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权力寻租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银联这位80后胆子真大,利用风控漏洞3年收了1900万
新浪财经· 2025-06-15 10:23
案件概述 - 中国银联业务运营中心原主管刘国梁利用商户费率审核权在三年内敛财1900余万元 [2] - 腐败案暴露支付产业链灰色利益链 涉及中付支付 杉德支付等机构套取费率差价 [2] 腐败手法 - 通过将本应06%费率的高利润商户伪装成优惠类商户 违规延长政策过渡期 [2] - 行贿资金以"转账"和"培训费"等名义流动 海科融通涉及7665万元 付临门涉及百万级金额 [3] 监管漏洞 - 银联内控机制失效 "审核-复核-批准"流程形同虚设 由刘国梁一人掌控 [5] - 支付系统未监控高频费率变更异常 未校验商户规模与费率档位逻辑关系 [5] - 央行事后追责 对原部门7名领导处罚 时任总经理被罚50万元 [5] 行业生态问题 - 支付机构 银联 终端商户形成共谋生态 支付机构输送利益 银联忽视套码交易 商户享受违规降费 [5] - 行业存在"唯交易规模论"畸形价值观 导致系统性监管失效 [5] 改革方向 - 提出"平台化 数智化"战略 需构建刚性制度 包括AI实时监控费率 区块链穿透交易链 [6] - 建议将商户准入 风险评估 费率核定三权分立 建立银行-银联-支付机构联防机制 [6] - 央行已开出1540万元罚单 但需持续完善监督制度 [6]
茅台跌破两千,禁酒令是更大危机,国酒只有走入民间才能涅槃重生
搜狐财经· 2025-06-13 05:44
神坛岁月:茅台的黄金时代 - 2018-2023年茅台终端价格长期维持在3000元以上,远超1499元官方指导价,经销商单瓶毛利超2000元[3] - 经销商囤货3个月收益率超30%,催生"茅台质押贷"、"抢酒外挂"等畸形产业链[3] - 2021年股价突破2600元,私募推出"茅台期酒"理财产品,市场将其酿造工艺异化为"时间杠杆"[5] - 2023年一瓶1957年茅台拍出880万元天价,每毫升价值1.4万元[7] 泡沫破灭:价格体系崩塌 - 2025年散瓶批发价跌破1800元,较峰值腰斩[8] - Z世代白酒消费量较80后下降47%,自饮茅台比例不足3%,主要用于孝敬或投资[8] - 2024年新版禁酒令致政务系统白酒消费锐减70%,某省公务用酒支出降92%[10] - 2025年茅台投资收益率从28%暴跌至5%,电商平台出现1499元秒杀价击穿渠道利润[11] 战略转型:回归消费本质 - 推出100ml小瓶装(399元)和43度低度酒,婚宴场景订单增长300%[14] - "i茅台"直营平台掌控76%流量,经销商毛利率压缩至15%以内[16] - 取消23家违规经销商资格,严打批条经济[16] - 文创酒开瓶率达68%,通过"家谱酒"和"茅友嘉年华"重建情感联结[16] 历史启示与未来方向 - 1988年主动降价30%和2013年培育商务消费的成功经验[18] - 需将5.6万吨基酒储备转化为普惠产品,而非资本炒作工具[18] - 从"稀缺性叙事"转向"品质承诺",真正进入大众消费场景[18]
记者观察 | 部门协同 严查快处 靶向纠治"吃老板"问题
违规吃喝问题特征 - 违规吃喝问题中"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宴请"和"接受私营企业主宴请"频繁出现 这些行为往往是权力寻租的开端和利益输送的前奏 [1] - 重要节点是"吃老板"问题易发多发期 宴请场所多在企业内部或私人会所 常以"朋友聚餐"名义掩饰 [1] - 所涉党员干部多为权力集中 资金密集 资源富集领域和关键岗位人员 [1] 纪检监察机关整治措施 - 纪检监察机关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通过"由风查腐"和"由腐纠风"双向推进 严查违规吃喝背后的腐败问题 [2] - 深化部门协作整合监督力量 如贵阳市纪委监委联合巡察 财政 审计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 运用交叉互查 明察暗访等方式监督检查 [2] - 建立专题会商机制 推动修订公务接待 商务接待规定 加强对私人会所等隐蔽场所监管 建立问题线索双向移送机制 [2] 制度建设与案件查处 - 针对典型案例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 推动相关部门自查自纠 建章立制 如柳州市住建局制发3个规范性文件 [3] - 畅通举报渠道 建立违规吃喝问题线索处置绿色通道 对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优先处置 严查快办 [3] - 对典型案件挂牌督办 提级直办 深入整治违规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宴请等问题 [3]
丢人丢出天际了,都开始报道230w耳环,现在全球都知道了吧
新浪财经· 2025-05-20 18:25
财富积累速度 - 黄杨钿甜家庭资产过千万但父亲此前无显著赚钱事业引发对财富来源的质疑 [3] - 财富积累速度远超马云雷军等商业巨擘引发对合法性的怀疑 [8] 奢侈品消费 - 黄杨钿甜佩戴价值230万耳环参加成人礼引发网络热议 [1][3] - 耳环价格相当于230万元人民币成为舆论焦点 [3] 社会舆论反应 - 网友通过天眼查等工具调查其家庭背景信息变动频繁 [5] - 网络评论指出"炫富到这种程度不是真土豪就是有猫腻"引发共鸣 [5] - 当事人回应耳环属于母亲的说法未能平息质疑反而加深怀疑 [10] 社会现象映射 - 事件折射出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和权力寻租等深层问题 [12][13] - 过度炫富现象引发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广泛讨论 [12][17]
短视频平台员工索要、非法收受主播贿赂300万元,被判刑5年
新京报· 2025-05-18 20:06
案件概述 - 短视频平台工作人员郭某某利用职务便利向主播索要或收受贿赂共计300万元人民币 [1] - 涉案时间从2021年7月至2022年11月,持续约1年4个月 [1] - 贿赂款项用于购房、购车、网络游戏及日常消费 [1] 司法判决 - 郭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30万元人民币 [1] - 判决已生效且未出现上诉或抗诉情况 [1] 行业问题分析 - 短视频平台基层员工利用"平台软权力"进行权力寻租 [2] - 涉虚拟平台管理缺乏客观评价标准导致腐败滋生 [2] - 案件反映出流量利益巨大的互联网企业存在基层权力变现现象 [2] 行业建议 - 互联网企业需加强员工廉洁教育 [2] - 应制定客观业务评价标准以完善权力监督机制 [2] - 需减少管理职权员工的权力寻租空间 [2]
皇家内务府造就世界首富——兼谈粤海关与崇文门税关
经济观察报· 2025-05-14 10:36
和珅财富积累模式 - 财富峰值达11亿两白银,相当于15年财政收入规模 [2] - 主要来源包括权力垄断(侵吞军费/截留关税)、经营垄断(控制人参/盐务等特许行业)、土地兼并(800万亩土地年租金超百万两) [2] - 通过内务府和家奴代持洗白赃款,全国开设当铺钱庄300余家 [2] - 13年内敛财速度远超正常财政收入增长 [2] 粤海关运作机制 - 乾隆时期关闭其他三处仅保留粤海关,收入直接交内务府供皇室专用 [3] - 实行"正税"与"规礼"双轨制,正税包括船钞(西洋大船2000两/艘)、货税(茶叶每担1.2两)、附加税("火耗""平余"等) [8] - 规礼名目达100多项,单船进出关合计需缴纳1600两,与正税几乎1:1 [4][9] - 1800-1839年间规礼年收入约150万两,远超正税收入 [9] 海关腐败体系 - 监督可带家人60名包干海关事务,形成三年一轮的承包制 [5] - 规礼收入分配:监督得三分之二需"报效"和珅,其余分给书吏/官兵等 [5][6] - 通过权力分包(如验货权年包8万两)、标准浮动(英船比美船高30%)、票据洗白(虚报维修费)等方式运作 [9] - 乾隆六次南巡耗银3000万两中2000万来自粤海关规礼 [12] 崇文门税关模式 - 征收入城税(货值1-3%)、落地税(进京商品加征0.5%)及各类灰色收费 [15] - 胥吏家族世袭验货权,编制《税货辨伪录》秘本形成技术壁垒 [18] - 验货胥吏年合法薪俸仅12两但灰色收入超18万两(验单钱10万两/货值分成8万两) [19] - 与镖局达成协议抽成镖费20%,建立白银黑市洗钱抽水3% [19] 行业对比分析 - 粤海关作为国际贸易枢纽,正税峰值年收入117万两占全国关税70% [8] - 崇文门税关作为国内税收咽喉,通过系统性勒索抬高京城物价(山西煤价翻三倍) [15] - 两者共同构成皇室"南北库",和珅通过掌控双关将国家财政转向内务府 [16][17] - 1727-1839年13任粤海关监督因贪腐被查但仍前仆后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