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淮河水生态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在4000多年的治淮历程中传承弘扬淮河水生态文化|征文选登
中国环境报· 2025-07-15 13:47
淮河治理历史与文化 - 淮河作为中国古代"四渎"之一,是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4300多年治理史承载着人类与自然抗争的智慧[1] - 大禹治淮采用"疏导入海"策略,开创人水和谐共处理念,通过考察山水分布后疏通河道引导洪水入海[1] - 1194-1855年黄河夺淮期间,潘季驯提出"束水攻沙、蓄清刷黄"理论,仅用一年多实现淮河通畅入黄[2] 新中国治淮工程体系 - 1950年国家启动系统性治淮工程,按"蓄泄兼筹"方针建成临淮岗枢纽等关键设施,形成完整水利基础设施网络[3] - 三次治淮高潮中采用分层治理:上游建库拦洪、中游湖泊滞洪、下游扩通道泄洪,成功抵御多次流域性洪水[3] - 王家坝闸累计开闸蓄洪十余次,淹没18万亩耕地,体现沿淮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3] 水污染治理成效 - 90年代起被列为首要整治流域,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等系统措施,2020年全流域水质从轻度污染转为良好[4] - 实施首部流域性法规及5个五年规划,干流水质自2019年起连续6年保持Ⅲ类标准[4] - 治理措施包括排污总量控制、污水集中处理等,形成可复制的"淮河经验"[4] 文化保护与生态建设 - 需加强水利工程遗产保护,建立非遗传承机制,促进文旅融合[6] - 生态修复需统筹河湖-城市-乡村建设,强化水源涵养区保护与生态流量监管[6] - 通过多媒体宣传增强文化认同,开展公众教育活动传播治水智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