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
搜索文档
21深度丨粤东加速度:高铁如何改写区域经济版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21:47
近日,"发现最美铁路·粤东腾飞新引擎"调研在广州启动,由各高铁站点串起的粤东发现之旅,本报记者看到高铁正在为粤东经 济带来新的增量。 一方面,粤东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高铁带来的链接效应,让粤东旅游市场实现扩容升级,从本地市场跃升为全国性的旅游目的 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粤东与大湾区旅游合作项目同比增长25%。另一方面,便捷的交通条件也加速推动大湾区人才、 资金、技术等要素向粤东地区辐射延伸,为粤东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陆跃玲、梁信 广州、汕尾、汕头、梅州报道 近年来,随着赣深、广汕汕、梅龙等高铁线路陆续开通运营, 粤东地区高铁路网不断完善,"速度"赋能让粤东逐渐摆脱"偏远"标签,正加速融入到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半径中。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顺应以 都市圈、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未来需要在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之间,甚至城市群和城市群之间,构建网 络化的轨道交通网络和高速公路网络。在都市圈约50—80公里半径范围内,尤其是一些体量较大的大城市及周边地区,也有必 要通过轨道交通建设,如 ...
盛达资源:金业环保未出资投资民宿
证券日报网· 2025-10-28 18:11
公司声明与信息披露 - 公司明确表示金业环保未出资投资民宿 [1] - 公司对外投资等重大事项需以指定媒体披露的公告为准 [1]
“贫穷是我们共同的敌人!”非洲10国媒体人热议中非减贫合作
环球网· 2025-10-27 15:31
"贫穷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中非须携手共赢。"10月20日至24日,来自布隆迪、刚果(布)、刚果(金)等10个非洲国家的12名媒体人,穿梭于北京通州台湖 镇的乡村院落与南开大学的交流课堂,用眼睛记录中国减贫的鲜活案例,用对话解锁乡村振兴的实践智慧,在亲身感受中读懂"中国方案"的温度与力量。 "我非常欣赏中国地方政府的执行力" "我非常欣赏中国地方政府能够迅速采取新措施,例如积极引进投资,切实改善民众生活。"10月20日,津巴布韦媒体人Nicola跟随"非洲媒体人中国行"代表 团的脚步,来到了北京通州台湖镇唐大庄村。站在"暖唐"民宿门前,望着眼前中西方古今元素融合、风格各异的小院,聆听着讲解人员的介绍,她忍不住连 连感叹村庄的惊人变化。 如今再进唐大庄,昔日泥泞的街巷铺了青石板,改造完成的院落里,民宿、手作工坊、非遗体验馆依次排开。"去年春节,村里40个民宿院落、230余间客房 全部住满,迎客约4000人次,民宿产业收入同比增长近50%。"讲解人员的介绍让媒体代表团惊叹不已。 "中国的经验能否成为非洲的蓝图?" "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在南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交流室里,刚果(金)卡萨武布大学国际关系系主任龙刚的 ...
行自然之道 育生态之兴 天目山水绘就人与自然共生新画卷
杭州日报· 2025-10-27 10:06
项目概况 - 天目未来谷项目占地2422亩,总投资45.9亿元,致力于打造集会议会展、度假酒店、生态展示馆、水上乐园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综合体 [2] - 项目累计实施配套项目46个,目前总投资达33.57亿元 [2] - 项目作为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与杭州市平急两用重点项目,是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现场考察活动的重要承接地 [2] 区域发展与经济影响 - 项目预计每年将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创造700余个就业岗位,直接带动周边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00余万元 [3] - 项目成功联动"天目叠翠"和"耕织原乡"两大片区组团,推动中部农文旅产业从"零散分布"向"集群升级"跨越 [3] - 项目依托杭徽高速二通道串联高后线的交通利好,串联起天目山、耕织园等自然与人文资源 [4] 乡村振兴与产业模式 - 月亮桥村成立由村集体控股的运营公司,统筹业态布局和对外招商,形成四个特色产业区 [6] - 村集体统一回收16幢闲置农房,通过出租、合作经营模式吸引人才,催生出月亮工坊等高品质民宿 [7] - 全村现有高端民宿8家、农家乐15家,月亮工坊民宿获评"全国甲级民宿" [7] 经济效益与居民收入 - 月亮桥村民宿产业直接解决村内100余人就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 [8] - 2023年,月亮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1.88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28.48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 [8] - 以月亮桥村为核心的"天目月乡"村落景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成为杭州市首批共富村和共富联合体 [6][8]
和音:向世界展现中国乡村发展的和美画卷
人民日报· 2025-10-24 16:26
联合国旅游组织评选结果 - 2025年中国有4个乡村入选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使中国“最佳旅游乡村”总数达到19个 [1] - 最新入选的乡村包括浙江荻港村、四川基卡依村、贵州黄岗村和江苏东罗村,它们在自然地貌、文化形态和发展路径上各具特色 [1] - 评选结果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于该理念的提出地浙江省湖州市公布 [1] 乡村发展模式与产业振兴 -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通过挖掘地方文化和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文化创意等新业态 [2] - 湖南十八洞村发展苗绣、民宿和特色农产品,黄岗村以非遗整体性保护带动振兴,基卡依村探索自然生态与民俗结合之路 [2] - 2024年中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较2020年增加近500亿元 [2]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践 - 入选乡村是“两山”理念的鲜活实践,如荻港村保存完整桑基鱼塘系统实现生态“零污染”,基卡依村紧邻世界自然遗产发展高原立体农业 [1] - 贵州黄岗村拥有85%的森林覆盖率和2300亩梯田,江苏东罗村水系交织、垛田如画,展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1] - 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1] 文化传承与乡村建设 -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将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智慧融入乡村发展与保护,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基础设施完备度与公共服务便利度 [3] - “村晚”、“村歌”、“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展现出中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中国乡村浓厚的文化底蕴 [3] - 外国游客评价中国乡村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焕发现代和艺术气息,体现古今交融 [3]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 “十四五”时期中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3] -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3] - 联合国旅游组织秘书长表示“最佳旅游乡村”为推动乡村变革注入强劲动力,助力构建更可持续的未来 [2]
小乡村变身“网红打卡地” 超级工程成为当地文旅新名片
央视网· 2025-10-20 19:04
央视网消息: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前,"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视频火爆全网,主角就是花江峡谷大桥。花江峡谷大桥所处的花江大 峡谷是贵州省内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喀斯特地貌峡谷,过去,沿岸村民想要过花江大峡谷需要翻山越岭,花江峡谷大桥通车后,两岸的 通行时间大大缩短,给当地带来了许多新机遇。 它,是"横竖"都堪称世界第一的桥梁——以2890米的全长横跨峡谷,更以1420米的主桥跨径与625米高的桥面,在巍巍群山间勾 勒出人类勇气的轮廓。 当地还引入了新的经济业态,从空中领略被称为"地球裂缝"的峡谷风光以及壮丽的世界第一大桥,沉浸式感受一下贵州"天堑变 通途"的艰难以及"中国基建"的伟大。美国低空跳伞运动员约翰尼迪·朱利尔斯说:"我对这座世界最高的桥感到无比兴奋,我们想用一 系列独特的跳伞动作,向世界展示贵州无与伦比的美。" CCTV 194 CETV COM 可以 TI rr o a 1590 ATCH dia 2 大桥建成通车后,首先就是极大地便利了两岸群众。从现在起,花江峡谷两岸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至贞丰县的车行时间从2小 时缩短到了2分钟左右。两岸的群众因为这座大桥迎来新的商机。在贞丰岸的小花江村,村民们凭着抬头就是" ...
四川这座千年村落何以吸引世界目光?
四川日报· 2025-10-19 09:26
基卡依村的一处"碉连楼"。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宁蕖 摄 10月17日,联合国旅游组织公布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墨尔多山镇基卡依 村入选。这是甘孜州首个、四川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村落。消息传到村落,基卡依村党支部副书记然布既惊喜又自 豪:"20多年前,我们这里就有很多外国背包客,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好,自然更受大家喜欢。" 这座深藏于横断山脉深处的古村落,何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这些碉楼建造技艺独特,墙体采用"错缝砌筑法":上下石块严丝合缝,缝隙以黏土填充,转角处嵌入厚重 的"过江石"加固。这一技艺使碉楼兼具抗震性与保温性,冬暖夏凉,风雨不侵。 基卡依村获评"最佳旅游乡村"后,返乡创业的民宿老板二西且容成了热门采访对象。 数十座古碉楼屹立千年 基卡依村地处藏羌彝文化走廊核心区,是嘉绒文化、东女文化遗存地。"文化"二字,在这里可感可及。 "5000年前,我们这里就有古人类居住。"10月17日,然布接受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说,虽然历史悠久,但村落 的整体风貌、格局依然延续传统——道路依山就势,梯田零星分布,最独特的是点缀其间的数十座千年古碉。 曾经,这些碉楼"身负重任"——建于关隘的用于瞭望 ...
河南桐柏:催生文旅新场景 打造经济新亮点
中国经济网· 2025-10-17 15:28
"这趟来桐柏真是来对了!前两天住民宿,推开窗户就是连片的田园风光,晚上去县城的美食夜市吃烧 烤,比之前单纯逛景区有意思多了!"10月16日,来自湖北游客李蕊对河南省桐柏县文旅产业的新变化 赞不绝口。 近年来,桐柏县以创建"中国文旅名县"为目标,通过项目建设、业态创新、服务升级等措施,持续优化 旅游营商环境,不仅让游客收获满满,更推动文旅产业从"潜力储备"向"优势释放"加速转型,交出了一 份亮眼的成绩单:今年1至6月,全县接待游客353.1万人次,同比增长19%,带动综合旅游总收入29.55 亿元,同比增长22%。 针对过去"资源碎片化、产品单一化、品牌薄弱化" 问题,桐柏县从规划引领与资源整合双向发力。一 方面,以高起点编制的《桐柏县文旅名县三年行动计划》为蓝图,打破各个景区孤立发展格局。另一方 面,聚焦项目建设,用实打实的硬件升级让规划落地见效。2025年上半年,全县5个文旅专项债券在建 项目稳步推进,其中综合旅游开发项目一标段淮源景区升级改造顺利完成,新增一条钢结构游玩栈道、 6个游玩广场和2座水坝,景区设施与景观品质实现双提升。与此同时,月河镇老街村"在水一方"精品民 宿投入运营,白墙黛瓦的建筑风格与乡 ...
山水颜值为发展增值(话说新农村)
人民日报· 2025-10-17 06:09
乡村生态价值转化模式 - 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消减超过一半,淤地坝累计拦截泥沙74亿吨,形成“拦沙—造地—富民”模式 [1] - 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向纵深推进,陕西绥德辛店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超80%,实现碳汇上市交易 [1] - 陕西榆林米脂县高西沟村通过荒山披绿改善环境,将窑洞改造为民宿,实现生态价值变现 [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通过改革激活生态产品价值,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发力,在生态保护补偿、市场经营开发、绿色金融等体制机制上探索 [2] - 浙江安吉打造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将竹子转化为“碳资产”,实现“竹子变票子,资源变资本” [2] - 福建长汀开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项目收益继续用于水土保持,形成保土、固碳、交易的长效运行机制 [2] 乡村绿色产业发展 - 乡村旅游持续火热,星空经济、露营经济、民宿经济、夜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3] - 甘肃天水麦积区花牛镇的苹果树产业不仅是农民致富主渠道,也成为保持水土的好帮手 [1] - 各地探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形式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3]
四川唯一,连续三年上榜!都江堰市入选
搜狐财经· 2025-10-17 01:26
10月16日,第十二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在沈阳举行。大会揭晓了"2025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 都江堰市入选"旅游产业赋能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据悉,都江堰市是四川全省唯一连续3年 获此荣誉的县市级单位。 在推动乡村资源存量转化的过程中,都江堰市打造出成都市A级林盘景区13个,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 重点村3个、全省乡村旅游重点镇村7个。先后完成60余家民宿改造,评选首批"青城名宿"11家,打造青 城武术主题等民宿消费场景12个。 与此同时,都江堰市创新活化乡村传统文脉,成功申报青城马椅子等51个非遗项目,建9处非遗传习所 与9家非遗工坊,推进非遗数字化等项目,获首批四川省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县域试点等荣誉, 都江堰放水节入选第三批"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四川非遗品牌项目建议名单。 未来,都江堰市将持续擦亮以青城山—都江堰等为代表的秀美山水名片,用好用活"大遗产、大青城、 大灌区、大熊猫、大冰雪"世界级IP,为成都市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贡献更 多力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程琪霖 图片 朱冰峰 编辑 曾雪柔 近年来,都江堰市探索出旅游赋能激活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成功创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