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娱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港娱还能“红过罗湖”吗?
36氪· 2025-06-26 11:52
港娱现状与挑战 - 香港娱乐行业面临内地市场审美鸿沟和优质内容产出不足的困境,竞争力下降[11] - 港星在内地主要通过综艺、剧集、直播带货等方式刷存在感,但普遍依赖情怀消费[12][14] - TVB与ViuTV形成竞争格局,前者主打老牌艺人情怀牌,后者侧重年轻化流量路线[16] TVB的内地转型策略 - TVB通过抖音直播试水新内容,如《今夜好犀利》团播创下1949万观看人次、涨粉12万,但后续因新鲜感消退遭遇冷遇[4][6] - 公司与抖音深度合作推出直播互动真人秀,并联合优酷、腾讯视频等平台加强合拍剧项目,如《笑傲江湖》《玫瑰战争》[7][9] - 直播带货成效显著,陈豪等艺人6小时带货2350万元,带动TVB股价飙升98.34%[14] ViuTV的试探性布局 - ViuTV通过联合内地平台出品优质港剧打开市场,如《叹息桥》豆瓣8.6分、《三命》8.2分[17] - 公司曾计划将顶流男团MIRROR推向内地,但因敏感问题搁置,近年态度转向积极[16][17] - 港府将ViuTV及MIRROR视为文化输出桥梁,目标覆盖广东省市场[17] 新生代港星的破圈尝试 - 男团MIRROR成员姜涛通过争议话题和本地化营销(如"姜公诞"活动)提升内地知名度[3][9] - 新生代艺人炎明熹、曾比特借助音综《声生不息》等节目进入内地,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12] - 老牌艺人陈浩民等通过网大、网剧维持曝光,年产量达2-4部,依赖情怀消费[14] 行业结构性困境 - TVB自2014年起盈利持续下滑,2018年因广告收入亏损导致制作缩减和艺人收入锐减[16] - 香港电视台体系固步自封,精品剧集减少,与内地流媒体浪潮脱节[16] - 港娱黄金时代的地域文化优势在当前多元化内娱市场中难以复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