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高程测量

搜索文档
珠峰高程测量50周年影像展在京开幕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3 11:10
展览背景与意义 - 展览主题为"巅峰足迹生态之镜",纪念我国首次自主完成珠峰高程测量50周年及习近平总书记回信10周年 [1] - 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联合中国地图出版集团、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地质博物馆等单位主办 [1] - 通过影像展形式展现1975年、2005年、2020年三次珠峰高程测量历程及生态保护成果 [1] 珠峰高程测量历史数据 - 1975年首次自主测量结果为8848.13米,使用红色测量觇标 [1] - 2005年采用传统大地测量与现代卫星测量结合技术,测得8844.43米 [1] - 2020年国产测绘仪器全面担纲,结合北斗系统,中尼共同宣布最新高程8848.86米 [1] 展览内容与形式 - 分为领导关怀、光辉历程、珠峰生态、致敬英雄四部分,展出150余幅摄影作品及历史影像 [2] - 实物展示包括登山测量服、觇标、全站仪、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等专业设备 [2] - 设置VR体验、合影打卡、科普闯关游戏等互动环节,并发行纪念封和明信片 [2][3] 展览时间与主办方 - 展期从5月29日至7月27日,持续两个月 [3] - 指导单位为中国摄影家协会自然生态摄影委员会 [1]
攀上地球之巅 探寻自然奥秘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06 19:49
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发展 - 1975年首次用金属测量觇标测得珠峰高度8848.13米,2005年结合传统大地与卫星测量结果为8844.43米,2020年通过北斗卫星、雪深雷达等技术精确锁定新高度8848.86米 [2] - 2020年测量采用多源立体观测技术,包括GNSS监测点、卫星/航空/地面重力数据及气象观测数据,形成综合测绘技术大会战 [2] - 定期测量珠峰高度可监测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的持续隆升趋势,并为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研究提供长期数据支持 [2] 珠峰地壳运动特征 - 2020年测量显示珠峰每年向东北方向移动3厘米,垂直方向隆升4毫米,青藏高原整体隆升趋势为每年3-5毫米 [3] - GNSS形变监测网数据显示,2015年尼泊尔强震导致珠峰周边CORS站点同震位移,但青藏高原站点仍保持长期上升趋势 [3] - 对比2005年与2020年测量结果,珠峰地区地壳隆升是长期垂直形变的主要特征 [3] 冰川与气候变化研究 - 珠峰地区冰川是全球中低纬度最发育区域之一,2020年测量通过航空遥感和激光雷达获取近30年冰川流速场时空变化模型 [4] - 中国第二次青藏科考钻取324米冰芯,创全球中低纬度冰川最长记录,为研究气候历史提供关键样本 [4] - 2024-2025年开展西昆仑、藏东南等地冰川航空探测,首次实现区域性极大陆冰川和海洋性冰川厚度测量 [5] 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成果 - 1959-1960年首次珠峰科考覆盖7000平方公里区域,系统阐述自然面貌,后续6次大型科考聚焦冰川、大气、生态等变化 [6][7] - 2022年"巅峰使命"科考首次获取海拔6500-8848米冰雪样品,发现青藏高原变暖变湿趋势,"亚洲水塔"供水能力增强 [7] - 科考累计发现3000+新物种,提出青藏高原人类活动或追溯至19万年前,为生态与人类适应研究提供新证据 [7] 科研价值与应用 - 珠峰测量数据用于分析地球运动、生态环境变化,雪深、气象、冰川监测数据为自然资源保护提供一手资料 [6] - 海洋性冰川探测有助于解析全球水循环与气候调节机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5] - 科考从"摸家底"转向"看变化",推动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西风-季风相互作用等重大科学问题研究 [7]
追问地球之巅 记我国珠峰高程测量历程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30 09:48
中国珠峰高程测量历程 - 1975年首次精确测量珠峰高度为8848.13米 这是中国人首次向世界公布权威数据[3][7] - 2005年采用现代测绘技术复测珠峰高度为8844.43米 首次测定岩面高度[8][9][11] - 2020年最新测量结果为8848.86米 使用国产设备和北斗系统实现高精度测量[12][15][16] 测绘技术发展 - 1975年采用传统三角测量和觇标技术 首次由登山队员在峰顶竖立测量标志[4][7] - 2005年结合卫星定位和传统测量手段 建立青藏板块运动监测网[9][11] - 2020年实现北斗定位和航空重力测量 所有仪器设备国产化[15] 测绘团队与作业 - 1975年组建400余人团队 包含登山运动员和测绘队员[4] - 2005年专业测绘与登山人员联合组队 在极端环境下完成重力测量[10][11] - 2020年测绘队员在恶劣天气中坚守交会点 创峰顶停留150分钟纪录[14][15] 国际合作与影响 - 1975年测量数据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 成为国际权威标准[7] - 2019年中尼两国达成联合声明 共同宣布珠峰高程[13] - 2020年测量结果由中尼两国元首共同宣布[16]
无人机为何不能承担珠峰测量工作?带你了解珠峰“身高”背后的新知
央视网· 2025-05-27 07:57
珠峰高程测量的意义 - 精确测定珠峰高程可结束国际上高程数据不统一的混乱局面 [3] - 峰顶雪深、气象、风速和遥感监测数据为冰川监测和生态环境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3] - 2020年测量由中国和尼泊尔联合完成,获得全球公认的高程数据,体现大国担当 [7] 测量方法与技术 - 2020年首次启用全球高程基准,登顶队员首次开展峰顶重力测量 [3] - 构建高精度珠峰区域重力场模型,结合周边重力和航空重力数据 [3] - 外业队员从日喀则一等水准点起测,传递高程至6个交会点 [4] - 登顶队员架设觇标后,6个交会点同步进行三角高程测量和交会测量 [4] - 首次在峰顶接收北斗卫星信号,获得精确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观测数据 [5] - 使用冰雪探测雷达准确测定峰顶岩石面高程和冰雪层厚度 [5] 人力登顶的必要性 - 峰顶环境恶劣(气流不稳、强风、低温)导致直升机/无人机无法稳定飞行 [8] - 直升机螺旋桨气流会破坏峰顶作业环境,且无法保证二次接返 [9] - 峰顶面积仅20-30平方米,不具备直升机降落条件 [11] - 专业设备(雪深雷达、重力仪)需测绘人员现场操作,无人机无法替代 [11] 测量时间选择 - 5月是雨季和风季转换期,存在10-20天窗口期,风力小气候平稳 [13] - 10月至次年3月为风季,6-9月为雨季(雨雪交加/大风雪天气) [12] - 5月仅有2-3次适宜登山天气,每次持续约2.5天 [14] - 登山队通常在4月准备,5月突击登顶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