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流域高质量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幸福河湖首个国家标准发布 涵盖安澜、健康、美丽、文化、发展5项一级指标
人民日报· 2025-10-31 06:21
幸福河湖评价国家标准发布 - 中国首次发布针对幸福河湖评价的国家标准《幸福河湖评价导则第1部分:流域面积3000km²以下(含)河流》[1] - 该标准将于2026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1] 标准适用范围与重要性 - 标准精准聚焦流域面积3000平方千米以下的中小河流[1] - 此类河流数量占全国河流总数的90%以上[1] - 中小河流是农田灌溉、城乡供水的生命线以及休闲亲水、涵养生态的风景线[1] 标准制定的背景与目的 - 长期以来,中国中小河流因分布零散、区域差异大,在防洪保安、生态修复、文化传承、民生服务等维度缺乏统一明确的评价依据[1] - 该标准为各地开展河湖保护治理提供了清晰可依的标尺[1] 评价指标体系 - 幸福河湖评价标准构建了涵盖安澜、健康、美丽、文化、发展5项一级指标的体系[1] - 体系细化为防洪达标率、排涝达标率、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情况等14项二级指标[1] - 标准明确了河湖幸福指数取值规则、评价结果形成规则、评价报告编制等要求[1] 未来规划 - 水利部还将出台针对流域面积30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和湖泊的幸福河湖评价导则第2、3部分[1] - 最终将形成覆盖全国江河湖泊的幸福河湖评价体系,为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标准支撑[1]
为全球江河治理提供更多“长江经验”
新华社· 2025-09-27 09:45
新时代长江治理的历史性成就 - 长江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转变,从大开发转向大保护[2] - 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1] - 今日长江两岸生态向好、发展向新、民生改善、文化繁荣[1] 长江治理的科学方略与系统实践 - 治理思路实现系统化、全域化,跨越要素和区域界限[2] - 具体措施包括岸线整治、排污口溯源、污水治理和长江"十年禁渔"[2] - 长江保护法全面实施,实现跨省域跨部门协作,科技赋能与法治护航[2] 流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破"先污染后治理"窠臼[3] - 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形成多个世界级产业集群[3] - 实现沿江11省市重点产业有机互融,打造对外开放走廊[3] 长江文化保护与传承 - 通过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多元融合[3] -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如火如荼,传统文化从"活"到"火"[3] -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实现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3] 长江治理的世界意义 - 为全球江河治理提供宝贵经验与独特贡献[1] - 为世界大河文明和治理经验交流互鉴提供新方案[3] -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中国实践正在从长江走向世界[4]
新华时评丨为全球江河治理提供更多“长江经验”
新华社· 2025-09-26 17:05
新时代长江治理成就 -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发布报告 全面总结新时代长江治理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阐释其世界意义 [2] - 报告系统提炼了新时代长江治理的科学方略与世界意义 展现了中国在江河治理领域的宝贵经验与独特贡献 [2] - 沿江地区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实现生态向好、发展向新、民生改善、文化繁荣 [2] 江河生态治理样板 - 中国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实现了从大开发到大保护的历史性转变 [3] - 治理措施包括岸线整治、排污口溯源、污水治理、长江“十年禁渔”、长江保护法全面实施以及跨省域跨部门协作 [3] - 形成了系统化、全域化治理思路 为应对大河流域环境复杂性、多样性、跨界性提供新参考 [3] 流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 遵循“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思路 长江经济带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 [4] - 形成多个世界级产业集群 实现沿江11省市重点产业有机互融 打造出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开放走廊 [4] - 打破了“先污染后治理”的窠臼 使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从“二元对立”变为“辩证统一” [4] 大河文化传承与交流 - 通过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多元融合 培育和涵养全新的江河文明形态 [4] - 长江两岸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如火如荼 传统文化从“活”到“火”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4] - 中国积极关注大河流域文化研究保护 举办大河文明对话研讨会等活动 助力世界大河文明和治理经验的交流互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