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化远洋捕捞
icon
搜索文档
中水渔业(000798)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半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
2025-09-05 18:02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收入174,742万元,同比减少10.66% [2] - 利润总额13,977万元,同比增长30.41% [2] - 净利润8,631万元,同比增长22.12% [2] - 资产负债率72.36%,较2024年末下降1.45个百分点 [6] 业务板块表现 - 捕捞板块产量增长带动毛利率提升 [3] - 渔业服务板块经营保持稳定 [3] - 零售及加工贸易收入与毛利率同比下降 [3] 战略发展 - 推进渔业资产重组整合与全产业链集聚发展 [3] - 优化全球海产品生产链供应链布局 [3] - 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装备与管理能力 [4] - 加强科技创新与渔业智能化融合 [3][5] 科技创新 - 开发鱿鱼钓机智能装备与渔情预报技术 [5] - 推进高精自主导航探鱼智能艇研发 [5] 资本管理 - 通过提升盈利能力和两金管理降低负债率 [6] - 暂不具备分红条件 [7] - 重组或融资计划将按规披露 [8] 行业背景 - 2025年为中国远洋渔业"走出去"40周年 [2] - 资产规模居国内远洋渔业企业前列 [2] - 作业区域覆盖全球三大洋及南极海域 [2]
提升远洋渔业竞争力驶向深蓝
经济日报· 2025-07-17 08:08
政策导向与战略意义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锚定新坐标 [1] - 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对推动渔业技术革新、拓展海洋资源利用空间、提升全球海洋资源配置话语权具有战略意义 [1]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远洋渔业船队规模达2600多艘,作业范围覆盖40个国家及三大洋公海,船队规模和产量居世界前列 [2] - 装备与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构建涵盖捕捞、加工、装备研发的全链条技术体系,自主研发覆盖渔船设计至渔情预报全流程 [2] - 代表性技术包括高性能南极磷虾拖网、海鹰AI金枪鱼智慧渔情预报系统、船载探鱼仪数据处理终端等 [2] - 制度体系完善:出台《远洋渔业管理规定》和《中国的远洋渔业发展》白皮书,参与全球渔业资源养护 [2] 行业挑战与短板 - 国际竞争加剧:各国对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呈现激烈化态势,需技术、装备、信息等系统化支撑 [3] - 技术差距:渔船设计水平、装备自动化程度、鱼群探测精度落后于发达国家,存在装备制造"卡脖子"问题 [3] - 产业链失衡:呈现"捕捞强、加工低、装备弱"格局,前后端环节低端化导致价值链高端短板 [3] 未来发展路径 产业布局优化 - 在福建、山东等研发强区推动产学研融合,鼓励渔业装备制造参与国际竞争 [3] - 在浙江、辽宁等产能充沛地区布局"科研—捕捞—加工—销售"一体化基地,提升产品附加值 [3] 技术赋能升级 - 规模化应用物联网、北斗导航技术,推进渔船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改造 [4] - 通过政府补贴与社会资本联动推广智能设备(如探鱼仪终端、渔情预报平台),实现精准作业并降低能耗 [4] 价值链提升 - 开发预制海鲜、海洋保健品等高端产品,创新"捕捞可视化+定制消费"场景,推动原材料向消费品跃升 [4] 国际参与深化 - 深度参与国际渔业治理和规则制定,输出"人海和谐"理念 [4] - 以技术输出与合作开发为路径,通过产业链协同提升国际竞争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