交政策的不稳定性源于其民粹主义基础,MAGA群体的意见偏好将更强烈影响第二任期对外政策 [3][4][32] - 美国自由国际主义精英框架正在瓦解,MAGA群体通过社交媒体获得前所未有的政治表达和影响力 [23][30][31] - 当前美国对外政策呈现孤立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上升趋势,可能削弱全球战略能力 [33][36][38] 历史性MAGA群类与美国孤立主义传统 - MAGA群体社会学特征:白人基督教福音派为核心,收入和教育水平低于平均,集中于"锈带"和小城镇,排斥文化多元主义 [6][12] - 历史前身包括:19世纪杰克逊民主党人(反联邦干预、门罗主义)、1890年代反帝国主义农场主、1930年代"美国优先"运动(林德伯格集众80万人) [6][7] - 冷战初期麦卡锡支持者与MAGA高度相似:中西部/南部蓝领,反共产主义+本土主义,憎恶东部精英 [7] - 尼克松的"沉默大多数"延续反精英传统,越战后期转向战争疲劳模式 [8][9] - 学术研究佐证:林德夫妇《中镇》揭示小城镇封闭性,霍夫施塔德《反智主义》分析其情感驱动决策模式 [10][11] 孤立主义的挫折-疲累机理 - MAGA群体战争态度矛盾:初期支持惩罚性军事行动(如二战、反恐战争),但持久战易引发疲累(越战、伊拉克战争) [15][17] - 朝鲜/越南战争后形成"避免亚洲地面战争"的军事禁忌,反映基层民意对战略的制约 [17][18] - 经济民族主义与孤立主义联动:83%美国人优先国内政策,共和党仅13%支持乌克兰(民主党42%) [33][34] - 社交媒体意见领袖推动"反无休止战争"叙事,贸易保护主义优先于地缘政治(如"搞关税别派部队") [35] 精英衰落与政治框架变革 - 二战后自由国际主义框架依赖精英主导(国务院、智库、情报共同体),通过"国家安全国家"压制孤立主义 [21][24] - 权势集团裂解:越南战争后精英信誉受损,70年代"民主监督"立法打破政策封闭性 [26][27] - 当前外交团队高度非常规:第二任期仅卢比奥等少数精英留存,MAGA效忠派主导决策 [36] - 制度拆解进行中:冻结对外援助、瓦解国际开发署,反映反"深层国家"的民粹主义冲动 [38] 孤立主义的当代表现与潜在影响 - 共和党孤立主义倾向者首超国际主义者(53%对47%),66%美国人愿分享全球领导权 [34] - 政策转向:施压盟友承担防务、批评欧洲"觉醒文化"、无差别关税(涵盖中欧日韩) [36][37] - 对华态度:负面情绪未减但焦点转向贸易而非意识形态,社交媒体倾向"惩罚但避免战争" [35] - 左翼和平主义与现实主义战略收缩论可能获得更大话语空间 [39]
专家分析美抓捕非法移民致冲突:可视为特朗普兑现竞选承诺
南方都市报· 2025-06-10 13:10
移民政策变化 - 特朗普政府自今年初启动"安全守护行动",针对无证移民进行逮捕与遣返 [1] - 3月起ICE扩大逮捕范围,涵盖持有工卡、等待上庭的无证移民,导致无犯罪记录者被捕量激增 [1] - 特朗普第二任期采取进攻政策,包括6月7日签署备忘录向洛杉矶部署2000名国民警卫队进行大规模搜捕 [2] 国际影响与措施 - 美国使用飞机强制遣返非法移民至拉美国家,过程中使用手铐脚镣引发国际社会谴责 [1] - 特朗普政府全面暂停12国公民以移民或非移民身份入境,涉及阿富汗、伊朗等国家 [1] 政治背景与动因 - 政策转变源于特朗普背后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右翼民粹主义力量推动 [1][2] - 当前行动被视为兑现竞选承诺,包括2019年动用防务经费修建美墨边境墙等历史措施 [2] 社会反应与冲突 - 6月6日ICE在洛杉矶县执法时遭遇社区居民围堵并发生肢体冲突 [2] - 国民警卫队进驻后,洛杉矶市中心爆发持续示威,抗议者与军警冲突规模扩大 [1][2]
无法终结的关税
虎嗅· 2025-06-10 10:01
每当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危机时,其国内容易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分歧: 一种是将危机归结为阶级压迫,要求政府介入掌控经济,重新分配财富,偏向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 另一种是将危机解释为国际或种族矛盾,是外国或国内某个特定群体导致了现状,进而激发(一部分人的)民族主义 情绪。 特朗普显然采取了后一种叙事。 你们为什么失业、收入下降?因为那些贸易顺差国和外来移民抢走了你们的工作。 谁导致了这一切?那群支持"不平等贸易"的民主党政客。 凭借这种简单粗暴且有煽动性的逻辑,特朗普在2016年和2024年大选中横扫了铁锈州,创造了一幕工人齐刷刷投票给 资本家的奇幻画面。 民主党精英们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一群铁锈区的落魄选民竟齐刷刷投票给一个高呼减少福利、停止向富人征 税、靠房地产和选美比赛发达的大资本家,难道他们都疯了吗?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进口国,约三成依赖进口,大部分来自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和韩国。 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曾对钢铁征收25%的关税,对铝征收10%的关税,不过当时对一些"友好国家"做了豁免,因此效 果不明显。 第二任期回归以来,特朗普迅速对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 正当加拿大和墨西哥思考如何消化这部分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