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硕学费上涨
icon
搜索文档
港硕开始贬值了
投资界· 2025-10-11 15:26
香港硕士毕业生就业市场变化 - 香港硕士毕业生求职难度显著增加,优质大厂和外企岗位竞争激烈,一个岗位一天内可收到超过60份简历,其中包含大量港硕、优才、高才申请者[10] - 部分香港本地公司不招聘非本地人,投递的简历甚至不被查看就直接归类为不合适[10] - 文科硕士毕业生在求职鄙视链底端,刚毕业的文科港硕普遍月薪从1.5万港币被拉低至1.2万港币[6][7] 香港硕士毕业生薪资状况 - 港硕商科毕业生徐慕三年前年薪含底薪32万港币及10万提成,总计42万港币,每月除开销可存2万港币[7] - 徐慕离职后重新求职,仅获得12万年薪的录用通知,年薪相比之前降低20万[7][8] - 酒店前台掌掌通过三份工作(酒店前台、租房中介、自媒体)月收入达到2万港币[6] 香港教育成本与招生政策 - 港硕学费普遍上涨,热门商科、理工科专业部分进入"40万+港币/年"时代,港大金融类与财管类专业学费达46万港币以上[11] - 掌掌在香港本科和硕士五年时间投入约80万元[16] - 香港特区政府将资助院校的非本地生招生限额从20%提高至40%,非本地学生名额翻倍[11] 香港人才引进政策 - 高才通计划2023年申请量达8万宗,是2022年的5倍,累计获约11万宗申请[12] - 香港人才政策从"抢人"向"选人"转变[12] 香港硕士学历价值分化 - 技术导向专业如AI、金融科技、量化营销就业率与薪资水平稳定[15] - 非技术岗如市场、公关、行政、教育、社会学等面临"学历通胀+岗位收缩"双重挤压[15] - 港校在全球大学排名中表现稳定,港大、港中文、港科大等常年位列QS前50,学位国际认可度高[14] 香港硕士毕业生职业选择 - 保险行业成为许多毕业生的选择,但该行业流动性高,讲究绩效和人脉[10] - 传播学硕士林雪儿毕业后回到三线城市成为民办高校英语老师,获得稳定生活[16] - 酒店前台掌掌认为香港教育注重个人成长,香港公司更注重实际工作经历和能力[16]
花费30万港硕毕业,我当起了酒店前台
虎嗅APP· 2025-10-11 08:23
港硕毕业生就业现状 - 香港硕士毕业生面临严峻就业形势,文科硕士毕业生普遍月薪约为1.5万港币,部分毕业生薪资被拉低至1.2万港币 [6][11] - 有商科港硕毕业生年薪从42万港币降至12万人民币,反映出巨大薪资落差 [12][15] - 毕业生为在香港生存需从事多份工作,例如一名毕业生通过酒店前台、带看租房及自媒体三份工作使月收入达到2万港币 [7] 香港就业市场竞争加剧 - 香港就业市场饱和度显著提升,一个岗位发布后不到一天可收到超过60份简历,申请者中包含大量港硕、优才及高才 [17] - 保险公司成为主动联系毕业生的主要企业,但其行业流动性高,并非多数求稳毕业生的首选 [19] - 香港本地部分公司存在不招聘非本地人的情况,导致部分简历未被查阅即被归类为不合适 [17] 港硕教育成本与政策变化 - 港硕学费显著上涨,热门商科及理工科专业学费进入"40万+港币/年"时代,例如香港大学金融与财管类专业学费稳定在46万港币以上 [21] - 香港特区政府将非本地生招生限额从20%提高至40%,意味着非本地学生名额翻倍,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扩大 [22] - 高才通计划2023年申请量达8万宗,为2022年的5倍,累计获约11万宗申请,进入香港的内地人才数量激增 [25] 港硕学历价值分化 - 港硕学历的"稀缺性"下降,技术导向专业如AI、金融科技等就业率与薪资水平稳定,而非技术岗面临学历通胀与岗位收缩的双重压力 [31] - 港硕毕业生可获得2年无条件留港工作签证,回内地发展在一线城市特定行业仍具较强竞争力 [29] - 有毕业生认为港硕经历使其获得了理想的生活状态,例如从传播学硕士毕业后回到三线城市成为高校教师 [32][33] 毕业生心态与长期展望 - 部分毕业生对当前薪资持接受态度,视其为起点而非终点,例如一名毕业生接受12万年薪但认为未来有提升空间 [37] - 有毕业生强调香港教育更注重个人成长,认为在香港的工作经历能锻炼待人接物与应变能力,其价值超越金钱储蓄 [35] - 香港被视为机会多、包容度高的城市,学历结合实际工作经历和能力被视为在香港发展的关键 [36]
花费30万港硕毕业,我当起了酒店前台
虎嗅· 2025-10-10 18:09
香港硕士毕业生就业市场现状 - 香港硕士毕业生面临求职困难,文科硕士毕业生起薪普遍为1.5万港币月薪,但竞争加剧使起薪被拉低至1.2万港币[6][15] - 香港就业市场饱和,一个岗位发布后不到一天可收到超过60份简历,其中包含大量港硕、优才和高才计划申请人[27] - 保险行业成为许多毕业生的常见去向,但其高流动性和绩效导向对求稳的毕业生而言是下选,毕业生收到的最热情回复多来自保险公司[30][31] 香港硕士教育成本与投资回报 - 攻读香港硕士课程的成本高昂,学费连同生活开销一年可达30万港币,部分热门商科专业学费已进入每年40万港币以上的时代[35][36] - 香港大学多数专业学费超过40万港币,金融与财管类热门专业学费稳定在46万港币以上[37] - 毕业生为应对高昂生活成本和教育投入,常需从事多份工作,例如有毕业生通过酒店前台、租房中介和自媒体三份工作实现月收入2万港币[8] 香港人才政策与教育供给变化 - 香港特区政府将非本地学生招生限额从20%提高至40%,使硕士在内的非本地学生名额翻倍,高校显著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39] - 高才通计划申请量暴增,2023年申请量达8万宗,为2022年的5倍,累计获约11万宗申请,显示进入香港的内地人才大幅增加[42] - 人才政策从“抢人”向“选人”转变,促使港硕学生提前在开学第一周就开始寻找实习以增加留港工作概率[43][44] 香港硕士学历价值分化 - 港硕学历价值出现分化,技术导向专业如AI、金融科技和量化营销就业率与薪资水平稳定,而非技术岗如市场、行政等面临学历通胀和岗位收缩的双重挤压[54] - 港硕的稀缺性下降,学历本身不再自动等于竞争力,但并未全面贬值,其价值取决于专业领域和岗位需求[54][55] - 香港硕士学历在国际认可度、留港工作签证以及回内地发展在一线城市的竞争力方面仍具优势[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