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金融合规
icon
搜索文档
消金公司晒出千家“伙伴清单” 风控与场景各有侧重
金融时报· 2025-10-15 11:35
10月1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实施。 《通知》要求,商业银行总行应当对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通过官方网站、移 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渠道披露名单,及时对名单进行更新调整。 发挥优势 多元布局 从披露的合作名单整体来看,平台运营机构类型呈现多元分布。 作为助贷业务的核心参与方之一,在《通知》实施前的半年过渡期内,参照《通知》规定执行的持牌消 费金融公司已通过官网等渠道相继披露完成合作机构名单与合作类型,以充分落实监管要求。 消费金融公司牵手了哪些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有着怎样的差异化合作发展路径? 31家机构披露"伙伴名单" 在新规落地倒计时之际,消费金融公司开启了一轮合作机构名单的集中披露潮。 9月30日,在《通知》生效前一天,新更名不久的京东消金在官网对其合作机构进行了名单公示。名单 显示,该公司共有5家互联网贷款合作机构和3家贷后合作机构,以科技公司为主,包括北京转转精神科 技有限责任公司、天星数科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趣拿互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云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等。 9月26日,"银行系"的中信消 ...
远超去年同期!上半年8家消金公司被罚792.7万,踩了哪些“雷区”
北京商报· 2025-07-13 20:26
监管处罚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共有8家消费金融公司收到罚单,合计被罚7927万元,被罚机构数量和罚单总额远超去年同期[1][3] - 宁银消费金融因客户授信额度管控不到位等5项违规被罚165万元,刷新年内单笔罚单金额最高记录[3] - 蒙商消费金融因征信业务违规被罚83万元,湖北消费金融和金美信消费金融分别因信用信息管理问题被罚727万元和82万元[5] 监管重点领域 - 征信业务成为处罚重灾区,涉及个人不良信息报送未告知、异议处理不规范、信用信息采集违规等问题[5] - 合作业务管理问题突出,包括贷前营销违规、贷中风控外包、贷后催收不当等全流程违规[6] - 监管首次关注自主风控能力,阳光消费金融因未自主计算授信额度及贷款定价被处罚[5] 行业合规挑战 - 业务规模扩张导致部分公司忽视合作机构管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3] - 新兴业务模式涌现但风控体系未能同步更新,存在合规滞后现象[4] - 需平衡业务拓展与合规要求,既要高效协同合作机构又要确保自主可控[6] 监管趋势分析 - 监管范围从金监总局扩展到央行分支机构,覆盖征信、数据等更多领域[3] - 实施"双罚制"同时处罚机构和相关责任人,强化问责力度[6] - 助贷新规落地后将进一步强化持牌机构主体责任,监管力度持续加码[8] 行业应对建议 - 需建立严格的合作机构筛选和监督机制,实施穿透式管理[6][7] - 应完善内部制度流程,明确各环节操作规范与责任划分[6] - 需聚焦自主风控能力建设,减少对外部机构的过度依赖[9] - 要全面梳理多部门监管规定,将合规要求落实到具体岗位[8]
小米消费金融,有点奇怪
格隆汇· 2025-06-04 18:14
小米消费金融产品与运营 - 公司自营产品名为"诚星借",但官网未直接披露产品信息,仅提供公众号二维码 [1] - 产品申请渠道仅对"特邀用户"开放,非特邀用户无法直接申请 [1][2] - 诚星借的申请流程异常简化,仅要求填写居住信息和职业类型,缺少收入情况、贷款用途、紧急联系人等常规必填项 [2] - 产品审核速度极快(秒级),但测试案例直接被拒并推荐年利率36%的第三方助贷平台 [3] - 公司2023年1月贷款余额突破100亿元,2024年10月进一步增长至180亿元 [4] 合规性疑问 - 产品信息收集环节未满足2017年《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要求的"全面持续评估借款人信用、偿付能力、贷款用途"等规定 [2] - 由于未实际放贷,公司可能规避了合规争议,但信息收集与额度审核的逻辑存在矛盾 [3] 高管团队变动 - 2023年3月岳凯获准出任董事长,其同时担任天星数科总裁,此前在民生银行和小米供应链金融板块有多年经验 [5] - 2024年多位高管任职资格获批,包括总裁曹子玮、总裁助理郝祥(与岳凯曾在宁波弥链数科共事)、副总裁王剑、CRO刘江鹏等 [6][7] - 高管密集变动可能预示业务调整方向,特别是岳凯从to B供应链金融转向to C消费金融的履历转变值得关注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