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四阶段

搜索文档
风格因子轮动系列之一:流动性视角下的市值风格轮动和择时策略
招商证券· 2025-09-04 17:20
核心观点 - 报告构建了基于流动性指标的市值风格轮动和择时策略框架 提出A股大小盘轮动已从投机和壳价值主导转向整体流动性和机构化程度主导的模式 并基于流动性四阶段论和11个核心指标开发了ETF轮动和择时策略 历史回测显示策略年化超额收益超10% [1][6][8] 流动性四阶段轮动规律 - A股流动性存在明显四阶段周期特征 包括收缩阶段(大盘占优 平均2年) 一阶段扩张(小盘占优 平均1.5年) 二阶段扩张(大盘占优 平均1年)和三阶段扩张(小盘再度占优但仅微盘股有超额 平均6个月) 完整周期约5年 [6][43][47] - 当前市场处于一阶段扩张末期 2024年9月以来流动性扩张约1年 中证1000较沪深300累计超额收益26.65% 但2025年6月底以来超额收益斜率降至3.83% 预示或将进入二阶段扩张(大盘占优) [6][47] - 流动性收缩阶段大盘显著占优 上证50季度超额收益均值1.87% 中证1000为-3.25% 一阶段扩张小盘占优 中证1000超额收益均值3.91% 万得小市值指数达7.80% [47] 海内外历史经验 - 美股大小盘轮动以1984-1998为分水岭 之前小盘占优取决于投机属性和并购价值 之后小盘占优仅与降息周期高度重合 SMB净值与EFFR相关性由正转负 [6][16] - 日股大小盘轮动由外资行为和宏观流动性主导 1990-2000大盘占优 2000-2005小盘占优(金融改革+宽松货币政策) 2005-2008大盘占优(外资配置核心标的+加息) 2008-2018小盘占优(外资撤出+QQE) 2018后大盘占优(外资增配+加息) [6][21][22] - A股2016年前小盘占优因经济快速增长 壳价值上升和流动性宽裕 2016年后大盘占优因经济增速换挡 壳价值消失 外资和机构持仓占比增加及权益流动性收缩 [6][30] 估值特征分析 - A股小盘估值溢价持续偏高 中证500/沪深300PE比值2006年来均值2.42倍 2016年来均值2.18倍 当前为2.34倍(过去5年最高) 显著高于美股标普600/500的1.32倍均值 [34][35] - 小盘高估值溢价因退市制度(壳资源) T+1交易机制 做空机制缺乏及散户主导的投资者结构(机构占比约30%) 估值比指标仅能作为同步指标 均值回归思想可能失效 [34][40][41] 指标构建与创新 - 开发7个创新指标包括Beta离散度(市场过热风险) PB估值分化度(市场观点分歧) 期权波动率风险溢价(波动风险) 龙虎榜高影响力非机构买入强度(主力资金意愿) 小盘主题投资交易情绪(主线明确度) 小盘大宗交易折溢价率(潜在上涨机会)和中证1000标准化交易量能(交易热度) [6][52][56][60][68][72][79] - 指标相关性较低 仅R007与小盘主题情绪负相关(-67.9%) R007与等级利差正相关(41.75%) 龙虎榜强度与融资买入正相关(39.8%) 中证1000量能与MACD正相关(38.8%) [82][83] 策略回测表现 - 大小盘轮动策略(11指标)2014年来次日收盘成交年化超额收益12.43% 最大回撤34.28% 换手间隔6日 2017年来ETF轮动策略年化超额收益10.07% 胜率50.79% [6][85][88] - 小盘择时策略(8指标)2014年来次日收盘成交年化超额收益16.20% 最大回撤26.61% 换手间隔11日 胜率49.81% 赔率2.15 2017年来ETF择时策略年化超额收益11.69% 胜率46.04% 赔率2.03 [6][94][98] - 单一指标中大宗交易折溢价率表现最佳 年化超额收益9.16% 信息比率1.0632 胜率56.60% 其次为PB分化度(9.54%)和中证1000交易量能(9.62%)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