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楼合同解除

搜索文档
楼盘烂尾,购房者可解除买卖、贷款合同?最高法公布最新案例
财联社· 2025-07-17 22:18
最高人民法院"烂尾楼"案例核心观点 - 商品房烂尾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时 购房者可同时解除房屋买卖合同和贷款合同 实现"一揽子争议解决" [1][8] - 开发商作为过错方需承担全部责任 包括返还首付款及利息(433680元)、已还贷款本息(190430元)及剩余贷款本息(75万元) [4][7] - 法院判决确立"过错方担责"原则 开发商需支付违约金1836.8元 银行作为无过错方不承担额外责任 [5][12] 案件背景与审理过程 - 购房者2021年12月签订总价1183680元购房合同 首付433680元 贷款75万元 项目原定2023年12月交付但已停工数月 [4] - 截至2024年3月购房者已偿还贷款本息190430元 开发商确认无法交房 法院认定符合《民法典》563条合同解除条件 [4][9] - 盐城法院2024年6月判决解除三类合同 10月二审维持原判 形成终审判决 [6][7] 法律适用与裁判逻辑 - 援引《商品房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20条 确认贷款合同随买卖合同解除而解除 形成"双向解除"机制 [11][12] - 采用"缔约地位平衡"原则 开发商需承担购房者已支付的全部资金成本(首付+贷款本息+违约金) [2][7] - 突破传统分步诉讼模式 首创"合并审理"机制处理关联合同纠纷 提升司法效率 [8][10] 行业影响与参考价值 - 为同类烂尾项目纠纷提供裁判范例 特别适用于"长期停工+明确无交付可能"的极端情况 [14][15] - 法律界认为该案特殊性在于开发商主动提出解约被拒的抗辩理由 但核心裁判规则具有普适性 [14] - 需注意实践障碍包括立案难度(尤其三四线城市)、证据收集复杂性和判决执行风险 [16][17] 商业模式与合同关系 - 揭示"购房+贷款"双合同联动风险 开发商违约将直接触发金融合同连锁反应 [1][12] - 银行在放款流程中将贷款直接划转开发商账户(75万元) 加剧购房者资金风险 [4] - 行业建议完善资金监管机制 避免销售回款与工程进度脱节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