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智能养殖

搜索文档
海上“牧鱼”成现实 何时能吃上“苏海1号”养殖的三文鱼?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7 06:30
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交付 - "苏海1号"是全球首艘集养殖、捕捞和加工功能于一体的海上智能养殖装备,具备移动式海上养殖和现代化渔业加工能力 [1] - 该船采用游弋式生产方式,航速达18公里/小时,可躲避台风/赤潮等灾害,显著提升养殖安全性和稳定性 [1] - 排水量13.2万吨(相当于2艘中型航母),配备15个养殖舱,养殖水体达8.3万立方米(33个标准泳池) [7] 智能养殖技术创新 - 配置15台160kW高效海水泵,通过八边形舱体结构和角度可调的注水管路,构建环形动态流场模拟自然水流 [5] - 全船采用集中式自动化投饲系统,实现饲料仓储、运送、投喂全流程智能化控制 [9] - 具备"水、氧、料、光、污"五要素智能调节系统,可适配三文鱼/鲑鱼/鳟鱼/石斑鱼等多种高价值鱼种 [15] 运营规划与市场影响 - 计划2024年底在黄渤海投产,首批三文鱼预计2025年端午节上市 [14] - 2024年中国三文鱼市场规模达126亿元(同比+21%),2030年消费量预计超26万吨,90/00后为核心消费群体 [10] - 当前国产三文鱼年产量不足5万吨,"苏海1号"将提升供应稳定性并平抑价格波动 [12][14] 行业技术突破 - 项目历时两年半,实现船舶工程与工业化养殖技术的深度融合 [17] - 首创船载智能舱养技术,为深远海养殖装备发展提供范本 [17]
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在广州交付
中国新闻网· 2025-06-26 16:16
核心观点 - 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交付 标志着中国海鲜消费市场将降低对冰鲜三文鱼的进口依赖 [1] - "苏海1号"年养殖量可达8000多吨 具备游弋式生产特性 可提高养殖安全性和稳定性 [1] - 船上配备全球领先的三文鱼自动化加工车间 最快24小时内将产品送达中国主要消费市场 [2] 船舶设计与建造 -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设计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总成建造 [1] - 船长249.8米 型宽45米 型深21.6米 养殖水体8.3万立方米 排水量13.2万吨 [1] - 搭载4台2800千瓦主发电机组 满载航速10.3节 续航力20000海里 自持力90天 定员50人 [1] 养殖能力与特点 - 15个船舱封闭式集养 实现"水、氧、料、光、污"养殖五要素智能集控与管理 [1] - 具备游弋式生产特性 可迅速转移避开台风、赤潮等不利环境 [1] - 集养殖、捕捞和加工高价值鱼种功能于一体 [1] 加工与供应链 - 船上配备全球领先的三文鱼自动化加工车间 [2] - 可实现冰鲜、冷藏两种加工自动化流水线作业 [2] - 最快24小时内将产品送达中国主要消费市场 [2] 投资方 - 由连云港市海洋发展有限公司、连云港市赣榆农发海洋产业发展集团携手深圳大百汇集团共同投资组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