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化市场

搜索文档
每经热评︱价格法修订为良性发展护航 用创新动力瓦解内卷困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7 17:53
每经评论员 张怀水 其三,打击行业垄断行为。草案明确禁止"强制其他经营者按照其定价规则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等行 为,直指垄断者通过蛮横手段挤压对手生存空间的问题。这一规定传递出清晰信号:健康的竞争应聚焦 效率提升与技术突破,而非存量争夺中的"零和博弈"。 当法治为市场划清红线,企业面临的命题便从"要不要竞争"转向"如何竞争"。破局的关键,在于从"价 格内卷"转向"创新突围"。无数案例证明,当企业将竞争维度从"低价厮杀"升级到"技术迭代""体验升 级",内卷的困局自然会被创新的动力瓦解。 当然,价格法修订的核心作用是"纠偏",而解决内卷的根本之道,在于推动行业从低端竞争向高质量发 展转型。这需要企业主动调整战略,将重心放在技术研发、产品升级上;也需要政策层面持续优化环 境,引导资源向创新领域倾斜。唯有如此,市场才能跳出"拼价格""拼关系"的泥潭,迈向"拼质量""拼 创新"的良性循环。 整治内卷的核心,关键是构建法治化的市场底座。我国虽已形成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体 系,但在地方保护、行政性垄断等领域的执行仍有薄弱环节。例如,部分地方通过技术壁垒、限制异地 投标等手段保护本地企业,看似维护了地方短期利益 ...
【严惩财务造假 优化市场环境】7月21日讯,近期,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公告披露的多则违法违规案例多指向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释放出严惩财务造假的强烈信号。市场人士认为,从监管部门举动看,“惩首恶”“追帮凶”并举,“行民刑”并用,不断完善财务造假综合惩防体系,彰显出监管部门坚决破除财务造假利益链、“生态圈”的决心。严监管下,不敢犯、不能犯、自觉规范、不踩红线的法治化市场环境持续优化。
快讯· 2025-07-21 05:49
监管动态 - 近期监管部门及上市公司公告披露多起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例,主要指向财务造假行为 [1] - 监管部门采取"惩首恶"与"追帮凶"并举、"行民刑"并用的综合惩防手段 [1] - 监管行动显示对财务造假利益链和"生态圈"的打击决心 [1] 市场影响 - 严监管促使市场形成不敢犯、不能犯的法治化环境 [1] - 上市公司自觉规范行为、避免触碰红线的意识增强 [1] - 市场整体信息披露质量有望在高压监管下持续优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