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

搜索文档
聊聊3个容易被误解的心理学概念
36氪· 2025-06-20 08:00
这几年来,心理学科普越来越普及,许多心理学概念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和认知,被大众所接受。 然而,有些概念在传播的过程中,可能会望文生义,导致曲解和犯错,从而无法真正理解它的内涵,难 以产生效果。 不过,很多人对课题分离会有疑问。比如: 课题分离是不是有点冷漠,有点不近人情?这跟我们传统接受的教育好像不太一样? 有些场景好像不适用课题分离?比如孩子不愿意学习、长辈容易被骗,是不是需要我们更多地去干预? 之所以会有这些疑问,是因为许多人忽略了一点:课题分离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它实际上是有其适用 范围的。 什么适用范围呢?它针对的是在人际关系中容易「跨越边界」的人,也就是容易模糊掉「自我与他人」 关系的人。通常包括这三种情形: 完美主义者,喜欢过度担责,希望一切更加可控的人。比如:喜欢给被别人建议,希望别人按自己的想 法去做,甚至习惯动手帮别人把事情做了……诸如此类。 高度敏感者,经常容易内耗,容易为小事胡思乱想的人。比如:不敢拒绝别人,一想到别人因为自己的 拒绝而失望,就会背上沉重的愧疚感,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 因此,这篇文章,我想跟你聊聊三个容易被误解的心理学概念,帮你拆解它们的含义,为你打开一扇更 清晰的窗口。 ...
记住你终将死去,是避免内耗的最好方法
36氪· 2025-06-10 12:19
生死意识 - 深刻理解生死边界感是觉醒和成长动力的起点 破除"永生幻觉"是清醒的第一步 生命是倒计时沙漏而非无限泉水 [1][5][6] - 死亡逼近能瓦解"无限时间"假象 如春雨医生张锐突发心梗事件促使团队重新思考优先级 [6] - 巴菲特"20个孔"理论揭示生命有限性 每个时间单位都应谨慎"下注" [12] 活在当下 - 乔布斯以"每天当作最后一天"为标准筛选人生重点 驱动苹果极致产品文化 [20][21] - 稻盛和夫"现场主义"经营哲学 通过深入一线获得真实信息 如拯救日航时频繁走访机场和机舱 [22][23] - 正念训练方法包括感官锚定 单一任务专注 接纳不评判 如番茄工作法和心流状态 [24][25][26][27][28][29] 情绪自由 - 情绪是信号系统而非敌人 目标是与情绪建立健康关系 不被裹挟保持内在稳定 [33][34] - 情绪管理三步法:觉察身体反应和命名情绪 接纳自然流动 调节生理和认知 如马斯克用宇宙视角应对危机 [35][36][37][38][39] - 建设性调节方式包括运动代谢压力激素 认知重评 社交倾诉 [39][40] 三者协同效应 - 生死意识驱动"为何到此"的意义感 活在当下实现"在此"的深度投入 情绪自由移除内在干扰 [41] - 深度临在感提升情绪觉察力 情绪恢复能力反哺当下专注度 形成正向循环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