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溶洞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垃圾成堆、钟乳石被售卖——天然溶洞遭破坏调查
新华网· 2025-08-05 08:28
溶洞污染与破坏现状 - 湖南省慈利县一处天然溶洞内垃圾堆积达"七八层楼高",当地已组织清理并对相关责任人立案调查 [2] -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水箐镇马鞍村溶洞因长期倾倒垃圾堆积10余吨,导致下游河流氨氮、总磷超标 [2] - 西部某县村庄溶洞因长期被倾倒垃圾被迫用泥土封堵 [2] - 西南某县溶洞内珍贵穴珠被盗,晶花池水被踩踏污染 [2] 钟乳石破坏与盗采 - 西部某县溶洞内石笋、钟乳石被敲断,石柱被拦腰砸断,石旗破碎,洞口被迫加装铁门防护 [3] - 钟乳石形成需数万至数十万年,具有科研、生态及美学价值,但部分溶洞内资源遭系统性破坏 [3] - 电商平台数十家店铺售卖钟乳石摆件,价格从几十元至158万元不等,某店铺销量超2万件 [4] - 广西等地存在直接从溶洞开采钟乳石售卖现象,部分商家公开宣称货源为"洞里直接取回" [4][5] 监管与保护措施 -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明确禁止破坏、买卖岩溶地质景观,广西等地通过地方立法禁止钟乳石非法开采 [7] - 当前溶洞保护存在"家底不清"、开发边界不明问题,洞穴开发项目缺乏统一环评标准 [7] - 专家建议由自然资源部门系统调查溶洞资源并分类管理,封闭敏感溶洞,科学开发旅游价值溶洞 [8] - 需完善法律法规并建立预防性司法制度,对高价值溶洞设置监测点,加强公众科普教育 [8] 行业影响与挑战 - "探洞热"兴起导致无意识破坏增加,偏远溶洞因管护难度大易遭人为破坏与盗采 [6] - 洞穴开发商业形式多样(旅游、餐饮、藏酒等),但缺乏统一审批标准制约规范发展 [7]
“溶洞游”打造假日消费新场景 这个“五一”一起去探索溶洞奇幻魅力
央视网· 2025-05-02 11:01
溶洞旅游市场表现 - 北京房山溶洞探险、地下暗河航行等小众项目在"五一"假期受游客青睐,吸引专门打卡人群[1] - 银狐洞平常周末接待游客600人次左右,"五一"期间单日接待量突破千人[3] - 云水洞作为北京最大串珠式水平溶洞,假日期间游客量逐步上升[4] 溶洞旅游资源特征 - 银狐洞地下暗河最深处10余米,最窄宽度仅50厘米,洞内有石钟乳、石笋、石柱及大量石菊花、晶花、方解石等景观[1][3] - 云水洞全长613米,形成于4亿至10亿年前,6个洞厅内各类沉积物一应俱全[4] - 溶洞由白云岩等碳酸盐岩构成,源自亿万年前海洋生物壳体堆积[6] 溶洞保护措施 - 景区采取多种措施保障游客安全及溶洞保护[1] - 专家提醒避免触摸石笋,防止人体携带孢子导致沉积物变色[8] - 地质专家强调溶洞形成需亿万年,呼吁游客保护珍贵遗产[4][6] 周边产业带动效应 - 上英水村利用闲置民房改造50套民宿,配套餐饮服务[8][10] - 当地推出矿洞小火车、露营烧烤等新业态,打造假日消费新场景[8][10] - 民宿餐厅备足香椿、花椒叶、木兰芽等时令春菜吸引游客[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