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六记酸辣粉

搜索文档
麻六记酸辣粉「塌房」,贴牌产品还有人买吗?
商业洞察· 2025-08-07 17:25
核心观点 - 麻六记因代工生产的酸辣粉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信任危机,暴露网红品牌代工模式的弊端 [5][12] - 代工模式虽然降低初期成本,但品控难度大,利润空间有限,形成恶性循环 [12][13][14] - 部分品牌开始转型自建工厂以摆脱代工依赖,寻求长期发展 [18] 问题酸辣粉引发信任危机 - Costco全国门店紧急下架麻六记酸辣粉,问题产品集中在2025年6月16日、18日生产的两批次270克规格酸辣粉 [4][5] - 代工厂阿宽食品承认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存在不足,导致部分产品受环境细菌污染 [5] - 依据《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最高可获得千元赔偿,但实际执行中存在差异 [7] - 麻六记直播场均观看人数仅2.6万,单场直播累计销量为5万-7.5万元,总销售额为250万-500万元,较2022年月销售额破亿的高光时刻大幅下滑 [8][9] - 多地线下门店注销,汪小菲关联的16家企业中仅9家存续,张兰的7家企业均已注销或吊销 [9] 贴牌依赖 - 麻六记速食业务几乎完全依赖代工,酸辣粉由阿宽食品代工,采购金额1592.87万元,占阿宽食品主营业务收入的2.61% [12] - 阿宽食品2021年上半年定制销售业务的毛利率仅为18.6%,2022年上半年定制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1.3% [13][14] - 代工模式利润受挤压,研发和品控投入有限,形成恶性循环 [14] - 初创品牌多选择贴牌合作,酸辣粉代工成本可低至每盒4.6元,部分地区工厂甚至不到2元 [16][17] 代工模式隐患与转型 - 麻六记酸辣粉此前就存在产品质量问题,2022年底被指添加剂含量超20种 [16] - 代工厂品控体系未能有效运行,直接导致此次消杀环节不足的问题 [18] - 三只松鼠等品牌开始加速建设自有工厂,推行"开放工厂日"等以提高消费者信任 [18] - 长期来看,网红品牌需摆脱对代工厂的依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8]
“每拆一包都担心发霉”,打工人最爱的速食集体塌房了
虎嗅· 2025-08-07 14:16
食品安全事件 - 麻六记酸辣粉因发霉问题被消费者投诉,多地开市客门店已下架相关产品[3][6] - 代工厂白家阿宽承认生产过程中消杀不足,导致部分产品受细菌污染出现霉变[4][49] - 麻六记以8桶装65.9元规格在开市客销售,折合单价8元多,属速食酸辣粉中高端价位[8] 行业影响范围 - 白家阿宽自有品牌产品也被曝出类似发霉情况,天猫旗舰店月销超20万件[11][13][14] - 全国销量第一的宛禾砂锅土豆粉同样出现多起发霉案例[19][20] - 嘻螺会、杨国福麻辣烫等品牌速食粉类产品均被消费者反映保质期内变质[22][25] 湿粉工艺特性 - 湿粉采用漏粉工艺提升口感,但品控难度高于传统干粉[41][42][43] - 需经过严格消杀流程包括原料控制、蒸煮时长、环境温度等多环节管理[46][48] - 现行行业标准未针对湿粉制定特殊运输储存要求,地方标准适用性有限[52][53][54] 商业模式问题 - 代工模式普遍存在,麻六记、李子柒等品牌均由白家阿宽代工生产[60] - 消费者支付品牌溢价但实际承担相同生产风险,价格差未体现品质差异[62][64] - 客服售后标准不统一,多数仅退款或补发,少数获得法定十倍赔偿[36][38][39] 市场发展趋势 - 湿粉类速食因口感升级受追捧,单价达传统方便面2-3倍[66][68][70] - 麻六记抖音销售额从单日6000万峰值降至近期1000-2500万[71][72] - 湿粉变质可能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历史中毒事件病死率达42%[74][76][77]
打工人最爱的速食,正在集体塌房
36氪· 2025-08-07 08:11
核心观点 - 麻六记酸辣粉因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广泛关注,代工厂白家阿宽承认生产过程中消杀不足导致产品霉变[8][9] - 速食湿粉行业集体暴露出品控问题,包括李子柒、宛禾、嘻螺会等知名品牌均出现类似发霉案例[20][23][28] - 湿粉生产工艺复杂且标准滞后,代工模式加剧了食品安全风险[40][44][54] - 消费者维权困难,赔偿标准执行不统一,多数仅获退款或补发[33][36][38] - 湿粉产品溢价明显但安全性能未同步提升,行业面临信任危机[61][65][75] 行业问题分析 产品质量事件 - 麻六记酸辣粉在开市客渠道大规模下架,涉事批次生产日期为6月16日及18日[8][36] - 白家阿宽自有品牌同月销量超20万件,招牌产品红油面皮累计销售2亿件,但同样出现霉变投诉[15][17][18] - 李子柒酸辣粉两个月前被曝三包连续霉变,宛禾土豆粉作为销量第一品牌霉变投诉频发[20][23] - 杨国福麻辣烫速食版、嘻螺会砂锅土豆粉均在保质期内出现霉变[25][28] 生产工艺缺陷 - 湿粉替代干粉成为行业趋势,但需保持水分导致灭菌难度倍增[40][44] - 现行行业标准QB/T 2652-2004和SB/T 10652-2012未针对湿粉制定特殊要求[48][49] - 代工模式普遍存在,麻六记、李子柒均委托白家阿宽生产,宛禾使用蔚美食品代工[54][55][57] 消费维权现状 - 法律规定的十倍赔偿或千元赔偿执行率低,多数案例仅获退款[33] - 麻六记声明最高赔偿1000元,但仅限开市客定制版产品[36][38] - 消费者反映霉变产品常被客服归咎于储存不当,维权需平台介入[33][38] 市场影响 品牌表现 - 麻六记抖音销售额从巅峰期单日6000万、月销1.2亿降至近30天1000-2500万[68] - 阿宽旗舰店酸辣粉售价不足麻六记(8元/桶)、李子柒(10元/桶)的50%,但代工产品溢价显著[57][59][61] 行业风险 - 湿粉可能产生的米酵菌酸毒素致死率达42%,远超可见霉变风险[71][73] - 电商和商超未建立湿粉冷链运输体系,与干制速食混放加剧变质风险[52] - 品牌过度营销导致消费者为溢价买单,但未获得相应品质保障[61][65][75]
你以为你吃的是麻六记,其实不过是代工“盲盒”
虎嗅APP· 2025-08-06 22:35
食品安全事件暴露代工模式治理短板 - 麻六记270g酸辣粉因粉饼发霉、刺鼻气味被多地开市客下架 代工厂四川白家阿宽承认生产消杀不足导致细菌污染 [2] - 事件揭示食品供应链三角链条(品牌方-代工厂-零售商)的治理断层 多品牌共用代工体系易引发行业级灾难 [2] - 麻六记未主动披露问题 被动响应暴露监管依赖外包厂商的治理真空 [4] 品牌端与生产端的双重失责 - 麻六记曾涉嫌"成分漂绿":宣传使用红薯粉实际掺杂木薯粉、蕨根粉 添加硫酸铝铵但未明确风险 [4] - 代工厂白家阿宽为李子柒、三只松鼠、百草味等多品牌代工 共享生产线放大风险传导效应 [4][5] - 品牌方驻厂监管仅停留签约标准 缺乏实时数据监控与责任追溯机制 [5] 多品牌共线代工的体系性风险 - 代工厂对多品牌采用"中间标准"运营 难以区分不同品牌的质量要求 [5] - 生产信息不透明:消费者无法追踪实际生产厂商、地点及批次 形成监管盲盒 [5] - 单点问题引发系统性危机 如白家阿宽事件连带李子柒等未涉事品牌受质疑 [9][10] 代工模式与ESG治理的冲突 - 品牌方掌握产品定义与利润分配 却将生产风险转嫁给代工厂 形成"道德外包"结构 [8] - 轻资产+强营销模式导致生产监管基因缺失 部分品牌仅作为IP转授权方规避监督责任 [10] - 违反GRI供应链标准 企业未对重大上下游环节承担可验证监督责任 [10] 构建协同治理的解决方案 - 强制品牌披露供应链分级管理体系 明确代工厂审核与惩戒机制 [12] - 通过IoT、AI技术实现车间级ESG数据上链 建立生产可视化监管 [12] - 设立代工风险储备金用于事故应急 将碳排放监控等纳入合规协议 [12] 行业治理能力的长效要求 - 食品安全需依靠制度而非良心 新消费品牌需平衡营销与治理能力 [12] - 企业增长依赖可公开审视的治理体系 非短期流量爆款 [13] - 贴牌代工若不纳入ESG框架 将成为食品行业最大灰犀牛风险 [11]
麻六记再翻车,都是代工厂的锅?
36氪· 2025-08-01 20:06
麻六记酸辣粉食品安全事件 - 消费者投诉在开市客购买的麻六记酸辣粉粉饼出现发霉状况 开市客已进行退赔和下架处理 [1] - 问题产品涉及2025年6月16日和18日两个批次 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不足导致部分产品受环境污染 [7] - 麻六记2022年通过直播间营销实现酸辣粉单日销售额突破500万元 2023年维持数千万级别营收 [4][5] - 麻六记采用轻资产代工模式 白家阿宽是其核心供应商 2022年采购额5034.5万 2023年增至1.74亿(同比增长245.7%) [6] 白家阿宽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16年12月 为麻六记、李子柒等品牌提供代工服务 产品覆盖方便面、米粉等六大品类 [9] - 2020年营收11.1亿元(同比增长75.89%) 归母净利润7626.5万(同比增长222.49%) [9] - 2021-2024年营收增速放缓至个位数 净利润呈现下滑趋势 2024年归母净利润0.47亿(同比下滑6.79%) [11] - 2024年毛利率28.18% 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研发投入占比长期低于0.6% 研发人员占比不足2% [11][17] 行业竞争格局 - 2023年中国方便食品市场规模6736亿 预计2026年突破万亿 [14] - 统一2024年方便面业务营收98.49亿(同比增长2.6%) 康师傅方便面业务营收284.14亿(占总营收35.2%) [17] - 白家阿宽2021年市场占有率仅2.1% 2024年营收13.64亿 与行业巨头差距显著 [17] - 公司推出爆款产品红油面皮年销量超2亿份 土豆泥泥面上市首月销量破1000万 [9][19] 营销与渠道策略 - 营销高度依赖天猫、抖音等电商平台 线下渠道薄弱 [18] - 通过高校活动、综艺赞助(《嘿!好样的》)等方式扩大品牌影响力 [18] - 拓展海外市场至30多个国家 2024年1-10月欧洲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超50% [18]
问题批次产品只供开市客?盒马、叮咚买菜下架麻六记酸辣粉
南方都市报· 2025-07-31 17:17
麻六记酸辣粉下架事件 - 盒马和叮咚买菜APP已下架麻六记酸辣粉 叮咚买菜回应称属平台日常运营调整 盒马未予回应 [1][2][4] - 永辉超市小程序和朴朴超市APP仍可购买麻六记酸辣粉 朴朴超市售价12.9元/256g 商品页面标注粉体存在小气泡及冷冻工艺问题属于正常现象 [5][11] - 一零售平台透露虽未销售问题批次产品 但已接到消费者安全顾虑反馈 正在处理退货申请 [1][12] 产品质量问题 - 麻六记代工商阿宽食品声明两批次产品因生产消杀环节不足可能导致细菌污染 出现湿粉饼霉变或保质期缩短 问题批次为2025年6月16日和18日生产的270g规格产品 [12][15] - 麻六记向零售渠道说明已下架存在质量风险的270g规格产品 其他批次产品经排查均为合格 [12] - 开市客销售的麻六记酸辣粉为定制款 在食材配置和包装规格(270g)上与其他渠道(256g)不同 [15] 渠道销售情况 - 7月30日晚盒马APP部分地址仍可购买麻六记酸辣粉 7月31日大部分区域已下架 [2][3][9] - 问题批次是否仅在开市客销售尚待核实 阿宽食品表示需要进一步确认 [1][15] - 成都龙泉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介入调查此事 [16]
「新消费观察」酸辣粉深陷食安风波,赛道厮杀加剧下,麻六记遭遇大考
搜狐财经· 2025-07-30 23:55
食品安全问题 - 麻六记酸辣粉(270克规格)因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争议,涉及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不足导致湿粉饼保质期缩短或霉变 [2][3] - 代工商白家阿宽发布召回声明,问题集中在两个批次产品,已执行全面召回工作 [3] - 麻六记启动召回程序并承诺加强供应链管理,深化驻厂监督机制,完善质量风险预警机制 [3][5] - 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多地区、多批次、多类型爆发态势,社交网络出现抵制声音 [4] 品牌与流量依赖 - 麻六记高度依赖汪小菲及其母亲张兰的个人IP,两人抖音账号被封导致品牌流量红利告急 [2][6] - 麻六记抖音旗舰店近30天粉丝减少1.1万人,近一年直播销售额明显下降,日销售额从50W-75W锐减至5W-7.5W [6] - 品牌形象因食品安全问题及个人IP账号封禁面临崩塌风险 [4][6] 产品与供应链 - 麻六记共有60余款电商产品,酸辣粉速食系列累计销售超1.5亿桶,是王牌产品 [5] - 公司采用代加工模式,尚未建立自有生产工厂,代工商白家阿宽还为三只松鼠、百草味、李子柒等品牌提供服务 [5] - 代工模式的关键在于品控机制完善和执行监督,标准执行偏差、质检环节滞后等问题可能伤害品牌 [5] 行业竞争 - 方便速食行业竞争激烈,传统巨头如康师傅、统一与新兴网红品牌如满小饱、李子柒加速抢占市场份额 [6] - 酸辣粉细分赛道竞争胶着,既有专注酸辣粉的新锐品牌如嗨吃家、食族人,也有跨界巨头如白象食品、海底捞 [6] - 食品安全风波加剧麻六记在拥挤市场中的突围难度 [7] 专家建议 - 麻六记应改革供应链,加强代工生产标准执行和质检监督,减少对代工厂管理的依赖 [7] - 业务模式需多渠道发展,过度依赖个人IP和线上直播渠道会削弱抗风险能力 [7]
育儿补贴落地,婴配粉市场两极分化丨消费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09:44
育儿补贴政策 - 国家层面育儿补贴制度2025年1月1日起实施 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按每孩每年3600元标准发放 预计每年惠及2000多万家庭 [1] - 地方政府补贴政策差异化:湖北鄂州非人才家庭二孩/三孩年补500/800元 陕西榆林三孩家庭累计补贴3万元 呼和浩特一孩一次性补助1万元 二孩/三孩分5/10年发放5万/10万元 [1] 母婴行业动态 - 伊利和飞鹤推出生育补贴计划 户均补贴分别不少于1600元和1500元 [2] - 婴配粉市场高端化趋势显著 超高端产品份额达33.2% 飞鹤/菲仕兰/达能等高端品牌保持增长 蒙牛奶粉业务下滑 [3] - 飞鹤上半年收入预计下滑8%-10%至91-93亿元 主因补贴政策导致需求延后及渠道库存清理 菲仕兰皇家美素佳儿销售额保持双位数增长 [4] 上市公司公告 - 东鹏饮料上半年营收107.37亿元(+36.37%) 净利润23.75亿元(+37.22%) [14] - 安琪酵母拟5.06亿元收购晟通糖业55%股权 [12] - 冠农股份终止轮台县番茄制品建设项目 因土地流转面积不足 [10] - 神农集团终止2024年度定增计划 基于市场环境变化调整资本规划 [11] 消费品新品发布 - 补水啦电解质水推出冰爆薄荷口味 天猫售价555ml*8瓶/23.9元 [16] - 怡宝上新无糖茶佐味茶事系列 淘宝售价500ml*15瓶/69.9元 [17] - 白象推出汤好喝麻辣鸡汤面 [18] - 朝日9月将在日本推出功能性食品"奶油糙米糠杏仁霜" [19] 零售与餐饮 - 淘宝闪购连续两周日订单超9000万(不含0元购及自提) [20] - 沪上阿姨与数字蚂力合作引入AI巡店系统 [19] - M Stand海外首店落地日本京都 [20] - 胖东来郑州店计划2026年五一前开业 [21] 文娱产业 - 电影《长安的荔枝》票房破5亿元 为春节档后首部达此成绩国产片 [24] - 幸福蓝海股价三日累计涨幅超30% 公司称无未披露重大信息 [25]
8点1氪:国家育儿补贴方案公布:3岁以下每孩每年3600元;释永信10年前曾被举报私生活混乱;太平洋岛国图瓦卢计划举国移民
36氪· 2025-07-29 08:02
国家育儿补贴政策 -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 从2025年1月1日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按每孩每年3600元标准发放补贴 对2025年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 [2] 公司动态 - 澜起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 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UBS [1] - 居然智家公告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CEO汪林朋逝世 公司经营情况一切正常 [6] - 达华智能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9] - 小鹏汽车副总裁辟谣"重新上车激光雷达"传闻 表示将对造谣媒体采取法律手段 [10] - 药明康德上半年净利润85.61亿元 同比增长101.92% 计划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元 [15] 科技与创新 - NASA发现16号灵神星含金属估值700万亿欧元 约合5.53亿亿元人民币 "灵神号"航天器预计2029年抵达目标 [7] - 全球首款多模态梦境脑机接口设备"梦邻"发布 具备脑电信号监测、睡眠调控等功能 [16] - 全球首个设计Agent Lovart正式版上线 腾讯混元提供3D生成技术支持 [15] 行业趋势 - 市场监管总局会议要求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强化食品、药品等安全监管能力 [8] - 上海出台人工智能支持政策 对符合条件的创业团队给予最高100万元算力券等补贴 [13] - 宇树科技指出人形机器人面临"伪智能"困局 核心缺陷是环境感知碎片化 [14] 国际动态 - 三星获特斯拉165亿美元芯片供应协议 马斯克确认该合作 [10][11] - 印度塔塔咨询服务公司宣布裁员1.2万人 占全球员工2% 主要影响中高级员工 [12] - 韩国上半年首尔房价上涨0.39% 其他地区普遍下跌 政府实施更严格贷款规定 [12] 消费与零售 - 大连首家苹果直营店Apple Store百年城店将于2025年8月9日关闭 系苹果在华首次关停直营店 [10] - Firefox火狐中文官网将于2025年9月29日后停止运营 浏览器功能仍保持可用 [11][12] - 麻六记酸辣粉代工厂白家阿宽致歉 召回2025年6月16日、18日两个批次问题产品 [9]
泰柬边境冲突地区全面停火;以色列正考虑对加沙地带全面军事占领;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开始举行;育儿补贴来了!3岁前每娃每年3600元丨每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06:01
宏观经济与政策 - 中国今日有2148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 [3] - 中国国内成品油将开启新一轮调价窗口 [3] -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从2025年1月1日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8][9] - 工信部制定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助力扩大消费行动方案,加快人工智能终端等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 [10] -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依法依规治理企业劣质低价竞争,促进做强国内大市场 [11] 金融市场与商品 - 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道指跌0.14%,纳指涨0.33%,标普500指数涨0.02% [4] - 国际贵金属期货普遍收跌,COMEX黄金期货跌0.65%,报3314.00美元/盎司 [5] - 国际油价走高,美油主力合约涨2.79%,报66.9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涨2.81%,报69.56美元/桶 [6] - 欧洲主要股指收盘全线下跌,德国DAX指数跌1.02%,法国CAC40指数跌0.43%,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43% [7] 行业动态 - 中证指数修订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等3条指数编制方案,将于7月29日实施 [3] - 上海市经信委争取年内实现浦东自动驾驶全域开放,不含陆家嘴等重点区域 [12] - 上海市印发《上海市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的若干措施》,发放6亿元算力券,对租用智能算力的主体给予最高30%租金补贴 [13] - 造纸行业首封"反内卷"倡议书发布,坚决抵制低价无序竞争 [14] 公司新闻 - 阿里云通义万相2.2正式开源,包括文生视频、图生视频等模型 [19] - 智谱发布新一代旗舰模型GLM-4.5,综合能力达到开源SOTA [20] - 特斯拉与三星达成165亿美元芯片供应协议,三星将专门生产特斯拉新一代AI6芯片 [23] - 麻六记就酸辣粉发霉事件致歉,启动召回程序并推进补偿方案 [24] - 小鹏汽车副总裁辟谣"重新上车激光雷达"传闻 [26] - 居然智家公告实控人汪林朋身故,公司经营情况一切正常 [29] - 世名科技实控人陆勇被采取留置措施,公司强调生产经营正常 [31] 资本市场 - 电影《南京照相馆》上映4天总票房突破5亿元,预测票房上调至31.70亿元 [33] - 中钨高新全资子公司拟1.23亿元购买五矿钨业资产 [43] - 光库科技筹划发行股份和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买资产 [43] - 罗普斯金拟以增资扩股方式收购森福瑞38.38%股权 [43] - 雪峰科技拟1.54亿元收购盛世普天51%股权 [43] - 中化国际拟发行股份购买南通星辰100%股权 [43] - 壶化股份拟定增募资不超过5.86亿元 [43] - 恒鑫生活拟投资5.05亿元建设绿色可降解制品生产基地项目 [43] 业绩公告 - 纳尔股份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9.15% [44] - 海大集团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6.39亿元,同比增长24.16% [44] - 苏交科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9539.48万元,同比下降39.54% [44] - 中科环保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96亿元,同比增长19.83% [44] - 聚辰股份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3.5% [44] - 环旭电子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38亿元,同比下降18.66% [44] - 中科三环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399.31万元,同比增长160.82% [44] - 艾德生物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31.41% [44] - 药明康德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1.92%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