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粉速食

搜索文档
“每拆一包都担心发霉”,打工人最爱的速食集体塌房了
虎嗅· 2025-08-07 14:16
食品安全事件 - 麻六记酸辣粉因发霉问题被消费者投诉,多地开市客门店已下架相关产品[3][6] - 代工厂白家阿宽承认生产过程中消杀不足,导致部分产品受细菌污染出现霉变[4][49] - 麻六记以8桶装65.9元规格在开市客销售,折合单价8元多,属速食酸辣粉中高端价位[8] 行业影响范围 - 白家阿宽自有品牌产品也被曝出类似发霉情况,天猫旗舰店月销超20万件[11][13][14] - 全国销量第一的宛禾砂锅土豆粉同样出现多起发霉案例[19][20] - 嘻螺会、杨国福麻辣烫等品牌速食粉类产品均被消费者反映保质期内变质[22][25] 湿粉工艺特性 - 湿粉采用漏粉工艺提升口感,但品控难度高于传统干粉[41][42][43] - 需经过严格消杀流程包括原料控制、蒸煮时长、环境温度等多环节管理[46][48] - 现行行业标准未针对湿粉制定特殊运输储存要求,地方标准适用性有限[52][53][54] 商业模式问题 - 代工模式普遍存在,麻六记、李子柒等品牌均由白家阿宽代工生产[60] - 消费者支付品牌溢价但实际承担相同生产风险,价格差未体现品质差异[62][64] - 客服售后标准不统一,多数仅退款或补发,少数获得法定十倍赔偿[36][38][39] 市场发展趋势 - 湿粉类速食因口感升级受追捧,单价达传统方便面2-3倍[66][68][70] - 麻六记抖音销售额从单日6000万峰值降至近期1000-2500万[71][72] - 湿粉变质可能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历史中毒事件病死率达42%[74][76][77]
打工人最爱的速食,正在集体塌房
36氪· 2025-08-07 08:11
核心观点 - 麻六记酸辣粉因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广泛关注,代工厂白家阿宽承认生产过程中消杀不足导致产品霉变[8][9] - 速食湿粉行业集体暴露出品控问题,包括李子柒、宛禾、嘻螺会等知名品牌均出现类似发霉案例[20][23][28] - 湿粉生产工艺复杂且标准滞后,代工模式加剧了食品安全风险[40][44][54] - 消费者维权困难,赔偿标准执行不统一,多数仅获退款或补发[33][36][38] - 湿粉产品溢价明显但安全性能未同步提升,行业面临信任危机[61][65][75] 行业问题分析 产品质量事件 - 麻六记酸辣粉在开市客渠道大规模下架,涉事批次生产日期为6月16日及18日[8][36] - 白家阿宽自有品牌同月销量超20万件,招牌产品红油面皮累计销售2亿件,但同样出现霉变投诉[15][17][18] - 李子柒酸辣粉两个月前被曝三包连续霉变,宛禾土豆粉作为销量第一品牌霉变投诉频发[20][23] - 杨国福麻辣烫速食版、嘻螺会砂锅土豆粉均在保质期内出现霉变[25][28] 生产工艺缺陷 - 湿粉替代干粉成为行业趋势,但需保持水分导致灭菌难度倍增[40][44] - 现行行业标准QB/T 2652-2004和SB/T 10652-2012未针对湿粉制定特殊要求[48][49] - 代工模式普遍存在,麻六记、李子柒均委托白家阿宽生产,宛禾使用蔚美食品代工[54][55][57] 消费维权现状 - 法律规定的十倍赔偿或千元赔偿执行率低,多数案例仅获退款[33] - 麻六记声明最高赔偿1000元,但仅限开市客定制版产品[36][38] - 消费者反映霉变产品常被客服归咎于储存不当,维权需平台介入[33][38] 市场影响 品牌表现 - 麻六记抖音销售额从巅峰期单日6000万、月销1.2亿降至近30天1000-2500万[68] - 阿宽旗舰店酸辣粉售价不足麻六记(8元/桶)、李子柒(10元/桶)的50%,但代工产品溢价显著[57][59][61] 行业风险 - 湿粉可能产生的米酵菌酸毒素致死率达42%,远超可见霉变风险[71][73] - 电商和商超未建立湿粉冷链运输体系,与干制速食混放加剧变质风险[52] - 品牌过度营销导致消费者为溢价买单,但未获得相应品质保障[61][6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