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枪鱼

搜索文档
给予非洲建交国100%税目产品完全免税待遇—— 非洲53国加入中国零关税“朋友圈”
搜狐财经· 2025-08-05 12:15
中非贸易政策升级 - 中国自2024年12月1日起对33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近期扩围至53个非洲建交国[7][9] - 零关税政策覆盖石油、矿产、农林产品、初级加工品等全品类,非洲商品进入中国享受完全免税待遇[9][10] - 政策实施后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达2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咖啡进口增长704%,可可豆增长568%[9] 非洲商品中国市场表现 - 卢旺达咖啡豆因关税降低在中国市场普及,带动当地种植户收入提升[8] - 非洲辣椒酱、金枪鱼、牛油果等产品在中国超市货架占比显著增加[8] - 坦桑尼亚水产品公司通过加工转型扩大对华出口,带动当地就业[13] 产业链合作深化 - 中国企业在非洲建设经贸合作区,如埃及苏伊士合作区形成纺织、家电产业集群,坦桑尼亚东非商贸物流产业园预计创造2万就业岗位[14] - 中国企业投资非洲自动化加工厂(如尼日利亚腰果去壳厂),降低当地成本并带动中国机械出口[15] - 湖南自贸试验区推行非洲食品准入预评估制度,缩短农食产品入华时间[11] 差异化发展机遇 - 肯尼亚花卉、坦桑尼亚腰果、南非矿业等差异化产业将受益于零关税政策[12] - 资源型国家如尼日利亚、莫桑比克可通过能源出口收益推动经济多元化[12] - 中非合作推动云南咖啡产业技术升级,精品率与深加工率提升[15] 制度创新与基础设施 - 中国以单边开放方式简化海关流程,回应非洲平等参与全球贸易诉求[11] - 湖南在12个非洲国家布局节点城市和港口基础设施,实现源头直采[11] - 中非人才合作计划培养复合型人才,强化产业链协作能力[15]
非洲53国加入中国零关税“朋友圈”
人民日报· 2025-08-05 03:05
中非零关税政策扩围 - 中国自2024年12月1日起对33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近期扩围至53个非洲建交国[1][3] - 零关税政策覆盖产品包括石油及矿产、农林产品、初级加工品、化工品等所有类别[4] - 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956亿美元,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3] - 政策实施至2024年3月,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2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2%[3] 非洲商品对华出口增长 - 2024年一季度中国自非洲咖啡进口同比增长70.4%,可可豆进口增长56.8%[3] - 卢旺达咖啡豆因关税降低在中国市场普及,带动当地种植户收入提升[2] - 非洲输华商品种类显著增加,包括卢旺达辣椒酱、塞内加尔金枪鱼、肯尼亚牛油果等[2] - 湖南自贸试验区实施"非洲输华食品准入预评估制度",缩短农食产品入华时间[5] 中非产业链合作深化 - 中国企业建设的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形成纺织、玻璃、建材、家电产业集群[8] - 坦桑尼亚东非商贸物流产业园吸引430多家中小企业,预计创造超2万就业岗位[8] - 赞中经贸合作区打造铜矿开采、冶炼、加工全产业链[8] - 尼日利亚腰果加工厂采用中国自动化设备,带动食品机械出口增长[9][10] 差异化发展机遇 - 肯尼亚花卉、坦桑尼亚腰果、南非矿业等将受益于零关税政策[5] - 资源型国家如尼日利亚、莫桑比克可增加能源出口收益[6] - 埃塞俄比亚咖啡豆进口倒逼中国云南咖啡产业技术升级[9] - 中国企业通过技能培训合作培养中非复合型人才[10]
开创国际收盘上涨1.01%,滚动市盈率39.88倍,总市值26.53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25 18:14
公司表现 - 7月25日收盘价11.01元,上涨1.01%,总市值26.53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39.88倍,创17天新低,低于行业平均43.25倍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83亿元,同比增长5.04%,净利润1291.91万元,同比大增70.33% [1] - 销售毛利率32.46%,显示较强盈利能力 [1] - 机构持仓方面,仅1家基金持有1.03万股,持股市值可忽略不计 [1] 行业对比 - 农牧饲渔行业平均市盈率43.25倍,中值43.12倍,公司排名第55位 [1] - 公司市净率1.17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3.99倍和中值2.90倍 [2] - 同行业可比公司中,天邦食品PE最低仅7.13倍,牧原股份总市值最高达2653.81亿元 [2] - 海大集团以925.88亿元市值位居行业第二,PE为18.80倍 [2] 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远洋渔业捕捞、水产品加工销售及相关贸易 [1] - 主要产品包括金枪鱼、罐头食品和鱼柳 [1]
开创国际收盘上涨1.19%,滚动市盈率39.88倍,总市值26.53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18 18:15
公司表现 - 7月18日收盘价11.01元,上涨1.19%,滚动市盈率PE为39.88倍,创12天以来新低,总市值26.53亿元 [1] - 2025年一季报显示,营业收入5.83亿元,同比增长5.04%,净利润1291.91万元,同比增长70.33%,销售毛利率32.46% [1] - 股东户数18479户,较上次增加4402户,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数量2.76万股 [1] 行业对比 - 农牧饲渔行业平均市盈率42.58倍,行业中值42.37倍,公司PE排名第55位 [1] - 公司PE(TTM)39.88倍,低于行业平均42.58倍和行业中值42.37倍 [1][2] - 公司市净率1.17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3.91倍和行业中值2.64倍 [2] 同行数据 - 天邦食品PE(TTM)6.81倍,市净率1.76倍,总市值66.88亿元 [2] - 傲农生物PE(TTM)8.89倍,市净率3.31倍,总市值96.83亿元 [2] - 温氏股份PE(TTM)9.16倍,市净率2.70倍,总市值1141.81亿元 [2] - 牧原股份PE(TTM)10.16倍,市净率3.34倍,总市值2515.06亿元 [2]
中国批准进口449种日本水产品
日经中文网· 2025-07-18 10:39
中国恢复日本水产品进口 - 中国海关总署7月17日前批准从日本进口扇贝、金枪鱼、鱿鱼等449种水产品,并公布批准进口的品种清单 [1] - 恢复进口日本水产品的相关手续正在推进,日本出口企业需提交放射性物质检验证书和产地证书等 [1] - 中国海关总署7月11日批准了以北海道和青森县为生产地的3家日本企业向中国供货所需的注册 [1] 进口恢复的范围和条件 - 中国政府7月6日宣布恢复日本产水产品的进口,对象为日本的37个都道府县,不包括福岛和东京等10个都县 [1][3] - 持续禁止进口的地区包括福岛、宫城、茨城、枥木、群马、埼玉、千叶、东京、长野、新潟等10个都县 [3] - 每批出口产品都须进行放射性物质检测,并附带安全证明方可出口 [3] 历史背景和双边协商 - 2023年8月日本开始排放处理水后,中国全面禁止了日本水产品的进口 [3] - 这一决定基于中日两国政府于5月就恢复进口达成的共识并推进相关手续 [3] - 日本政府在首脑会谈等场合多次要求恢复进口,但中方一直未予回应 [3] 行业影响 - 自2011年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以来,中国政府不仅禁止上述10个都县的水产品进口,还全面禁止其所有食品的进口 [3] - 恢复进口的品种清单涵盖扇贝、金枪鱼、鱿鱼等449种水产品 [1]
河豚家族获B轮融资3000万元,投资人看中供应链
搜狐财经· 2025-07-13 18:46
公司融资与估值 - 公司完成B轮融资3000万元 投后估值达4.5亿元 投资方为京亚资本 [2] - 2023年公司完成A+轮融资3500万元 [2] -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供应链建设和餐厅模型打造 [3] 公司业务与产业链 - 公司创立于2014年 是河豚全产业链企业 业务涵盖种苗繁育 养殖 加工 供应链销售及终端餐饮 [3] - 旗下拥有"肆月河豚"餐厅品牌 人均消费150元 已开设16家门店 [3] - 正在探索快餐品牌"肆小月" 人均消费30元 首店于6月18日在哈尔滨开业 [3] - 公司拥有2个养殖基地 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2个河豚品种养殖和宰杀牌照的企业 [5] - 除河豚外 公司还经营大竹荚鱼 红果鲤 金枪鱼等高价值水产品 [5] 产品结构与销售 - 2024年公司产品结构中河豚营收占比55% 其他高价值水产品占比45% [5] - 产品除供应自有餐厅外 还向全国1000多家餐饮企业供货 [5] - 已开发20多款河豚深加工产品 包括预制菜 即食营养品和美妆产品 [6] 行业政策与发展 - 2016年53号文件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 解禁26年的河豚市场 [3] - 截至2025年7月 全国有26家合法河豚养殖基地和13家合法加工厂 [4] - 中国目前仅开放2个河豚品种 日本有22个可食用品种 [5] 市场规模与潜力 - 河豚在高端餐饮渗透率不足10% 中国人均消费量仅为日本的1/12 [5] - 合法养殖产值从2017年2.3亿元增至2024年10亿元 预计2030年达50亿元 [5] - 包括餐饮 食品等三产产值从2017年15亿元增至2024年100亿元 预计2030年达1000亿元 [5] 投资逻辑与竞争优势 - 投资方看好公司拥有的河豚全产业链和准入门槛 [6] - 公司是行业内唯一具备全资质的企业 具备先发优势 [6] - 同时拥有全产业链和餐饮品牌的企业较为少见 可形成协同效应 [6]
【世界说】美关税政策让本国餐饮老板“愁白头” 斥政府“硬着头皮应对”言论
搜狐财经· 2025-07-11 12:42
行业影响 - 美国餐饮业面临双重挤压:消费者外出就餐意愿下降与关税压力导致成本上升 [2] - 惠誉评级机构5月将餐饮业前景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警告其面临"重大风险" [2] - 关税政策导致进口食材、设备及包装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对行业造成显著冲击 [1] 成本压力传导 - 一次性碗价格自3月以来上涨25%,从每箱约25美元涨到35美元 [2] - 一次性手套价格从1月份的32美元涨到最近一次订购的39美元 [2] - 葡萄酒、咖啡等进口商品价格上涨50美分至1美元,部分原料成本半年间上涨20%至30% [2] 企业应对策略 - 部分餐厅采取恐慌性采购以规避关税生效后的涨价风险,如科罗拉多州餐厅紧急采购200磅金枪鱼 [1] - 企业自救呈现两极分化:转向数字业务维持运营或直接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2] - 小型独立经销商、进口商和餐馆可能因关税持续时间过长而减少 [3] 经济连锁反应 - 进口成本上升侵蚀利润空间并推高消费价格,典型餐馆利润率通常仅为个位数 [3] - 消费者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不愿多花钱,加剧行业经营压力 [3] - 关税政策扰乱金融市场,加剧不确定性,迫使企业搁置投资 [5] 供应链冲击 - 贸易战造成的成本压力通过供应链层层传导,对小型餐厅和食品加工商带来"巨大压力" [2] - 欧盟进口葡萄酒受影响最大,尤其是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产品 [3]
开创国际收盘下跌1.42%,滚动市盈率37.85倍,总市值25.1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09 18:04
公司表现 - 7月9日收盘价10.45元 下跌1.42% 滚动市盈率37.85倍 总市值25.18亿元 [1] - 2025年一季报营业收入5.83亿元 同比增长5.04% 净利润1291.91万元 同比增长70.33% 销售毛利率32.46% [1] - 机构持仓情况显示6家机构持有 合计持股13136.61万股 持股市值12.41亿元 [1] - 主营业务为远洋渔业捕捞和水产品加工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金枪鱼、罐头食品和鱼柳 [1] 行业比较 - 农牧饲渔行业平均市盈率42.89倍 行业中值43.09倍 公司市盈率37.85倍 排名第53位 [1] - 公司市净率1.11倍 低于行业平均4.11倍和行业中值2.66倍 [2] - 同行业可比公司市盈率范围从6.77倍(天邦食品)到18.06倍(神农集团) [2] - 总市值25.18亿元 低于行业平均119.82亿元和中值42.41亿元 [2]
开创国际收盘下跌3.80%,滚动市盈率38.46倍,总市值25.59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04 18:39
公司基本面 - 7月4日收盘价10.62元 单日下跌3 80% 滚动市盈率38 46倍 总市值25 59亿元 [1] - 主营业务为远洋渔业捕捞 水产品加工销售及相关贸易 主要产品包括金枪鱼 罐头食品 鱼柳 [1] - 2025年一季报营业收入5 83亿元 同比增长5 04% 净利润1291 91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70 33% 销售毛利率32 46% [1] - 股东户数18479户 较上期增加4402户 户均持股市值35 28万元 户均持股2 76万股 [1] 行业对比 - 所处农牧饲渔行业平均市盈率43 09倍 行业中值43 51倍 公司市盈率38 46倍 排名第53位 [1] - 公司市净率1 13倍 显著低于行业平均4 08倍和行业中值2 64倍 [2] - 同行业可比公司PE(TTM)范围:天邦食品6 84倍至神农集团18 49倍 公司38 46倍高于多数同业 [2] - 总市值25 59亿元 在披露数据的12家同业中排名靠后 仅高于唐人神(68 79亿元)等3家企业 [2]
新质生产力入海,广东正奏响蓝色狂飙曲
南方农村报· 2025-06-30 17:32
核心观点 - 广东省通过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将"新质生产力"理念深度融入海洋经济,推动种业创新和产业升级[10][11] - 广东省在深远海养殖鱼种储备和水产苗种产量方面位居全国首位,海水产品养殖产量创近10年新高[33][34][35] - 广东省探索出政府引导+科研支撑+市场化运营的创新模式,实现科研反哺民生[38][39] 种业创新与技术突破 - 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取得显著成果,包括硇洲族大黄鱼野生群体驯养成功、章红鱼实现全人工繁育等[20][21][22] - 项目带动下,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得到丰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基础更加坚实[23][24] -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立种业对接帮扶机制,将科研成果与沿海地区发展需求紧密结合[25][26] 产业布局与发展 - 广东省水产苗种年产量超1.3万亿尾,稳居全国首位,其中海水鱼苗占全国超四成,虾苗约占全国1/3[34] - 2024年广东省海水产品养殖产量再创近10年新高,其中海水鱼养殖产量占全国产量近一半[35] - 粤东粤西沿海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取得系列突破[43]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广东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增殖放流科学化、规范化[47][48] -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对恢复渔业资源、净化渔业水域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积极作用[45][46] -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蓝色引擎[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