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

搜索文档
政府公文抄袭岂能让“第三方”背锅
南方都市报· 2025-07-16 05:24
政府公文抄袭事件 - 广西桂林市平乐县政府发布的《平乐县森林防火规划(2023—2030年)》文本中关于水文的描述与湖南安化县的介绍完全一致,并包含安化县独有的乡镇地名如"平口镇""小淹" [1] - 平乐县政府办公室承认文本存在抄袭且审核不严,承诺将修正并加强审核 [1] - 当地负责人将抄袭责任归咎于"第三方公司",并以"作为参考,没有修改""做得太粗心"为由推卸责任 [1] 责任归属与政府公信力 - 政务公文以政府名义发布,承载公权力的严肃性与公信力,公文起草与审核是政府机关的法定职责 [2] - 平乐县有关部门将审核失职归咎于"第三方",实质是对法定责任的消解和对政府公信力的折损 [2] - 权责一致是法治政府的基石,公文的法定起草者及发布机关是无可推卸的责任主体 [2] 政府购买服务与责任让渡 - 部分地方政府在需细致调研的事务上倾向于外包,但政府购买服务不等于责任的全盘让渡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政府对服务的质量、合规性及最终产出承担主体责任 [3] - 规划编制的核心部分如基础数据采集与确认不应完全外包,否则可能导致决策脱离实际 [3] 懒政思维与行政效率 - "平乐抄袭事件"中推责于"第三方"的卸责逻辑反映了部分基层部门和公职人员的懒政思维 [4] - 这种思维侵蚀政府运行的效率基石与公信根基,需强化权责对等的刚性约束 [4] - 学者吴思提出的"白员"现象在此事件中有所体现,即体制内人员推诿卸责、规避风险的行为逻辑 [4]
新华时评·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潜规则,立明规矩
新华社· 2025-06-26 16:01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章主要围绕党内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展开,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按照任务要求,无需进行公司和行业层面的分析总结。以下是文章的核心要点分类: 中央八项规定成效 - 各级党组织大力纠治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侵害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等突出问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并形成震慑[1] - 问题背后存在权力寻租、圈子文化、山头主义等潜规则[1] 潜规则危害性 - 潜规则涉及利益输送、权力寻租、暗箱操作等违纪违法行为[1] - 会腐蚀党员干部、败坏党的形象、扭曲价值标准[1] - 长期存在将损害群众利益、侵蚀政府公信力、破坏党的执政基础[1] 破除潜规则措施 - 必须破除权力运行"暗箱"、斩断利益输送链条、严惩违纪违法行为[1] - 需深化党务政务公开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1] - 根本之策是立明规矩,以正压邪[2] 明规矩建设 - 党中央已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作风新规[2] - 关键在于严格执行,做到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2] - 党员干部需将纪律规矩融入思想和行动[2]
皇家内务府造就世界首富——兼谈粤海关与崇文门税关
经济观察报· 2025-05-14 10:36
和珅财富积累模式 - 财富峰值达11亿两白银,相当于15年财政收入规模 [2] - 主要来源包括权力垄断(侵吞军费/截留关税)、经营垄断(控制人参/盐务等特许行业)、土地兼并(800万亩土地年租金超百万两) [2] - 通过内务府和家奴代持洗白赃款,全国开设当铺钱庄300余家 [2] - 13年内敛财速度远超正常财政收入增长 [2] 粤海关运作机制 - 乾隆时期关闭其他三处仅保留粤海关,收入直接交内务府供皇室专用 [3] - 实行"正税"与"规礼"双轨制,正税包括船钞(西洋大船2000两/艘)、货税(茶叶每担1.2两)、附加税("火耗""平余"等) [8] - 规礼名目达100多项,单船进出关合计需缴纳1600两,与正税几乎1:1 [4][9] - 1800-1839年间规礼年收入约150万两,远超正税收入 [9] 海关腐败体系 - 监督可带家人60名包干海关事务,形成三年一轮的承包制 [5] - 规礼收入分配:监督得三分之二需"报效"和珅,其余分给书吏/官兵等 [5][6] - 通过权力分包(如验货权年包8万两)、标准浮动(英船比美船高30%)、票据洗白(虚报维修费)等方式运作 [9] - 乾隆六次南巡耗银3000万两中2000万来自粤海关规礼 [12] 崇文门税关模式 - 征收入城税(货值1-3%)、落地税(进京商品加征0.5%)及各类灰色收费 [15] - 胥吏家族世袭验货权,编制《税货辨伪录》秘本形成技术壁垒 [18] - 验货胥吏年合法薪俸仅12两但灰色收入超18万两(验单钱10万两/货值分成8万两) [19] - 与镖局达成协议抽成镖费20%,建立白银黑市洗钱抽水3% [19] 行业对比分析 - 粤海关作为国际贸易枢纽,正税峰值年收入117万两占全国关税70% [8] - 崇文门税关作为国内税收咽喉,通过系统性勒索抬高京城物价(山西煤价翻三倍) [15] - 两者共同构成皇室"南北库",和珅通过掌控双关将国家财政转向内务府 [16][17] - 1727-1839年13任粤海关监督因贪腐被查但仍前仆后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