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塑料污染治理

搜索文档
渔民变身“海洋美容师” 让大海重归蔚蓝
央视网· 2025-08-14 07:30
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模式 - 浙江创新推出"蓝色循环"模式 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产业协同+公众参与"联动机制 将渔民转化为海洋保护者 [1] - 该模式2023年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 [1] 项目实施背景 - 台州700公里海岸线曾面临严重垃圾污染 每艘渔船年均产生或打捞500公斤海洋塑料废弃物 [5] - 小岛垃圾外运成本高昂 传统治理方式陷入僵局 [5] 商业模式创新 - 浙江省政府与浙江蓝景科技2019年联合推出"蓝色循环" 通过"高价回收+公益岗位"双机制吸引居民参与 [5][7] - 标准化收集点实现垃圾分类/压缩/称重/数字化监管闭环 台州已建成15个收集点并推广至宁波舟山等地 [7] 社会效益 - 项目带动1300多名沿海居民参与海洋保护 包括60岁以上居民考取垃圾分类证书 [7] - 渔民从"海洋索取者"转变为"海洋美容师" 形成常态化清理机制 [3][7] 运营细节 - 大陈岛作为国家一级渔港成为示范点 渔民每日进行海上垃圾打捞和岸滩清理 [3][7] - 收集系统实时向环保局上报数据 实现垃圾溯源监管 [7]
“净塑从源头开始”舟山启幕:多方共探循环杯试点,合力破局海洋塑料污染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5 18:31
净塑自然守护海洋项目 - 一个地球发起"净塑自然守护海洋"项目 聚焦广东 福建 海南 浙江沿海地区 通过净滩 垃圾回收兑换 社区渔民培训等多元化行动保护海洋环境 [2] - 2024-2025年开展24场净滩净岛活动 动员超1500名志愿者 清理海洋垃圾4200公斤 举办10场社区培训覆盖250人 组织10场垃圾回收兑换活动 [2] - 联合无境深蓝 海岛青年 蓝丝带 千岛海洋等在地伙伴 通过活动协助 传播互动 经验交流扩大影响力 形成海洋保护合力 [2] 海洋保护实践经验 - 无境深蓝在广东江门结合中华白海豚保护开展培训 通过工作坊和知识挑战提升渔民减塑意识 [3] - 蓝丝带在三亚吸引退休人员及亲子家庭参与 将自然教育融入活动 实现参与者从观光到持续参与的转变 [3] - 海岛青年搭建线上协作网络 帮助返乡青年跨地域运营环保项目 激发青年群体参与活力 [3] - 千岛海洋发掘渔民志愿者的乡土智慧 其生态哲思与舟山传统渔业"抓大放小"理念一脉相承 [3] 全球塑料治理本地化行动 - 针对INC5 2全球塑料条约谈判 与会机构计划整合案例数据形成统一叙事 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民间组织声音 [4] - 通过社区试点 企业联动 政策倡导将全球目标转化为公众可参与的本地行动 推动政府 企业 科研与社区多方协作 [4] 重复使用商业模式发展 -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指出单靠回收不足 需强化"减量化-重复使用-回收再生"中重复使用的关键作用 [5] - 欧盟《塑料包装及废弃物条例(2024)》已设定复用包装强制性目标 欧美拉美品牌商超推出可灌装 可返还 散装销售等主流配置 [5] - 重复使用模式可助力商超外卖平台绿色转型 为青年创造参与式环保体验 提升城市绿色形象并创造就业 [5] 循环杯试点项目进展 - 普陀区调研显示20余家咖啡茶饮商户中60%愿意尝试循环杯 8月将在青浜岛"岛隅咖啡"启动单店试点 [6] - 计划联动民宿 商店设公共回收点 通过公益筹款与企业赞助共担成本 未来覆盖办公园区 零废弃赛事等场景形成闭环 [6] - 舟山普陀区建议精细化执行 细化至"每只杯子 每个商家 每个点位" 通过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打造可复制样板 [8] 青浜岛零废弃实践 - 青浜岛旅游高峰期日均游客数千人 塑料垃圾中饮品杯占比超30% 对生态系统构成压力 [10] - 青浜海岛公益开展可回收物处理 厨余垃圾堆肥等工作 计划与新建码头协同加大零废弃宣传 [11] - 将结合循环杯试点推动"旅游+环保"跨界融合 通过游客传播生态保护理念 [12]
新研究为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提供新思路
环球网资讯· 2025-04-27 16:01
海洋微塑料污染治理技术 - 中南大学王晖教授团队联合海南大学蒋鸿儒副教授、郑州大学王重庆教授等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基于微气泡浮选技术的新型治理方案 [1] -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为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提供创新思路 [1] - 研究工作首次系统揭示藻类胞外聚合物在微塑料浮选过程中的双向调控机制 [1] 微气泡浮选技术机制 - 微气泡浮选凭借小尺寸且高稳定性的微气泡成为潜力解决方案但海洋环境复杂界面相互作用是应用瓶颈 [1] - 藻类及其分泌的胞外聚合物会促使微塑料表面发生亲水化转变削弱微塑料与微气泡间疏水相互作用 [1] - 常规浮选对海水中微塑料去除效率因亲水化转变显著下降 [1] 藻类胞外聚合物的作用 - 藻类胞外聚合物通过调节气液界面分子构象减小微气泡粒径并增强其稳定性 [2] - 微气泡能有效利用亲水微塑料表面残余疏水位点提升脱除效果 [2] - 该发现为理解海洋微塑料迁移转化机制提供全新视角 [1] 技术应用前景 - 微气泡浮选对长期受藻类污染的亲水微塑料展现出良好脱除效果 [2] - 研究为微气泡浮选技术在海洋微塑料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