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江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长江永远澎湃
长江日报· 2025-09-13 11:50
当暮色为江面镀上鎏金,长江,又一次以最诗意的姿态苏醒——这不是一条河流的独 奏,而是文明长卷的舒展。 浩浩长江奔涌不息,激荡荆楚万千气象。9月12日晚,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武汉璀璨 启幕,荆楚大地以长江为弦,奏响传承与创新的变奏曲。当五大洲的艺术家联袂唱响"大河 交响曲",当无人机群在夜空绘出"花开中华",在江天一色的壮丽图景中,我们读懂——长 江文明,正是这生生不息的奔涌。 接下来的一个半月,长江之畔将化身流动的文化殿堂。艺术季主体活动涵盖美术、摄 影、影视、音乐、文学等多个领域,全面展示长江文化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我们也借由这 场盛会,回望文明之源、守护生态之本、叩问创新之路。长江的故事,在简牍上古老的墨迹 里、在白云黄鹤动人的传说中,也在"数智编钟"用全新方式呈现的千年绝响中,长江最动人 的篇章,就在下一个浪尖。 永远澎湃的长江,教会我们以水的姿态生存:既有冲破夔门的锐气,亦有滋养万物的胸 怀;既记得每一条支流的姓名,更向往星辰大海的征途。 精灵回归 长江文明活在当下 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上,无人机的光影掠过长江大桥,烟花于夜空中绚烂绽放,编钟 古乐应和着江涛节拍,这场文化盛宴已超越时空和地域,勾勒 ...
昨天的武汉,太火爆!绝美现场刷屏
长江日报· 2025-09-13 08:23
今天(12日) 武汉全城狂欢!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 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 两场备受瞩目的盛会 在武汉同日举行 这座长江之畔的英雄城市 成为全球聚焦的文化高地 艺术与科技共舞!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点亮江城夜 以长江为幕,以天空为屏。 9月12日晚,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 一场融合文艺演出、绚烂烟花、 无人机编队与灯光秀的 多元视听盛宴, 在现场观众的阵阵欢呼中拉开帷幕。 在汉口江滩三阳广场盛大启幕。 整场演出分为六个篇章, 包含十余个节目, 汇聚多民族、多国艺术元素, 并穿插烟花表演、两江四岸灯光秀 和无人机编队表演。 随着首轮烟花在长江上空绚烂绽放, 开场节目《欢乐长江》正式登台。 节目融汇了长江流域藏族、四川、 江苏、湖北四地的特色民歌, 以歌曲串烧的形式精彩呈现。 烟花的轰鸣掩不住 观众阵阵的惊叹与赞美, 璀璨天幕与动人演出交相辉映, 令人目不暇接。 现场不绝于耳的 "太美了""太壮观了""太绚丽了"的赞叹, 将整个开幕式的气氛推向高潮。 大型协奏曲《长江四季》 是演出一大亮点, 来自长江流域多地的音乐家齐聚舞台, 以鹰笛、扬琴、琵琶等民族传统乐器, 与西方交响乐团默契协奏, 共同演绎 ...
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季本周湖北开幕 12项主体活动推动文旅产业焕新升级
长江商报· 2025-09-08 07:10
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季活动概况 - 艺术季于9月12日至10月30日在湖北举办 主题为"勇担支点建设使命 打造长江文化高地" 共策划12项主体活动 [1] - 活动整合长江流域及全国文化资源 打造综合性文化交流平台 旨在展示长江文明并推动文旅目的地建设 [1] - 新增4项主体活动以顺应群众需求 保留首届8项活动并进行内容创新 [2] 具体活动安排 - 开幕式"点亮长江"于9月12日在武汉汉口江滩举行 [3] - "新象长江"美术展展出约120件作品(9月13日-10月12日/湖北省美术院) [3] - "影动长江"摄影展展出约200件作品(9月16日-10月6日/湖北省图书馆) [3] - "映像长江"电影周包含公益展映等(9月29日-10月30日/武汉及潜江) [3] - "聆听长江"音乐周安排5场音乐会(9月15日-19日/琴台音乐厅) [3] - "灵动长江"舞台展演推出17部剧目(9月13日-10月25日/武汉) [3] - 学术交流"对话长江"包含2项智库活动(9月23日-27日/武汉) [3] - 闭幕式与中国电影大数据盛典结合(10月30日/宜昌) [3] 文旅产业升级战略 - 以艺术季为突破口带动文创开发、夜间消费及研学旅游等新业态发展 [1] - 通过优化文旅服务体验将活动"流量"转化为旅游"留量" [1] 文化保护与研究成果 - 推动《湖北省长江文化保护条例》立法 建立26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5] - 现有50余所长江文化研究机构 2018年以来5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6项目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总量全国第三 [5] - 建设长江博物馆等标志性工程 屈原文化公园一期已开放 南水北调博物馆拟10月试运行 [6] 文化传播与国际推广 - 构建"一轴两廊三片四区"文化空间格局 [6] - 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 推出"神武峡""赤黄红"等文旅品牌线路 [6] - 通过对外宣介活动提升国际知名度 [6]
燃爆!两大节会联动赋能 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季9月12日启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7:36
其中,"点亮长江"艺术季开幕式将于9月12日晚在武汉汉口江滩三阳广场组织民歌演唱、编钟交响、情 景舞蹈、世界大河名曲联唱等文艺演出,演出期间,将在长江大桥与长江二桥之间的江面上,安排8艘 船只和1000架无人机燃放烟花,另有4000架无人机表演光影秀,打造"江岸—江面—天际"三位一体的文 化展演空间。 艺术季期间,"新象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影动长江"全国主题摄影展、"映像长江"电影周、"聆听长 江"音乐周、"灵动长江"舞台艺术精品展、"视听长江"网络传播周、"书香长江"阅读周、"遇见长江"文学 周、"璀璨长江"文博系列展、"对话长江"学术交流、"唯见长江"艺术季闭幕式等活动将相继举办,既包 括向市民免费开放的活动,也有预约互动活动和文化消费活动。 (原标题:燃爆!两大节会联动赋能 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季9月12日启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 武汉报道 9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第二届 长江文化艺术季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艺术季将于2025年9月12日至10月30日在湖北举办,并精心策 划了12项主体活动,让市民共度艺术盛会。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之地,也是长江文明形成的关枢之 ...
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季9月12日武汉启幕,12项活动持续至10月30日
长江日报· 2025-09-05 15:54
编辑:熊展平 9月5日,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季新闻发布会在武汉洪山礼堂举行。会上宣布,本届艺术季将于9月12日在武汉正式启幕,持续至10月 30日,以"勇担支点建设使命 打造长江文化高地"为主题,推出12项主体活动,涵盖美术、摄影、影视、音乐、文学、文博等多个领域,全 面展现长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 9月12日晚,开幕式将在汉口江滩三阳广场举办,上演多项精彩文艺演出。长江大桥与长江二桥之间的江面上,8艘船只和1000架无人 机将燃放烟花,另有4000架无人机将表演光影秀。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人民文学》副主编邓凯等文化学者还将做客演播室。 主体活动安排方面,"新象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将于9月13日至10月12日在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举办,展出约120件作品;"影动长 江"全国主题摄影展于9月16日至10月6日在湖北省图书馆举行,呈现约200件摄影作品;"映像长江"电影周将于9月29日至10月30日在武汉、 潜江等地展映20部革命题材影片;"聆听长江"音乐周于9月15日至19日在武汉琴台音乐厅举行5场音乐会;"灵动长江"舞台艺术精品展从9月 13日至10月25日在武汉上演17部优秀剧目。 2024年首届长江 ...
宁镇“双城记”——山水为弦文脉为谱,共奏千年华章
南京日报· 2025-08-31 10:21
地理与自然联系 - 南京与镇江地理位置相近 均与长江命运与共 长江在南京段东流 在镇江形成"几"字形包围[3] - 一万年前长江入海口位于南京东面接近镇江一带 形成"南京湾"自然岸线凹槽地[3] - 秦淮河北源位于镇江句容宝华山南麓 自东向西奔流对南京建城史有巨大影响[3] - 宁镇山脉构筑两城骨骼脉络 其最高峰紫金山北高峰(头陀岭)入选江苏前十高山峰[3] - 宁镇山脉在南京形成3个背斜分支 中支山脉环绕秦淮河小平原盆地 南京古城起源于此[5] 历史与文脉渊源 - 南京与镇江的兴起均与东吴密切相关 公元208年孙权将大本营从苏州迁至镇江 数年后西迁至南京并改名建业 拉开南京建都史序幕[5] - 东吴开凿破岗渎运河位于南京和镇江境内 西接秦淮河东接江南河(大运河江南段前身) 成为连接建康城与太湖流域的命脉[7] - 破岗渎承担东粮西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及水利灌溉使命 直接促成六朝建康300多年政治稳定与经济文化繁荣[7] - 南朝齐梁两朝帝王出自南兰陵郡萧氏家族 其陵墓神道石刻散列于南京、丹阳等地 共同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 人文与艺术交融 - 镇江焦山存六朝摩崖石刻《瘗鹤铭》 被誉为"大字之祖" 作者陶弘景在南京陶谷新村隐居并编撰《本草经集注》涉及700多种药物[10] - 吴承恩《西游记》最早刻本在南京刊刻 书中"华阳洞天主人校"的华阳洞天位于镇江茅山 序言作者"秣陵陈元之"的秣陵即南京[10]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在镇江度过儿童至青年时代 在南京居住10余年并完成获奖作品 两地居所均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3]
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
人民日报· 2025-07-22 06:12
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11个省市,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 质量发展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离不开 文化的涵养和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 定文化自信。""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更多体现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文艺精品。"新时代新 征程,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 化,更好发挥长江文化赋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 社会大系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哺育着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滋养了源远流长 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 泉。一部长江文化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灌溉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当今世界,文化在 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新征程上,把长江 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深入发掘长 ...
长江沿线联手推“剧”
新华日报· 2025-05-26 16:39
长江演艺联盟成立与发展 - 2024年长江演艺联盟正式成立 旨在通过合作共赢拓展演出市场 打造长江沿线演艺高地 [1] - 联盟由长江沿线12家演艺集团组成 覆盖青海 四川 江苏 上海等地 推动多省市巡演覆盖与项目深度扩展 [2] - 联盟探索建立项目共投机制 演艺基金金融平台等举措 提升区域演艺产业整体实力 [2] 演艺市场活动与签约成果 - 2025长江演艺联盟年会签约65台剧目 超过200场次演出 签约金额突破2500万元 [4] - 签约项目包括舞剧《记忆深处》全国巡演 京剧《张謇》东北巡演等 [4]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收入79629亿元 同比增长761 其中演出票房收入57954亿元 同比增幅1537 [4] 长江主题创作与地域文化IP - 江苏省演艺集团推出民族交响诗《春江花月夜》 儿童音乐剧《江豚小星·奇妙归途》等长江主题创作 [2] - 青海推出生态舞剧《大河之源》 贵州舞剧《王阳明》将开启40场巡演 重庆舞剧《杜甫》片段在抖音创下超20亿次浏览量 [3] - 舞台剧《繁花》终版将于2024年10月底至11月首演 泰州梅兰芳京剧团推出首部大戏《梅兰芳·丹桂记》 [3] 行业数据与市场趋势 - 大型演出平均跨城观演率保持在60以上 直接带动观众综合消费超过2000亿元 [4] - 长江流域现存300多个戏曲剧种超一半仍活跃 展示青海平弦戏 云南花灯戏 楚剧 川剧等多元魅力 [1] - 联盟通过资源共享与数字化赋能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激发市场活力 [4]
全球网友:总要去趟武汉吧
长江日报· 2025-05-21 08:43
文化目的地 - 央视春晚武汉分会场《星汉耀江城》的8分钟短片引发热议,编钟、虎座鸟架鼓、黄鹤楼等文化符号交相辉映,直观展现楚文化的震撼 [6] - 湖北省博物馆因春晚效应游客激增,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VR项目《穿越青铜纪》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6] -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作为"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之源"展示武汉3500年建城史,吸引大量游客参观 [6] - 黄鹤楼单日客流突破2.8万人次,年轻游客占比达65%,武汉市文旅局推出"登名楼 观名博"荆楚文化之旅线路,通过沉浸式剧游、非遗手作等让游客触摸文化肌理 [7] - 湖北省博物馆获2025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持续推出文创产品如"剑器长虹"越王勾践剑文创展,让馆藏国宝走进大众生活 [7] 春天目的地 - 武汉大学樱花大道结合唐装表演、楚文化印章等元素,打造"盛唐诗画"般的赏樱体验 [9] - 昙华林历史街区变身"樱花人文小镇",江汉路书店露台飘落樱花雨,西北湖樱花树下举办音乐会,整座城市成为"中国春天博物馆" [11] - 樱花季超300场主题活动、汉马消费总效应近3亿元、"蒜鸟"文创销售量突破10万只,显示武汉"春天文化"的蜕变 [11] 青春目的地 - "2025长江旅游季·长江甲板声浪派对"在"古琴号"上举办,甲板成巨型舞台,吸引年轻人参与 [16] - 长江大桥、江边"一棵孤独的树"、藤蔓洞穴等景点在年轻人分享中火爆全网 [16] - "武汉送你10万朵栀子花"活动及四城"交换周末旅游计划"进一步吸引年轻游客 [16] - AR导览、数字光影秀等技术提升游客体验,"两江游览"项目收入同比增长16.5%,武汉酒店"五一"假期预订率达九成以上 [16] 城市文化融合 - 武汉通过"元宇宙编钟"、"樱花音乐会"、"江上派对"等方式,将千年文脉与青春活力结合,展现长江文化之"魂" [17]
“江畔钢琴师”火遍全网 武汉将滨水浪漫玩出新高度
长江日报· 2025-05-20 08:31
文旅产业升级 - 武汉加速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以文化为魂、以潮流为媒,推动千年文脉焕新[1] - 杨泗港长江大桥下弹钢琴视频引发全网热议,展现武汉城市魅力并掀起"来武汉,听江观潮"文旅新热潮[1] - 武汉通过巧妙城市规划和创新举措,将自然优势转化为可体验的滨江生活场景,让长江文化融入日常[3] 社交媒体传播效应 - "武汉江边打卡地"笔记在社交媒体点击量近百万次,武昌汉阳门码头"日落橘子海"成为年轻人热门打卡点[2] - 青山江滩每晚7时"落日"仪式吸引市民,东湖凌波门栈桥日出和碧波桥椰影游船成为情侣热门打卡点[2] - "江遇——桥墩电影"吸引年轻游客打卡并在社交媒体主动分享[3] 沉浸式文化体验 - 杨泗港长江大桥下将打造与自然融合的音乐表达空间,将自然景观转换为可体验的文化产品[3] - 武昌汉阳门码头"落日航班"和沉浸式情景剧让观众化身"岳家军"体验长江文化历史底蕴[3] - 长江二桥下桥墩化身巨型电影幕布,汉口江滩变为露天电影露营地[3] - 青山江滩塔吊遗址改造成船形空间,成为市民和游客解锁武汉夜生活新方式[3] 自然资源转化 - 武汉拥有165条河流和166个湖泊,将自然禀赋转化为诗意体验[2] - 东湖听涛景区提供从传统皮划艇到新兴动力冲浪板等丰富水上运动,让市民体验"滨江度假"乐趣[2] - 青山江滩有武汉最宽阔江景视野,市民可脱鞋踩沙滩感受长江浩瀚诗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