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特色化低空产业链

搜索文档
海岛地区发展低空经济的实施策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9 16:21
海岛地区发展低空经济的核心意义 - 破解海岛地理约束、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1][2] - 服务国家战略、培育产业新优势的重要举措 [1][2] - 通过立体空间资源开发和跨界融合为海岛突破发展瓶颈提供新赛道 [1] 海岛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现状 - 已形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海洋治理、旅游消费、产业融合等示范场景 [1] - 将地理劣势转化为场景优势,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并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1] - 呈现从基础保障向高端创新延伸的特征 [1] 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方向 - 分层级建设起降网络:通用机场、水上机场为核心枢纽,智能起降点、无人机机巢、应急备降场差异化布局 [3] - 构建全域通信导航网络:融合卫星/5G/北斗系统,研究低空基建网与数字空域图 [3] - 加强用地用海保障:优先支持研发制造、基建、商业运营等重点项目 [3] 特色化产业链构建路径 - 技术突破:研发抗盐雾/耐高湿飞行器、抗风防腐基础设施、海岛专用无人机 [4] - 标准制定:开展场景测试与试飞,建立海岛航线技术标准及空中交通规则 [4] - 产业延伸:发展航空零部件制造、无人机组装、软件开发等上下游环节 [4] 安全监管体系创新措施 - 空域管理:分类管理偏远海岛航线,简化海洋监测等场景审批流程 [5] - 智能监管:开发综合服务平台实现飞行全流程覆盖,与民航/应急部门数据共享 [5] - 应急机制:制定海岛飞行应急预案,部署救援直升机与无人机分队 [5] 人才培育与引进策略 - 定向培养:职业院校开设适航维修等专业,本土生源定向输送 [6][7] - 柔性引才:建立候鸟专家库,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入股吸引科技人才 [6][7] - 本土回流:搭建返乡创业平台,完善技能认证与专项津贴制度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