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场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记住你终将死去,是避免内耗的最好方法
36氪· 2025-06-10 12:19
生死意识 - 深刻理解生死边界感是觉醒和成长动力的起点 破除"永生幻觉"是清醒的第一步 生命是倒计时沙漏而非无限泉水 [1][5][6] - 死亡逼近能瓦解"无限时间"假象 如春雨医生张锐突发心梗事件促使团队重新思考优先级 [6] - 巴菲特"20个孔"理论揭示生命有限性 每个时间单位都应谨慎"下注" [12] 活在当下 - 乔布斯以"每天当作最后一天"为标准筛选人生重点 驱动苹果极致产品文化 [20][21] - 稻盛和夫"现场主义"经营哲学 通过深入一线获得真实信息 如拯救日航时频繁走访机场和机舱 [22][23] - 正念训练方法包括感官锚定 单一任务专注 接纳不评判 如番茄工作法和心流状态 [24][25][26][27][28][29] 情绪自由 - 情绪是信号系统而非敌人 目标是与情绪建立健康关系 不被裹挟保持内在稳定 [33][34] - 情绪管理三步法:觉察身体反应和命名情绪 接纳自然流动 调节生理和认知 如马斯克用宇宙视角应对危机 [35][36][37][38][39] - 建设性调节方式包括运动代谢压力激素 认知重评 社交倾诉 [39][40] 三者协同效应 - 生死意识驱动"为何到此"的意义感 活在当下实现"在此"的深度投入 情绪自由移除内在干扰 [41] - 深度临在感提升情绪觉察力 情绪恢复能力反哺当下专注度 形成正向循环 [41]
现实主义画家刘小东:以画笔记录时代肌理
经济观察报· 2025-05-11 09:26
艺术风格与创作理念 - 创作核心为"现实主义",坚持"现场写生"原则,拒绝符号化叙事,聚焦普通人如民工、赌徒、市井百姓的生存状态 [2] - 技法融合古典油画严谨性与现代艺术自由感,擅长一次性完成写生,保留原始笔触生命力,代表作《三峡新移民》以3米×10米巨幅呈现爆破场景与移民群像 [3] - 色彩运用具有阶段性特征:早期灰调表现压抑感,近年如《好牌》采用饱和红金色营造奢靡空洞感,并创新结合日记、纪录片等多媒介形式 [4]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2006年《三峡新移民》以2200万元创中国当代油画拍卖纪录,2008年《战地写生-新十八罗汉像》以5573万港元刷新个人纪录,2014年《违章》拍出6620万港元 [5][6] - 市场热度反映作品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被视为中国转型期集体记忆的载体和全球化语境下的重要文本 [6] - 被誉为"新写实主义"开创者,上世纪80年代以《休息》《田园牧歌》等作品引入"我"的概念,影响年轻画家群体 [6] 国际影响与跨界实践 - 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因地制宜"展全景呈现十年创作,2024年北京个展"从赌场到妈祖绕境"展示全球化视野 [8] - 与贾樟柯合作纪录片《东》记录三峡创作过程,衍生电影《三峡好人》获金狮奖,侯孝贤监制《金城小子》获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8] - 作为中央美院教授推动"新写实主义"教育,打破教条化模式培养新一代写实画家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