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大地风华·多彩的答卷
人民日报· 2025-10-05 05:50
中国画《出舱》,作者杨斌。"十四五"以来,我国载人航 天技术向着更高层次不断跨越。作品描绘了翟志刚、王亚 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 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乘组执行第一次出舱活 动的场景。作者以墨色的浓淡渲染以及物象的几何形态构 成,营造出科技美感和浓浓诗意;黑白的强烈对比进一步 凸显宇宙的浩渺深邃,为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空间。 油画《箭上弦》,作者周补田。福建舰作为我国首艘采用 电磁弹射技术的航母,标志着海军装备科技迈入全新阶 段。歼—35作为新一代舰载战斗机,从列装到亮相九三阅 兵,成为我国国防实力的生动注脚。通过画笔,"科技强 军"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画面,并且不再是传统军事题 材中单一的武器展示,而是聚焦歼—35在福建舰上"准备 弹射"这一动态瞬间——如箭在弦,使命必达。 油画《扬帆起航——海丝起点之厦门港码头》,作者刘玉 龙。东海之滨,海丝古港——厦门港正全力转型升级,不 断续写传奇。作品撷取港口码头一景,以厚重的笔触刻画 了林立的起重机和穿梭的船只等,折射出21世纪海上丝绸 之路重要节点的繁忙景象与磅礴气象。 油画《文化的力量——深入推进"文化+科技""文化+旅 游"" ...
2025年中国北斗导航行业政策、产业链、应用规模及格局、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新技术、新场景持续涌现,智能手机是最大市场,约占32.11%[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6 09:46
行业定义与应用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GPS和GLONASS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2] - 系统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授时、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 基于北斗的导航服务已进入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位置服务等大众消费领域,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和新经济 [2] 发展现状 - 系统按照"三步走"战略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历史性跨越 [1][3] - 2024年行业应用规模达3743亿元,其中关联产业2638.6亿元,核心产业1104.4亿元 [1][4] - 预计2025年规模将达4417.5亿元,关联产业3121.4亿元,核心产业1296.1亿元 [1][4] - 产业链结构:2024年上游环节占比9.27%(347亿元),中游40.75%(1525.3亿元),下游49.98%(1870.7亿元) [4] 应用格局 - 智能手机是最大应用市场,2024年规模1253.2亿元,占比32.75% [1][6] - 车载导航是第二大市场,2024年规模1012.1亿元,占比27.14% [1][6] - 预计2025年智能手机市场达1446.7亿元(占比32.11%),车载导航1198.9亿元(占比27.25%) [1][6]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基础部件包括基带芯片、射频芯片、板卡、天线等,是关键自主可控环节 [7] - 中游主要包括终端集成和系统集成,是产业发展重点 [7] - 下游服务客群包括消费市场、行业市场和军用市场 [7] - 主要供应商:北斗星通、国科微、海格通信(上游);司南导航、航天宏图、华测导航(中游) [7] 竞争格局 - 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分散 [10] - 2024年华测导航市场份额0.87%,北斗星通0.36%,中海达0.33%,合众思壮0.32%,海格通信0.12% [10] - 格局呈现"国企控关键、民企促市场、外资边缘化"特征 [12] - 国有企业聚焦军工、电力等安全敏感领域,民营企业主导民用市场 [12] 代表企业 - 中海达2024年卫星导航装备产量55416台,销量57507台,营业收入12.20亿元,毛利率9.86% [14] - 华测导航2024年北斗相关业务营业收入32.51亿元,毛利率达58.13% [15] 发展趋势 - 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从测绘产品出口向综合性解决方案过渡 [16] - 高精度接收机等产品性能达世界先进水平,成本持续优化 [16] - 新领域融合应用持续拓展,包括智能交通、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环境监测等 [17] - 国际化发展已建立合作机制,在民航、海事等领域的国际标准持续推进 [18]
第五届中阿北斗合作论坛在湖南举办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16:24
人民财讯9月25日电,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微,9月24日下午,第五届中阿北斗合作论坛在湖南省株洲市 成功举办。与会代表围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阿拉伯国家的应用场景、合作机遇、发展方向深入探讨。 论坛发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助力阿拉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典型案例》,展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 阿拉伯国家铁路公路建设、码头/港口建设、应急避险、国土测绘、城市规划与更新建设、物理勘探、 油气安全监测、电力管理、车辆监控管理等领域的解决方案和14个典型案例。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 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发布了《第五届中阿北斗合作论坛联合声明》。 ...
全力赋能“传统+新兴”产业 北斗系统迈入国际化发展关键阶段
证券时报· 2025-09-25 05:59
9月24日上午,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下文简称"峰会")在湖南株洲开幕。证券时报记者从会 上获悉,全国北斗服务产业总产值近6000亿元,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规模应用全面拓展的 背景下,实现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当前,人工智能等"新引擎"、低空经济等"新赛道"、自动驾驶等"新场景"不断涌现,本届峰会上发布了 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再次凸显北斗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功能。 "北斗好用、用好北斗"照进现实——北斗越来越深地走进千家万户,越来越远地走向世界各地。 传统产业加速升级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以来,对我国北斗规模应用全面拓展 的中肯评价。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冠宇在会上介绍,当下公共交通北斗终端正以每年百万台级别迭代更 新;乘用车领域,2028年搭载北斗的车年销量超1500万辆,新能源车占比超七成。通信领域,2025年底 基站北斗覆盖近1100万台/套,安装率99%以上。"北斗正在驱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李冠宇表示。 新兴产业创新基石 在本届峰会上,一个鲜明的变化是越来越多的无人机、具身智能机器人、商业卫星等新兴产业 ...
全力赋能“传统+新兴”产业北斗系统迈入国际化发展关键阶段
证券时报· 2025-09-25 02:09
9月24日上午,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下文简称"峰会")在湖南株洲开幕。证券时报记者从会 上获悉,全国北斗服务产业总产值近6000亿元,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规模应用全面拓展的 背景下,实现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当前,人工智能等"新引擎"、低空经济等"新赛道"、自动驾驶等"新场景"不断涌现,本届峰会上发布了 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再次凸显北斗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功能。 "北斗好用、用好北斗"照进现实——北斗越来越深地走进千家万户,越来越远地走向世界各地。 传统产业加速升级 这样的一台设备在十年前全部依赖进口,价格往往在十万元以上,如今却只要八千块一台。"核心的降 价环节之一就是板卡,那个时候没有北斗,一个定位板卡的价格要上万块,北斗的大规模应用大大提升 了定位技术的可触及性,如今一块国产北斗板卡几百块钱就可以买到了。"王喜回忆道。 技术的推广大幅提升了农业效率,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发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准农业应用项目可 行性研究报告》显示,假设每台拖拉机每年播种1500亩,每亩新增综合效益75元,则每台设备每年新增 综合效益达11.25万元。 到2025年底,我 ...
低空经济时代 我们离“打飞的”生活还有多远
中国青年报· 2025-09-15 06:20
低空经济发展核心需求 - 发展低空经济需解决“飞得起来、飞得安全、飞出效益”三大需求 [1] 北斗系统作为时空基础设施 - 北斗系统是低空飞行器的“时空指南针”,具备功能多、技术特、精度高三大优势 [2] - 北斗系统是全球唯一集通信、导航、遥感及搜救功能于一体的卫星导航系统,时间同步精度达纳秒级,位置信息精度在0.5米-5米范围内 [2] - 北斗系统可解决低空空域“看不见”“叫不应”“管不住”等问题,其短报文功能曾在通航飞机失联救援中发挥关键作用 [2] - 北斗系统与低空经济体系需深度融合,而非简单叠加终端应用,应构建低空时空网基础设施以形成立体时空服务 [3] - 当前北斗应用系统众多但未构成统一的服务体系,需构建包含直接面向行业和市场的完整应用服务体系 [4] 地面数字基座与通信网络 - 低空经济发展必须可信安全,仅靠卫星定位不足,需与地面合作 [6] - 时空信息是低空经济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能为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关键支撑 [6] - 现有时空信息技术与服务模式供给效率低、智能化水平不足,需向智能化转型以提供高质量时空信息 [7] - 地理空间智能可作为解决方案,通过精准刻画物理空间、构建三维导航、智能规划航路、优化空域配置来赋能低空经济 [8] - 地面通信网络是“神经网络”,“北斗+5G-A”低空管理技术可利用5G-A确定性网络实现从3000米以下到100米空域的全方位监控 [8] - 需推动北斗与4G、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为低空飞行器提供全天候、高精度的服务 [9] 低空飞行器潜力与挑战 - 低空飞行器种类繁多,未来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将成为主要工具,相较于传统通用航空器具备垂直起降、低噪声(65分贝 vs 直升机82分贝)、环保、易维护、低成本、高效便捷等优点 [10][11] - 技术挑战包括恶劣天气下的飞行性能、碰撞事故应对、能源选择、载重续航、自主飞行控制、安全可靠性及场景应用等 [12] - 大规模推广面临噪声污染挑战,需从技术和航线时段规划入手解决 [12] - 飞行器可靠性关乎安全,潜在解决方案包括优化设计、完善维护体系、加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及发展智能化算法 [13] - 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潜力巨大但实现取决于技术创新、政策环境及应用拓展 [13]
两起官司背后的医废处置难题;网红“作死式赛道”该封停了
新京报· 2025-09-05 19:37
医疗废物处理行业 - 重庆过去一年共处置3.41万吨医疗废物 相当于81列高速列车重量 [1] - 医疗废物需经专业流程处理 包括密闭运输、高温灭菌和破碎发电处置 [1] - 重庆中心城区医废处置存在特许经营权纠纷 两家企业因医院签约问题对簿公堂 [2] 网红内容生态 - 网红博主因马蜂蜇伤身亡事件引发行业警示 高风险内容创作存在安全隐患 [2][3] - 平台存在"越危险越受欢迎"的恶性循环 需加强高风险内容审核与警示标签设置 [3] - 部分网红采用高空跳伞、野外探险等危险方式博取流量 形成"作死式"内容趋势 [3] 教育机构活动管理 - 高校开学典礼遇大雨事件引发舆论关注 校方回应称学生自发为校长撑伞并提前结束活动 [4][5][6] - 学校因天气原因取消后续开学典礼议程 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6] - 事件显示公众对教育机构活动组织的关注度提升 [5] 科普教育推广 - 北京大学教授通过原创诗歌、互动演示等方式向中学生讲解航天知识 [6][7][8] - 科学家校园讲座活动由科协主办 旨在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 [6][7] - 潞河中学建立与40余所高校院所协同育人机制 将观测月全食等实践活动融入科学教育 [9]
习近平: 同上合组织国一道实施"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项目
新华社· 2025-09-02 16:37
全球治理倡议 - 提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并提升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 [1] - 强调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且不搞双重标准 [1] -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反对单边主义并维护联合国权威 [2] - 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以保障各国人民共享治理成果 弥合南北发展鸿沟 [2] - 注重行动导向 统筹全球行动并调动资源打造可视成果 [2] 上海合作组织角色 - 成立24年来秉持"上海精神" 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向民主公正方向发展 [3] - 各成员国缔结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开展安全合作维护区域稳定 [3] - 坚持不结盟不对抗原则 运用新成立的安全威胁与挑战综合中心和禁毒中心 [3] - 成员国能源资源丰富且市场规模庞大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升 [3] -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促进经济全球化向普惠包容方向发展 [3] 中方具体合作举措 - 实施面向上合组织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4] - 成立中国-上合组织能源/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三大合作平台 [4] - 成立科技创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三大合作中心 [4] - 未来5年与上合国家新增1000万千瓦光伏和1000万千瓦风电项目 [4] - 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并共享发展红利 推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4] - 未来5年为上合国家治疗500名先心病患者 实施5000例白内障手术 开展1万例癌症筛查 [4] - 支持上合组织与联合国/东盟/欧亚经济联盟等多边机制扩大合作 [5]
上合峰会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中方愿积极分享超大规模市场机遇
第一财经· 2025-09-02 15:15
全球治理倡议与多边合作框架 - 中方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五大原则:主权平等、国际法治、多边主义、以人为本、行动导向 [3] - 成立中国—上合组织能源、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三大合作平台及科技创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三大合作中心 [3] - 倡议本质是对霸权体系的回应,倡导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3] 上合组织经贸合作深化 - 能源、绿色产业和光伏是中长期重点合作方向,平台设想进一步深化合作路径 [4] - 2024年中国与其他成员国贸易额约5124亿美元,同比增长2.7%,为2018年青岛峰会时的两倍 [10] - 中国自其他成员国进口原油、天然气、煤炭近900亿美元,农产品进口136.6亿美元,能源进口占中国进口总额五分之一 [10] 绿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未来5年新增"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项目 [10] - 中国在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具备领先优势,合作助力传统能源生产国转型 [11] - 已实施典范项目包括乌兹别克斯坦1吉瓦光伏、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项目 [12] 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合作 - 共建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共享AI发展红利 [14] - 中国推动数字平台和AI技术在上合组织内部市场共同开发,实现产业与技术融合 [14] - 为成员国提供电商培训,提升中小企业电商素养,覆盖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等领域 [14] 区域协作与机制建设 - 成员国支持构建"大欧亚伙伴关系",促进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东盟等机制对话 [6] - 合作遵循"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6][8] - 通过自愿参与和共同需求驱动合作,覆盖安全、经济、人文、科技等全方位领域 [8]
时隔7年,上合组织峰会重回中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1:15
峰会规模与意义 -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是上合组织成立24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峰会 共有20多位外国领导人和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参会[1][5] - 上合组织覆盖三大洲26个国家 总面积超3600万平方公里占亚欧大陆65%以上 成员国人口超3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42% 成为当今世界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9] - 峰会凸显上合组织在地缘政治紧张情况下日益增强的召集力 展现"全球南方"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力量[8][9] 中方宣布的务实合作举措 - 计划在有需要的成员国实施1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 今年年内向成员国提供20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 未来3年对银行联合体成员行新增发放100亿元人民币贷款[2] - 从明年开始在现有基础上将上合组织专项奖学金名额翻一番 实施博士生创新培养计划 未来5年在成员国建设10所"鲁班工坊"提供1万个人力资源研修培训名额[2] - 成立中国—上合组织能源 绿色产业 数字经济三大合作平台 以及科技创新 高等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三大合作中心[14] - 未来5年同其他国家一道实施新增"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项目 共建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 开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邀请参与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14] 经贸合作成果 - 近5年中国同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贸易额接连突破3000亿 4000亿 5000亿美元 2024年贸易额达5124亿美元同比增长2.7%[15][16] - 中国自其他成员国进口原油 天然气 煤炭近900亿美元 进口农产品136.6亿美元 向其他成员国出口机电产品2100亿美元[16] - 中国企业在其他成员国设立企业超过3000家 年均创造就业岗位超过20万个[16] -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上合组织深度对接 实现资源互补和经济共赢[16] 机制建设与战略规划 - 成员国签署并发表《天津宣言》 批准《上合组织未来10年(2026—2035年)发展战略》 通过加强安全 经济 人文合作和组织建设等24份成果文件[3] - 共同见证上合组织应对安全威胁与挑战综合中心 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中心 信息安全中心 禁毒中心揭牌[3] - 会议一致同意接收老挝为对话伙伴 决定由吉尔吉斯斯坦接任2025至2026年度轮值主席国[3] - 中方提出全球治理倡议 强调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平等统一适用 不搞"双标" 这是继全球发展 安全和文明倡议后的第四大中国倡议[11][12] 组织扩张与地缘影响 - 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已增至10个 覆盖关键过境走廊 能源系统和市场 为区域稳定和发展注入新动力[4][8] - 白俄罗斯首次以正式成员身份参与峰会 希望发挥交通物流枢纽和粮食供应大国优势深化合作[8] - 东盟秘书长指出上合组织应为建立更具代表性 更加公平公正的多极世界体系而努力[3] - 上合组织践行联合国宪章精神 坚持多边协商和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在当前国际局势下树立和平与发展典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