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传播

搜索文档
汇聚网络正能量 书写文明新篇章
人民日报· 2025-06-09 07:25
网络文明建设 - 安徽合肥积极推进网络文明建设,网络生态向上向好,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网络产业蓬勃发展 [1] 理论宣讲创新 - 巢湖市"洗耳恭听"宣讲团通过文艺形式宣讲理论,内容生动、情感真实、共鸣强烈 [2] - 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圆梦"宣讲团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打造线上宣讲阵地,播放量超800万人次 [2] - 合肥市委网信办与合肥日报传媒集团联合打造原创网评栏目"皖中评",实现社会热点事件的"快、准、深"表达 [2] - "理响合肥"新媒体视频栏目以小故事讲大道理,将党的创新理论阐释得通俗易懂 [2] 新技术赋能网络文化 - 合肥市司法局运用VR全景、AI语音等技术,将15个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搬到线上,实现智慧普法 [3] - 合肥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神笔马良"AI产品,通过图像识别、逻辑推理、风格生成技术链,将涂鸦实时生成主题作品 [3] - 数字技术如VR眼镜、智慧剧场等助力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培育网络文化新风尚 [3] 线上线下协同治理 - "和合码"平台整合调解力量,已成功调解33.5万件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超97% [5] - 合肥开展"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等10项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网络暴力、欺凌、谣言等问题 [5] - 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超脑"动态调整信号配时,实现绿波道路300多公里,干线平均行车速度提升34.5% [6] - 12345热线2024年受理群众诉求507万件,办结率、按期反馈率均达100% [6]
以AIGC技术赋能新时代理论传播
新华日报· 2025-05-29 07:23
智能传播技术重塑媒介生态 - AIGC构建算法协同、主体间互动、场景适配的赋能机制,重构理论传播的信源生产、传受关系与产品形态,形成"需求导向—场景适配—价值契合"的三维转译框架 [1] - 通过创新全媒体传播矩阵、重塑具象化表达范式、打造现代化传播路径,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迈向新高度 [1] - 运用情感计算达成价值共鸣,依靠用户参与完成意义建构,推动理论以更贴近群众的方式融入大众生活 [1] 认知耦合与场景适配 - AIGC技术的场景化转译创新实践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感知的具象元素,如利益关联、地域文化和生活场景等 [2] - B站博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的科技传播案例《我做了苹果放弃的产品》将电磁学原理融入生活场景,是对"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重要论述的创造性实践 [2] - 政务传播通过AIGC技术借助语义分析、文化符号匹配,推动政务概念可视化,如中国政府网"AI数字人"动画解读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3] 政务传播的在地化转译 - 深圳"深小i"政务助手用多模态模型将政务问答转为图文、动画,精准解答率近90% [3] - 智能传播技术结合用户需求与文化特征,将条文转为可视化内容,提升传播质效,革新政务传播形态 [3] 价值映射与传受关系重塑 - AIGC技术促使传受关系重塑,传播生态从单向线性向双向互动、协同创新的价值共创模式转型 [4] - 浙江传媒"传播大脑"通过剖析用户网络行为生成适配方案,依据数据调整内容,实现价值共创 [4] - 新华社"智政通"整合技术精准预判需求,定制政策包,借虚拟形象解读,用户反馈推动系统优化 [4] 情感共振机制建构 - AIGC技术通过情感计算模型构建"情绪感知—策略调整—共鸣形成"的情感传播机制 [4]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为谁辛苦为谁忙》通过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融合多种元素,构建情感共同体,其高完播率和互动率证明了情感传播的重要性 [4] 多模态融合与个体叙事 - AIGC技术借助跨模态模型实现文字、图像、语音等符号的互通,构建多元理论表征体系 [5] - 央广网的"AI时政画报"运用AI绘图生成富有科技感和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把复杂的时政信息转化为直观易懂的交互数字长卷、可视化图表、动态图形等 [5] - AIGC技术通过个性化算法将宏大叙事拆解为微观故事,构建"理论—个体—社会价值"的叙事链条 [5] 情感计算与共情传播 - AIGC技术通过情感计算模型分析用户数据生成传播策略,包括场景化情绪触发、互动式情绪引导和社群化情绪共振 [6] - 针对Z世代的"AI理论脱口秀"项目算法抓取流行语将理论转化为脱口秀内容,结合虚拟主播技术实现理论的轻量化表达 [6]