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多模态大模型

搜索文档
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幻想照进现实的产业跃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15:56
机器人格斗赛事 - 全球首个以"全尺寸类人身高"人形机器人为竞技主体的赛事"机甲拳王"官宣 将于12月举行 [1] - 赛事配套全球首个融合真实场景的智能机器人试验场 位于深圳龙岗区坂田街道 具备研发测试、竞技赛事等六大功能 [1] - 参赛机器人身高1.8米 需模拟人类运动模式完成对抗性动作 通过智能决策系统实时应对复杂环境 [2][3] - 主办方创新规则融合人类竞技体育特点 要求拳拳到"铁" 可能出现火花四溅、漏机油等真实效果 [2] 技术突破与产业价值 -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对动态平衡和关节协调提出新要求 制造成本更高 [2] - 公司具备电机、减速机、控制器核心本体的自主研发能力 能制造身轻如燕且爆发力强的机器人 [2] - 采用开源策略开放源代码 各俱乐部可训练升级机器人 压缩开发成本并激活"长尾创新" [2] - 赛事暴露技术短板的同时生成海量真实数据 推动算法迭代 吸引行业关注 [3] - 格斗场景是对机器人"大脑、小脑、身体"三部分协同的全面考验 [4] 行业发展阶段 - 人形机器人已逐步走过0-1阶段 进入1-10的成长期 [3] - 我国连续多年保持全球最大机器人生产及消费市场 在机械结构、运动能力等方面积累丰富经验 [4] - 国产人形机器人在机械结构、运动能力和量产成本控制方面表现突出 [4] 技术瓶颈与突破路径 - 机器人"大脑"距离及格线仍遥远 现有AI模型仅能预设200种动作 无法应对复杂场景 [5] - 多模态感知与动作耦合的训练数据稀缺 获取成本高 制约物理大模型发展 [5] - 格斗赛事成为物理多模态大模型研发的"数据富矿" 高频动态交互场景助力技术迭代 [5] 产业远景目标 - 赛事是机器人产业化的能力摸底 最终目标是将机器人带入工业领域和家庭生活 [5][6] - 主办方远景目标是将机器人竞技推进奥运会 开创人机共融的奥林匹克新时代 [6] - 实战中暴露的缺点和积累的数据是机器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