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杯
搜索文档
大型活动如何绿色转型?专家建言循环杯模式
新浪财经· 2025-09-25 20:06
行业宏观背景与政策驱动 - 绿色转型是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广循环杯契合国家"双碳"战略和塑料污染治理政策,并与广东绿色办赛理念高度一致 [1] - 该模式能带动回收清洗、物流运维等配套产业发展,形成全链条可持续发展闭环 [1] 市场潜力与消费者认知 - 2025年度消费者调查显示,高达76%的受访者愿意出于环保考量尝试循环杯 [1] - 循环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环保影响,其归还率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活动场景,如封闭场馆赛事和音乐节 [1] 商业模式与成本挑战 - 成本是主办方或场馆应用循环杯的重要考量,循环杯的使用会新增清洗、物流等人力和机器成本,对比一次性杯子成本更高 [1] - 行业希望通过规模化应用来降低成本,使其不要超过一次性杯子或餐具太多,但规模较小的赛事应用起来依然存在一定困难 [1] - 中国大规模量产能力是独特优势,但一次性大量生产会带来浪费,推动循环杯项目需考虑商业可行性,包含环境成本和环保营销收益 [1] 实施关键与长期发展 - 对清洁和卫生安全的不放心是部分消费者不愿意尝试循环杯的最大顾虑 [1] - 通过循环杯达到减塑和零废弃的环保目标,需要长期密集推广以培养用户习惯 [1]
为什么冰杯爆火,为重用循环杯带来了商机?
36氪· 2025-08-20 18:12
冰块经济市场概况 - 7-Eleven、山姆、农夫山泉等零售巨头纷纷将冰块产品摆上货架,推动“冰块经济”升温 [1] - 冰杯品类销量已连续两年保持300%以上增速,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达48杯 [1] - 消费者为4元一杯的冰块、8元一个的冰球买单,价格甚至超过一瓶可乐 [3] 冰块产品成本结构分析 - 制冰厂生产1公斤冰块的成本在1.6-2元区间,一杯160克冰块的原材料成本约0.3元 [5] - 每杯冰的运输成本约0.2-0.3元,因冰块体积大、单价低且对冷链要求高 [5] - 耐冻耐挤压的食品级塑料包装成本比普通PET瓶高出50%以上,单个冰杯包装成本约0.6-0.7元,超过冰块本身成本 [5] - 冰杯抵达货架时的综合成本约1.3元,加上门店运营成本后利润空间需“大力相争” [5] 环境成本与挑战 - 主流冰杯材料(PP、PET、PLA)中,PLA需特定工业堆肥条件才能降解,在国内多数仍以不可回收身份进入焚烧或填埋系统 [7] - 一个普通一次性塑料杯的生命周期碳排放约为70–100克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城市中打车半公里的碳排 [7] - 一线城市年消费冰杯已以亿计,仅碳排就可能触及万吨量级,未纳入冷链运输等额外消耗 [7] - 杯体与杯盖、封膜、吸管等多材质组合使回收分选难度大,残留物易污染整批可回收物料 [8] 循环经济解决方案案例 - 中国台湾全家便利商店推出“押金租借+异地归还”循环杯项目,2024年减少一次性饮料杯使用量比例达20% [12] - 长沙咖啡品牌猿素采用“会员制+环保杯”模式,覆盖堂食、外带、外卖场景,支持多门店归还 [12] - 香港WeUse为活动场景提供可循环餐具租用服务,合作超600场活动,减少使用超过49万件一次性餐具 [12] - 德国ReCup构建覆盖全国21,000家门店的循环系统,通过积分机制、价格杠杆等提升用户返杯率与复购意愿 [16] 政策与行业标准支持 - 国家《“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系统提出“绿色包装”理念,鼓励可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 [20] - 广东《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商品零售等行业主体责任,鼓励推广可循环包装使用激励机制 [20] - 上海《“无废城市”建设条例》将绿色采购、包装减量纳入法治框架,支持使用可循环配送箱 [20] - 《物流包装循环使用管理要求》等行业标准为包装回收、清洗、再利用建立统一流程 [21] 商业模式转型机遇 - 循环杯可将“一次性包装成本”替换为具备数据价值的系统资产,嵌入会员积分系统提升品牌忠诚度 [19] - 循环杯可作为品牌文化“移动名片”,通过定制图案激发用户收藏欲与社交分享意愿 [14] - 循环体系运营需解决洗杯物流、库存调度、平台对接、数据追踪、用户激励等多维度系统构建 [15] - 高客流、高复购的便利店与新茶饮品牌天然拥有落地“循环+”模式的潜力 [14]
“净塑从源头开始”舟山启幕:多方共探循环杯试点,合力破局海洋塑料污染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5 18:31
净塑自然守护海洋项目 - 一个地球发起"净塑自然守护海洋"项目 聚焦广东 福建 海南 浙江沿海地区 通过净滩 垃圾回收兑换 社区渔民培训等多元化行动保护海洋环境 [2] - 2024-2025年开展24场净滩净岛活动 动员超1500名志愿者 清理海洋垃圾4200公斤 举办10场社区培训覆盖250人 组织10场垃圾回收兑换活动 [2] - 联合无境深蓝 海岛青年 蓝丝带 千岛海洋等在地伙伴 通过活动协助 传播互动 经验交流扩大影响力 形成海洋保护合力 [2] 海洋保护实践经验 - 无境深蓝在广东江门结合中华白海豚保护开展培训 通过工作坊和知识挑战提升渔民减塑意识 [3] - 蓝丝带在三亚吸引退休人员及亲子家庭参与 将自然教育融入活动 实现参与者从观光到持续参与的转变 [3] - 海岛青年搭建线上协作网络 帮助返乡青年跨地域运营环保项目 激发青年群体参与活力 [3] - 千岛海洋发掘渔民志愿者的乡土智慧 其生态哲思与舟山传统渔业"抓大放小"理念一脉相承 [3] 全球塑料治理本地化行动 - 针对INC5 2全球塑料条约谈判 与会机构计划整合案例数据形成统一叙事 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民间组织声音 [4] - 通过社区试点 企业联动 政策倡导将全球目标转化为公众可参与的本地行动 推动政府 企业 科研与社区多方协作 [4] 重复使用商业模式发展 -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指出单靠回收不足 需强化"减量化-重复使用-回收再生"中重复使用的关键作用 [5] - 欧盟《塑料包装及废弃物条例(2024)》已设定复用包装强制性目标 欧美拉美品牌商超推出可灌装 可返还 散装销售等主流配置 [5] - 重复使用模式可助力商超外卖平台绿色转型 为青年创造参与式环保体验 提升城市绿色形象并创造就业 [5] 循环杯试点项目进展 - 普陀区调研显示20余家咖啡茶饮商户中60%愿意尝试循环杯 8月将在青浜岛"岛隅咖啡"启动单店试点 [6] - 计划联动民宿 商店设公共回收点 通过公益筹款与企业赞助共担成本 未来覆盖办公园区 零废弃赛事等场景形成闭环 [6] - 舟山普陀区建议精细化执行 细化至"每只杯子 每个商家 每个点位" 通过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打造可复制样板 [8] 青浜岛零废弃实践 - 青浜岛旅游高峰期日均游客数千人 塑料垃圾中饮品杯占比超30% 对生态系统构成压力 [10] - 青浜海岛公益开展可回收物处理 厨余垃圾堆肥等工作 计划与新建码头协同加大零废弃宣传 [11] - 将结合循环杯试点推动"旅游+环保"跨界融合 通过游客传播生态保护理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