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硕就业
icon
搜索文档
花费30万港硕毕业,我当起了酒店前台
虎嗅APP· 2025-10-11 08:23
港硕毕业生就业现状 - 香港硕士毕业生面临严峻就业形势,文科硕士毕业生普遍月薪约为1.5万港币,部分毕业生薪资被拉低至1.2万港币 [6][11] - 有商科港硕毕业生年薪从42万港币降至12万人民币,反映出巨大薪资落差 [12][15] - 毕业生为在香港生存需从事多份工作,例如一名毕业生通过酒店前台、带看租房及自媒体三份工作使月收入达到2万港币 [7] 香港就业市场竞争加剧 - 香港就业市场饱和度显著提升,一个岗位发布后不到一天可收到超过60份简历,申请者中包含大量港硕、优才及高才 [17] - 保险公司成为主动联系毕业生的主要企业,但其行业流动性高,并非多数求稳毕业生的首选 [19] - 香港本地部分公司存在不招聘非本地人的情况,导致部分简历未被查阅即被归类为不合适 [17] 港硕教育成本与政策变化 - 港硕学费显著上涨,热门商科及理工科专业学费进入"40万+港币/年"时代,例如香港大学金融与财管类专业学费稳定在46万港币以上 [21] - 香港特区政府将非本地生招生限额从20%提高至40%,意味着非本地学生名额翻倍,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扩大 [22] - 高才通计划2023年申请量达8万宗,为2022年的5倍,累计获约11万宗申请,进入香港的内地人才数量激增 [25] 港硕学历价值分化 - 港硕学历的"稀缺性"下降,技术导向专业如AI、金融科技等就业率与薪资水平稳定,而非技术岗面临学历通胀与岗位收缩的双重压力 [31] - 港硕毕业生可获得2年无条件留港工作签证,回内地发展在一线城市特定行业仍具较强竞争力 [29] - 有毕业生认为港硕经历使其获得了理想的生活状态,例如从传播学硕士毕业后回到三线城市成为高校教师 [32][33] 毕业生心态与长期展望 - 部分毕业生对当前薪资持接受态度,视其为起点而非终点,例如一名毕业生接受12万年薪但认为未来有提升空间 [37] - 有毕业生强调香港教育更注重个人成长,认为在香港的工作经历能锻炼待人接物与应变能力,其价值超越金钱储蓄 [35] - 香港被视为机会多、包容度高的城市,学历结合实际工作经历和能力被视为在香港发展的关键 [36]
花30万读个港硕,我后悔了
投资界· 2024-12-12 17:35
香港硕士教育市场趋势 - 香港高校对内地学生的吸引力显著提升,去年内地获批赴港读书的人数激增32%至6万余人[14] - 香港大学在自负盈亏模式下积极扩招内地学生,内地生占非本地学生比例接近9成,助力其在国际化评选中超越麻省理工、哈佛等顶尖名校[18][19] - 港校硕士学费持续上涨,以港三商科为例,香港大学金融硕士学费从23年的42万港元涨至25年的46.2万港元,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从32.5万港元涨至39万港元[18] 港硕就业竞争力变化 - 企业招聘策略调整,港硕毕业生在秋招中被视为"备选人",部分公司优先录用国内硕士,导致港硕求职进入"困难模式"[21][22][29] - 港硕学历认可度受质疑,被部分企业视为"比211硕强一点的水硕",因1年制学制较短且考核宽松,缺勤率上升但毕业率仍高[23][25][27] - 港硕毕业生在香港本地就业面临文化壁垒,内地生在营销等岗位竞争中不敌熟悉粤语及本地文化的香港候选人[34] 香港就业市场结构 - 香港保险业成为港硕就业新方向,因中资券商锁HC(招聘冻结),而保险产品具备避险功能,港硕成为链接内地中产客户的重要桥梁[36][37] - 教育行业留港机会存在不确定性,非港籍教师面临裁员风险,即使税后月薪达3.5万港元(约3.2万元人民币),未获永居前职业稳定性低[35][36] - IANG签证为港硕提供留港通道,2023年有4成赴港读书者计划借此留港工作,但需适应本地职场文化及竞争环境[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